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河南24歲理工男玩轉B站,借「梗文化」一周漲粉20萬

2025-07-04 16:20

轉自:河南商報

頂端新聞記者 蘇梓晴/文 受訪者供圖

「假如王保保穿越成項羽,帶着八千子弟兵回了江東。」

「當你穿越到大秦,獲得了百次免死系統……」

近日,B站UP主「筆給你你來寫」憑藉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微小説迅速走紅,單周漲粉突破20萬。經覈實,該賬號「皮下」是河南省青年作家協會副祕書長、24歲的青年作家師文超。7月2日,師文超稱,自2025年4月入駐B站以來,其賬號粉絲量已突破58萬。

「我的創作祕訣是將社會熱點巧妙融入網絡文學。」師文超説,「通過隱喻等文學手法,讓嚴肅文學突破圈層壁壘,引發大眾共鳴,文學不應該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

創作動機與文學社會功能:

以社會熱點融入創作

頂端新聞:你的故事常以修仙、無限流、高三生闖關等設定展開,但內核往往映射現實議題(如職場等),這種披着奇幻外衣的現實主義文學在你看來應該如何介入社會討論?

師文超:我從大學時期就熱衷於創作腦洞小故事。2022年正式涉足自媒體領域,2025年4月起以「筆給你你來寫」的B站賬號持續更新內容,採用我負責創作、朋友負責視頻剪輯的合作模式。我的創作習慣是以社會熱點為素材,提煉事件核心議題,再將其融入架空世界觀進行二次創作。觀眾能從中獲得思考當然最好,單純享受閲讀樂趣也同樣可貴。

我認為文學參與社會討論是有價值的,只要故事內核積極向上、導向正確,就能借助網絡平臺擴大影響力,因此這次快速漲粉其實在我的預料之中。

頂端新聞:從青作協副祕書長到B站「梗文化」創作者,這兩種身份給你帶來的創作視角差異是什麼?

師文超:我於2023年當選青作協副祕書長,但我的專業背景其實是機械工程。長期喜歡閲讀《二十四史》《三國志》等歷史典籍,加上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構成了我的主要創作源泉。除了網絡創作,我也有純文學作品發表在期刊或雜誌上。

在我看來,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只是表現形式不同,我通過互聯網語言進行改編創作,但傳遞的精神內核是相通的,都是運用反諷、隱喻等手法引發讀者思考。

頂端新聞:你的故事常出現「高三生闖關遊戲」「打工人修仙系統」等設定,這類現實+奇幻的混搭結構為何能引發年輕羣體共鳴?

師文超:我認為成功因素可以歸納為兩點:首先是創作經驗的積累。自2022年至今的幾年自媒體實踐,讓我通過數據反饋和讀者互動積累了寶貴經驗。當社會熱點引發廣泛共鳴時,我會特別關注並將其改編創作,同時注意不同平臺的特性差異。

其次,情感投入至關重要。觀察市場的暢銷作品不難發現,能打動讀者的文本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網絡文學同樣如此,創作需要保持真誠,儘量減少功利性考量,這樣的作品往往更能成為爆款。

大眾閲讀理解的變遷:

文學從來都不該是高高在上的

頂端新聞:近期農民工大叔參加陳行甲讀書會引發熱議,有人認為文學是打破階層的,你認為該事件爆火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師文超:文學從來都不該是高高在上的。長期以來,大眾對文學存在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它帶有階級屬性和認知門檻。這次事件之所以引發熱議,恰恰反映了社會對教育公平和知識資源公平的深切關注。它成功打破了人們對傳統讀書人的固有認知,證明閲讀權利應該屬於每一個熱愛知識的人。

我認為更應該關注的是,好的文學作品必須紮根羣眾,而不是過度聚焦農民工這個特殊身份。當下的文學創作,只有讓大眾看得懂、願意看,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

師文超的創作環境

頂端新聞:短故事碎片化特性通常會讓讀者忽略深層寓意,你是如何在「爽感」和「思考」之間找到平衡的?

師文超:我的創作理念很明確,讀者能從中獲得「爽感」是基礎,若能引發思考則是錦上添花。不強求每個人都達到第二層,只要能讓部分人有所思考就足夠了。

在具體創作時,我會先確立作品的精神內核和基調,這樣的初稿往往比較嚴肅。隨后,我會加入三分之二的網絡化表達,讓故事更生動有趣。這種處理方式能讓讀者在輕松閲讀中與歷史人物產生對話感。事實上,有些讀者看完后還會主動去查閲相關歷史人物,這已經實現了文化傳播的初衷。

頂端新聞:有人認為現在網絡文學是嚴肅文學的倒退,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師文超:我認為無論是自媒體還是網絡文學,本質上都是傳播媒介的革新。我們更應該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擁抱這種變化,並主動適應新的傳播規律。

我運營過純文字內容的賬號,僅靠文字敍述也能收穫五六十萬粉絲。但當我在B站嘗試視頻化表達后,傳播效果提升了5-10倍。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很多人確實難以進行深度閲讀。文學創作的視頻化轉型,實際上降低了接受門檻,讓文學不再顯得沉重,同時也拓展了受眾範圍。畢竟,讓更多人接觸到優質內容,本就是創作的應有之義。

師文超和粉絲交流的截圖

師文超和粉絲交流的截圖

文學與商業化的邊界:

保持開放態度

頂端新聞:看到你堅持不在B站開啟「充電模式」,但B站很多同類創作者會接商單、開會員專享,你是否認為純粹的故事應該與商業保持距離?

師文超:我認為「充電模式」本質上是一種付費閲讀,而我的創作初衷就是要打破閲讀門檻,付費觀看與這個理念相違背。不過,我並不完全排斥商業合作,會選擇性接受那些與作品內核和價值觀相符的商單和推廣。

這個賬號主要由我朋友運營,我自己還有其他工作,所以對合理商業化持開放態度,畢竟創作者也需要維持生活。

頂端新聞:你認為下一個可能爆發的文學梗會來自哪個領域?近期你改編創作時會關注哪些熱點?

師文超:我認為當前網絡文學正在向中式化方向發展。我國網絡文學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過去我的創作多借鑑西方奇幻或日式輕小説風格。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式文化元素被融入創作中,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比如中式克蘇魯、中式無限流等題材的興起。未來,以本土文化為核心的創作必將成為一個重要方向。

近期我計劃圍繞「大學生返鄉」這個社會熱點進行創作。看到當代大學生迫切想要回鄉發展的心情讓我很受觸動,希望能圍繞這種情感創作出有温度的作品。最后我想説,我始終希望文學作品能夠傳遞快樂和希望。如果讀者能從我的作品中感受到快樂,那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