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取消對華芯片設計軟件限制!國產替代趨勢不可逆

2025-07-04 10:13

(轉自:浙商證券融資融券)

1、美國取消部分芯片設計軟件出口管制,政策與企業聯動發力國產替代

據新浪財經消息,7月3日,彭博社報道,白宮已取消部分對華芯片設計軟件出口許可要求。另據《南華早報》援引西門子、新思科技(Synopsys)和楷登電子(Cadence)公司的聲明稱,美國政府已於本周四取消對中國部分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管制措施。

新思科技、楷登電子等EDA巨頭的中國業務佔比達12%-16%,政策松動將緩解短期供應鏈壓力,但長期看中國EDA自主化趨勢不可逆轉。當前全球EDA市場約80%份額被美國企業壟斷,中國2023年EDA國產化率僅15%左右,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巨大。IDC預計中國EDA市場將從2024年152億元增至2027年278億元,CAGR達22.3%,其中雲化EDA工具增速超40%。Counterpoint則認為AI芯片設計需求將推動高端EDA市場2025-2030年實現28%年複合增長。相關機構預計,EDA預計國產化率將從2025年的15%提升至2030年的35%。其中製造類EDA細分賽道成長性有望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可關注已經在頭部晶圓廠實現批量應用,訂單加速落的公司。

2、商保創新葯目錄有望落地,內需有望迎來明顯改善

據新浪財經,日前國家醫保局印發《2025年基本醫保目錄及商保創新葯目錄調整申報操作指南》(簡稱《指南》),首次將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葯目錄納入調整方案。

《指南》的發佈標誌着商業健康保險將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也是商保創新葯市場準入的重要一步。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葯目錄的納入,為創新葯的支付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此政策構建了分層支付的創新葯價值認可體系。目前醫保局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預計未來商業保險將為高價創新葯和創新醫療器械提供支付支持,將為行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年初以來,創新葯板塊在政策、出海、業績等多方面推動下,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目前已臨近新一輪醫保目錄談判和商保創新葯品目錄公佈期,政策方面的催化仍較多,創新葯或仍是行業關注的主線之一,具有高科技屬性的公司或更受青睞‌‌。

3、上海大幅提升離境退税消費目標!免税龍頭、國貨品牌等受益

據財聯社消息,7月3日,上海市6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優化離境退税消費環境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離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網點超10000個,「即買即退」商店佔比超80%。

上海此次政策對退税商店建設釋放出三大雄心:在規模上,目標是到2027年離境退税商店規模較2024年實現2.5倍擴容;消費規模相比翻兩番;「即買即退」商店佔比也較2024年大幅提升。在服務效率上,對入境人員消費相對集中的中心城區,實現離境退税商店全覆蓋,並將退税流程從壓縮至「購物時秒級到賬」,打造「全球最快退税體驗」。此外,上海要把退税商店變成國貨出海跳板。要求2027年國產品牌退税銷售額佔比目標提升至30%以上,也較2024年翻倍。作為標杆城市,上海的政策對全國退税商店產業發展也會有很強示範作用,將加速全國離境退税「擴面提質」。若其他城市複製上海模式,今年全國離境退税銷售額預計突破300 億元,同比增50%;到2027年有望突破800億元,對文旅等相關產業帶動將達數千億。可重點關注免税龍頭、支付科技供應商和國貨消費品牌老字號企業的受益性‌‌‌‌‌。 

4、摺疊iPhone量產進程加速,有望直接拉動摺疊屏手機的銷量,關注核心供應商

據財聯社消息,媒體近日報道,蘋果的摺疊iPhone已於6月進入P1(Prototype 1)原型開發階段,后續會有P2和P3階段,預計2025年底有機會走完Prototype的開發流程,2026年下半年有望上市。

蘋果摺疊iPhone推進至原型機階段,標誌着其首款摺疊屏手機量產進程加速,對國內消費電子行業、蘋果產業鏈及摺疊屏產業鏈將產生多維度的影響。蘋果專利技術(如自修復塗層、無摺痕顯示)可能重塑行業標準,推動國產供應鏈技術迭代。蘋果切入摺疊屏高端市場可能擠壓三星、華為的市場份額,同時倒逼安卓陣營加速技術創新與成本優化。同時,蘋果產業鏈方面,國內「果鏈三巨頭」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已通過港股上市拓展融資渠道,並在摺疊屏領域積極佈局。工信部明確支持企業重點發展摺疊屏手機等高品質視聽電子產品,政策紅利進一步助推行業發展。機構預計,蘋果入局將帶動2026年全球摺疊屏手機銷量增至2500萬台,貢獻38%的市場增量。柔性顯示、鉸鏈、UTG玻璃等環節受益顯著,相關企業訂單可見性提升,關注相關環節的龍頭企業‌‌‌‌‌‌。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由博覽財經提供,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浙商證券認同或贊成其觀點,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不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投資者不應將本信息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以本內容取代自己的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浙商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