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3 18:23
(轉自:老司機駕新車)
1、穩定幣的定義與發展背景
·穩定幣本質與特徵:穩定幣是香港近期提出的概念,但其存在時間較長。本質上屬於加密貨幣,具備錨定機制,錨定港幣,可視為數字港幣的潛在形態。它與比特幣等數字幣存在本質區別:比特幣等數字幣被大陸認定為非法,而穩定幣因錨定港幣具備合法地位。香港推動穩定幣,是想推進虛擬資產上鍊及虛擬資產交易所建設,又避免使用與美元錨定、不被國內接受的數字幣形態,因此出臺穩定幣法案,明確其為與港幣錨定的數字幣。
2、穩定幣產業鏈與
·產業鏈角色分類:穩定幣產業鏈涉及多類核心參與角色。技術支持方以螞蟻國際為代表,提供數字支持。交易包括穩定幣購買者及提供交易場所的券商,購買者需通過券商進行穩定幣交易。規則制定者主要為港交所(聯交所),負責穩定幣交易所的初始建立、技術架構搭建,以及交易規則制定、佣金收取邏輯設定等。穩定幣資產主要來源於RWA項目,如協鑫的光伏、充電樁、水電站未來收益,重慶路橋高速公路未來20年收益權(過路費)、某公司未來十年收益,以及房產、車產等資產均可上鍊轉化為穩定幣。產業鏈延伸還涉及多項服務機構,包括負責資產評價、評級及上鍊可行性的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所,以及券商和投行等參與方,共同支撐產業鏈運行。
3、穩定幣在跨境支付的優勢與挑戰
·跨境支付優勢分析:穩定幣在跨境支付有機制優勢,可直接與當地本幣交易,再兑換為港元或其他貨幣,能減少換匯環節、降低成本。當前穩定幣錨定港幣,雖因螞蟻國際交易以美元為主,早期難大規模應用,但在亞洲地區(如東南亞、中東、南亞、東亞),因當地對港幣有認知,可提升交易便利性。不過,亞洲以外地區對港幣認可度低,錨定港幣的穩定幣全球影響有限。
·長期推廣挑戰:穩定幣長期推廣面臨多重挑戰。一是錨定幣種限制,跨境支付中美元佔比約60 70%,港幣在支付池佔比不足10%,錨定港幣難以滿足主流需求。二是市場接受度低,跨境支付以商業板塊為主,多數商户傾向美元或當地本幣,對數字貨幣更認可比特幣等認可度高的幣種,對新穩定幣信任度低。此外,信用體系建設是關鍵,需建立穩定幣類法幣作用及香港政府背書的信任基礎,提升其作為支付媒介的市場認可度。
4、香港穩定幣立法的價值與影響
·立法的必要性:香港在穩定幣領域存在法律空白。雖香港對虛擬資產交易有支撐,部分券商獲虛擬資產交易牌照,但穩定幣錨定法幣並搭建交易所尚無先例。若無法理支撐,項目或面臨合規風險,即便業務盈利,也可能因后續法律出臺被認定不合法而受罰。所以,香港政府(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需立法為穩定幣交易提供‘定心丸’,在交易規則、技術搭建等層面明確法理依據。相較於新加坡,香港若想吸引穩定幣項目落地,需通過立法展示合作誠意,推動業務合規開展。
·與美國法案的差異:香港2025年8月1日生效的穩定幣條例早於美國,但本質是‘規則先行’。當前穩定幣交易規則、架構細節等未落地,提前制定法律框架是為基礎架構搭建提供依據。美國已有成熟的數字貨幣體系,多家公司已開展穩定幣業務,交易體系較完善,當前焦點是爭奪穩定幣定價權和規則制定權。因國內2018 2019年禁止數字貨幣形態,香港技術實踐經驗薄弱,僅在新加坡等地有區塊鏈技術積累,需通過立法推動技術從專利向落地轉化;美國則在已有技術基礎上推進規則競爭。儘管香港法律通過看似領先,但其基礎架構近乎空白,與已有十余年發展的數字貨幣體系相比,屬於新興事物。
5、人民幣穩定幣的未來展望
·發展必然性:人民幣穩定幣發展具有必然性。實踐探索上,香港是前期實驗地,穩定幣項目多涉及國內資產,如RWA轉化為穩定幣的項目主要依託國內資產。監管支持上,香港穩定幣項目需國內監管認可,且監管重視數字幣等高新技術,尤其在數字幣衝擊現有貨幣體系背景下。國家戰略上,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爭奪數字幣霸權、擺脫美元體系、建立以人民幣為核心的數字貨幣體系已列為國家方針。綜上,人民幣穩定幣推出只是時間問題,啟動和推動的節點與條件將依實踐進展明確。
6、穩定幣發展路徑與競爭合作
·核心發展路徑:穩定幣發展需完善產生機制,發放要以實體資產為支撐,如100億穩定幣需對應實體資產轉化。還需完善交易規則,包括上限規定、交易載體、交易所位置及跨幣種兑換機制等。理想狀態是全球形成價值1000億美元或1000億港幣的穩定幣用於實體交易,如中東買中國紡織用品、中國買中東石油可用穩定幣支付。通過支付寶可完成穩定幣劃轉,參與建設與支付業務,搶佔先機,嵌入數字貨幣形態以實現全球互聯互通。
·競爭與合作格局:國內方面,京東幣鏈科技發展較淺,受國內法規限制,對現有穩定幣業務無實質威脅,其穩定幣未來或與香港穩定幣錨定匯率,但在國內推進難。國際上,主要對手是美國科技公司,如Circle、谷歌、亞馬遜等,它們依託國家意志,科技實力強,需關注與之抗衡及抵禦其科技輸出的能力。傳統支付機構如Visa、PayPal不排斥穩定幣,會接納以提升交易量,主要依託美元體系。合作上,夥伴稀缺,集中於東南亞科技公司及美國華資背景科技公司,國內騰訊參與意願低、京東作用有限,需自力更生。業務推進最大支撐是國家及香港政府的支持。
7、穩定幣應用場景與收購意圖
·優先應用場景:穩定幣優先發展RWA項目資產上鍊,首要命題是使其合法合理產生。跨境支付是主要應用場景,涵蓋中國人境外旅遊支付、國家間商貿往來支付(如中國牛仔褲公司向美國出口交割)。對比比特幣交易,穩定幣佣金僅為其1/10 1/20,雖比特幣手續費高但仍被使用,穩定幣低費率更具吸引力,能吸引更多交易。
·收購耀才證券意圖:收購耀才證券,因其是香港傳統券商,平臺乾淨便宜,可整合阿里配香港200多萬用户為其客羣。目前耀才證券網頁和APP難用,客羣約小几十萬。它將作為首批穩定幣交易券商平臺,參與虛擬幣交易所構建。藉助螞蟻國際或數科科技賦能,轉型為互聯網科技券商。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合法,耀纔不排斥,這是收購併佈局數字幣交易的原因。
8、其他支付業務情況
·碰一碰應用效果:碰一碰應用與分眾電梯廣告合作,通過手機碰廣告屏實現閃付/閃購轉化,嘗試跳轉小程序、會員體系及私域流量積累,為分眾提供線下曝光以優化廣告效果。但實際轉化效果差,原因是電梯場景時間短易被打斷、用户操作意願低。目前無具體轉化數據支撐,僅定性反饋效果差,未進行相關數據收集整理。
·支付盈利與規模:支付業務規模上,年支付總額約150萬億,線上線下佔比為5.5:4.5,該比例常年保持。盈利狀況方面,支付業務多年不賺錢,歷史備付金利息年收入為90 100億,后降至當前約10 20億;2019年嘗試提高通道費未成功,目前僅微利自負盈虧。
Q&A
Q: 穩定幣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其本質及穩定的含義是什麼?
A: 穩定幣概念在香港較新但已有較長存在時間,本質是錨定法幣的加密貨幣,區別於比特幣等無合法地位的數字幣,因錨定港幣而具備合法屬性,其加密算法等技術特徵與數字幣類似。發展背景方面,香港政府推進虛擬資產上鍊及虛擬資產交易所建設,希望避免使用與美元錨定或國內不接受的數字幣形態,因此出臺穩定幣法案。公司參與過程為:原計劃與新加坡金管局合作建立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因在香港為匯豐銀行提供數字資產流轉及區塊鏈存證服務,與香港部門深入接觸並憑藉區塊鏈、數據存證及隱私計算技術獲認可,疊加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國家希望擺脫美元體系影響,在國內監管支持及香港政府法案背書下參與該項目。
Q: 當前穩定幣市場的產業鏈及主要應如何分類梳理?
A: 穩定幣市場產業鏈主要可分為四類:一是規則制定者,由聯交所主導初始交易所建立、技術架構搭建及交易規則設定;二是技術支持方,以螞蟻數科、螞蟻國際為代表;三是交易包括穩定幣購買者及提供交易渠道的券商;四是資產來源相關方,核心為RWA項目涵蓋(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將光伏、充電樁、水電站未來收益、高速公路20年收益權、企業未來收益、房產車產等資產轉化為穩定幣的主體,同時涉及價值評估公司、信用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所、券商及投行等參與資產評級、上鍊可行性評估的機構。
Q: 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優勢如何?長期來看,穩定幣對跨境支付行業的影響如何?
A: 當前穩定幣初始錨定港元,而螞蟻國際交易以美元為主,因此早期在跨境支付中難有顯著作為。穩定幣可直接與當地本幣交易並兑換為港元或其他貨幣,其錨定港元的結構有利於提升港元地位,但存在侷限性:部分地區更傾向接收美元而非港元,商業對最終兑換為港元的接受度有限。若錨定美元,穩定幣可有效降低跨境支付交易成本,但當前錨定港元的穩定幣對全球跨境支付的影響有限,主要在亞洲等對港元有認知的地區影響較大,對亞洲以外地區影響較小。未來若出現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形態,或可支撐螞蟻國際半數以上支付需求,但短期內尚不具備此效力。
Q: 若要實現長期願景中50%以上跨境支付由穩定幣支撐,主要面臨哪些挑戰及需要改變的方面?
A: 主要挑戰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錨定幣種的選擇,當前跨境支付中美元佔比約60%-70%,而港幣在支付池中的佔比不足10%,若穩定幣錨定港幣則難以被廣泛使用,因此需解決錨定美元的問題;二是穩定幣的信用體系及市場接受度,部分市場認為其與比特幣等已有數字貨幣相比缺乏影響力,多數商户更傾向接受美元或本地貨幣,甚至對比特幣的接受度也高於新推出的穩定幣,需建立市場對穩定幣作為支付媒介的信任。
Q: 如何看待香港針對穩定幣立法的價值?香港后續穩定幣的價值應如何理解?
A: 香港在穩定幣領域存在法律空白,儘管其對虛擬資產交易已有一定支持,但錨定法幣的穩定幣及交易所業務尚未被覆蓋。當前若在香港開展此類業務,可能面臨業務成功后因法律不明確被認定違規的風險。因此,立法的核心價值在於為穩定幣及交易所業務提供法理支撐,使技術搭建與交易運營有法可依,是香港政府傳遞合作誠意、推動相關業務落地的關鍵信號。
Q: 在貿易或線下交易場景中,穩定幣的優勢如何體現?尤其在費率方面與銀聯、支付寶或數字人民幣相比有哪些優勢?
A: 當前穩定幣體系尚未落地,僅基於設計方案説明費率優勢:本幣兑換穩定幣階段不產生額外匯率折損及佣金,錨定港幣兑換時亦無手續費;費用主要發生在港幣兑換其他幣種環節,與銀行標準費率一致。通過穩定幣可減少跨境支付過程中大部分佣金,避免傳統模式下的兩步換匯問題。若不涉及換匯,穩定幣可在交易所內交易其他穩定幣資產且無損失;變現為港幣時按1:1錨定無損失,僅港幣兑換其他幣種時產生常規損失。
Q: 為何主流穩定幣形態尚未應用於主流貿易或線下交易環節?
A: 主流穩定幣與該項目定義的穩定幣概念存在本質差異。USDT、USDC本質上是基於原始數字貨幣分鏈的形態,而該項目穩定幣更偏向數字貨幣角色,類似數字人民幣,可視為數字港幣,因此未被用於主流貿易或線下交易環節。
Q: 如何看待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機會?監管放松的時間節點如何?未來央行數字人民幣能否與穩定幣聯通?
A: 人民幣穩定幣的推出是時間問題。當前選擇在香港開展以港幣錨定的穩定幣實驗,且香港穩定幣市場中多數項目涉及國內資產與項目,待香港試點成熟后,人民幣錨定的穩定幣將適時推出。推動因素包括爭奪數字幣領域國際話語權、應對美元貨幣體系衝擊,以及國家已將建立以法幣為核心的數字貨幣體系列為大政方針。具體啟動時間取決於條件成熟度。
Q: 當前中美雙方對於穩定幣的監管及政策態度有何差異與共性?
A: 美國政府鼓勵國內及體系內數字貨幣公司開展穩定幣業務,以現有合法數字幣為框架推進。中國政府認定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幣非法,不具法幣屬性且易滋生洗錢及利益輸送行為,但認可穩定幣及數字貨幣概念,對人民幣穩定幣體系有明確願景,期望在技術上與美國形成競爭。兩國政府的共同點在於均重視穩定幣發展並希望成為規則制定者,分歧點在於穩定幣的基價選擇——是以比特幣等數字幣為基價,還是以本國錨定的類數字法幣為基價。技術層面雙方差距不大,中國技術與美國技術水平相當,最終取決於各自邏輯能否實現並獲得全球認可。
Q: 如何解讀香港8月1日生效的穩定幣相關條例早於美國?該條例實施后,市場參與方及市場格局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A: 香港提前立法主要是為初級與政府開展操作提供便利。當前穩定幣尚處概念階段,交易規則、細節及基礎架構均未明確,需通過儘早制定規則逐步搭建基礎框架。美國方面,已有上市公司、創業公司基於成熟的數字貨幣體系開展穩定幣實踐,技術已落地,交易體系完善,當前核心爭議在於科技巨頭及數字幣公司對穩定幣定價權與規則制定權的爭奪。中國內地因2018-2019年禁止數字貨幣形態,缺乏相關技術積累,但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較多專利和技術能力,需通過法律框架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儘管香港立法時間領先,但其穩定幣基礎架構仍接近空白,相較於以比特幣為代表、已存在十余年的數字貨幣體系,屬於新興事物。
Q: 國內當前缺乏穩定幣技術積累及具體交易規則和細節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或香港后續將如何發展穩定幣?相關參與方未來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
A: 香港后續發展穩定幣的核心路徑是完善穩定幣產生機制,重點關注產生機制、上限規定、交易載體作用、交易所位置及兑換機制等事項。完成后,目標是實現全球範圍內穩定幣實體化交易。相關參與方通過參與穩定幣建設、交易所建設及支付環節,初期依託支付寶完成穩定幣劃轉,在支付領域佔據先機,最終目標是嵌入穩定幣/數字貨幣形態,實現全球範圍內的互聯互通。
Q: 如何看待京東旗下幣鏈科技近期的發展及其未來與我方在穩定幣領域的競爭關係?
A: 京東當前在穩定幣領域的發展較為淺顯,對我方不構成實際威脅。未來其可作為穩定幣市場其發行的穩定幣可通過匯率錨定與我方在香港推進的穩定幣體系打通。由於國內缺乏法律支撐,且含幣字樣業務易被認定為非法營銷或涉及洗錢、欺詐,京東在國內開展此類業務難度較大,即便推進也可能雷聲大雨點小,需出海拓展。目前我方主要競爭對手為美國科技公司,京東不構成潛在競爭。
Q: 未來主要的美國科技公司競爭對手有哪些?自身優劣勢如何?傳統支付機構如Visa、PayPal在該領域格局中如何參與?
A: 主要競爭對手包括Circle、谷歌、亞馬遜、領書等科技巨頭,這些企業在國家意志推動下向該領域發力,科技實力較強,形成較大競爭壓力。傳統支付機構如Visa等不會排斥市場其核心策略是接入以美國為基礎架構或美元為體系的穩定幣,並接納其他能提升交易量的穩定幣。當前核心挑戰在於能否有效抗衡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及應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技術輸出能力。
Q: 未來開展該業務時,除競爭對手外可能的合作伙伴有哪些,特別是技術或產品開發方面的合作伙伴?
A: 潛在合作伙伴較少,美國背景公司難以形成合作,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及美國華資背景科技公司,但目前合作仍處於早期階段,需積累業務能力並實現實踐突破。國內方面,騰訊參與意願不足,傾向於待業務落地后再介入;京東合作價值有限。當前主要依賴自身力量推進,國家及香港政府的支持是核心底氣。
Q: 未來穩定幣在支付產品領域的具體應用場景及落地優先級如何?
A: 穩定幣落地的首要任務是合法合理地生成穩定幣形態;其次是支付應用,其中跨境支付是討論較多的場景,穩定幣作為媒介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相較於比特幣等數字幣,穩定幣佣金僅為其1/10至1/20,對數字幣玩家俱有吸引力。未來跨洋支付場景主要包括個人出境消費及國際商貿往來。
Q: 螞蟻4月份收購香港耀才證券的解讀及未來整合思路是什麼?
A: 收購耀才證券的主要原因在於其作為香港傳統證券公司,具備乾淨、價格低的特點。近期整合思路包括將阿里香港200萬用户轉化為耀才客羣,並優化耀才現有網頁及APP體驗。長期定位方面,耀纔將作為穩定幣交易的首批券商平臺,參與虛擬幣交易所構建,並通過螞蟻國際或螞蟻數科的科技能力賦能,轉型為互聯網科技券商。此外,香港虛擬資產交易的合法性為耀才未來開展數字幣交易提供了政策支持。
Q: 支付寶碰一下應用近期與分眾在線下電梯場景的合作情況、合作模式、計劃投入及當前效果如何?
A: 該合作基於電梯傳媒形式,用户通過手機碰廣告屏操作,涉及閃購商品轉化及客户信息收集分析。合作目標包括實現電梯廣告屏線下流量轉化及優化廣告效果。當前效果較差,主要因電梯場景下用户操作意願低、操作過程易被上下電梯打斷,導致轉化效率未達預期。
Q: 當前整體支付交易額的大致體量是多少?其中個人支付與商業支付的規模分別如何?
A: 因提綱提供較晚,無法提供詳細數據,但整體支付規模按年計算約為150萬億。
Q: 整體支付規模中線上與線下的佔比情況如何?
A: 線上與線下支付規模佔比約為5.5:4.5,且常年維持該比例。
Q: 消費金融領域國家政策現狀如何?當前整改處於什麼階段?消費金融注資、徵信牌照及金控牌照的推進節奏如何?
A: 消費金融領域,秦唐徵信牌照已獲批,目前公司僅缺國內券商牌照即可實現全牌照佈局。消費金融(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公司已完成一輪注資,但該規模不足以支撐業務需求,需再進行一到兩輪注資以完善牌照體系。國家對消金牌照注資進度無明確時間要求,主要因當前消金業務盈利不佳,花唄、借唄等產品發展不順。
Q: 支付業務當前整體盈利情況如何?過去一段時間費率有何調整和變化?
A: 支付業務多年來盈利狀況不佳。早期曾獲得較高的揹負金利息收入,后該收入被大幅縮減,目前僅保留一二十億元/年。2019年嘗試提高通道費未果,當前業務處於微利狀態,通過VPV模式自負盈虧,從經營角度看仍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