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探尋人類精神的星辰與泥土

2025-07-04 00:05

轉自:勞動午報

在評論家徐迅雷出版的人物隨筆集《天地立人》中,歷史人物與當代先鋒在書頁間交錯,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精神長卷。本書以「立人」為魂,通過對魯迅、袁隆平等百余人的書寫,將個體命運置於時代洪流中,展現了人類對真理、自由與尊嚴的永恆追求。書中既有思想者的深邃思辨,也有科學家的嚴謹探索;既有民間使者的温情傳遞,也有文藝家的精神翱翔,共同構建起一個跨越時空的精神譜系。

在「思想之天」章節中,徐迅雷將筆觸伸向那些為時代啓蒙的先行者。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遠見,打破了天朝上國的迷夢;龔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直指封建桎梏的要害;林則徐的外交檄文,開啟了近代中國的覺醒之路。這些思想者如同劃破夜空的閃電,照亮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在魯迅篇中,作者以「世界的魯迅」為視角,揭示了這位文化巨人的雙重性:既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批判者,也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啓蒙者。徐迅雷特別強調魯迅的「立人」思想,認為其核心在於「尊個性而張精神」。

在「廣袤之地」章節,徐迅雷聚焦於科學家羣體,展現了他們在實驗室與田間地頭的堅守。袁隆平的「種子的力量」不僅改變了中國糧食生產格局,更以「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情懷普惠全球。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以身試藥」的勇氣,體現了科學家的擔當與執着。這些科學家的故事證明,真正的科學精神必然包含人文關懷。

在「繽紛之史」部分,徐迅雷通過中外人物的對照,展現了文明交流的深層力量。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不僅是航海技術的勝利,更是和平交流的典範;小島康譽40年如一日保護新疆文化遺產,用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的真諦。這些故事揭示了一個真理:文明的進步從來不是單向的征服,而是雙向的滋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彩錦護臂的發現。這件漢代文物的出土,不僅是考古學的重大突破,更成為中日文化合作的象徵。徐迅雷詳細描述了小島康譽在尼雅遺址的考察經歷,從「垃圾隊長」到「駱駝和尚」的暱稱變化,展現了這位日本友人對中國文化的深情。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了一個跨越時空的精神座標。徐迅雷以雜文家的敏鋭與學者的嚴謹,將個體命運與時代脈搏交織,展現了「立人」精神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表現形式。這種書寫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啟示:在技術飛速發展、價值觀多元碰撞的今天,我們仍需在天地間尋找「人」的座標,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鄧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