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南向資金持續堅定加倉港股 機構:下半年科技核心資產仍是主場

2025-07-03 15:09

2025 年上半年,香港股市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在科技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中國科技資產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價值重估。

而港股市場中的中國科技核心資產,憑藉其獨特的結構優勢與估值吸引力,正成為全球投資者配置的焦點。

 

image.png

(上半年全球主要指數漲跌幅)

從今年情況看,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成交額和持倉佔比均顯著提升,港股市場已成為投資中國資產的「兵家必爭之地」。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7311.93億港元,創歷史同期新高,與歷史全年數據相比,僅次於2024年的8078.69億港元,這充分反映了南向資金對港股中優質資產的信心與配置需求。

按月份來看,今年1到4月,南向資金連續4個月淨流入在1000億港元以上,而港股通開通以來,僅有7個月單月淨流入金額超過1000億港元。今年4月,南向資金淨流入1666.72億港元,月度淨流入額高居歷史第二。從南向資金買賣總額來看,今年2月合計買賣總額創下單月曆史新高,達到2.62萬億港元。

結合行情來看,南向資金整體呈現「越跌越買」的態勢,上半年共有30個交易日淨流入超百億港元,其中有16個交易日恆生指數收跌,佔比超過53%。如4月7日,恆生指數大跌13.22%,恆生科技指數大跌17.16%,南向資金仍堅定加倉,單日淨流入153.73億港元。

從估值角度來看,港股也仍具備相對吸引力,性價比優勢凸顯,這為投資者構築了較高的安全邊際。以恆生指數為例,其市盈率(PE)在過往多個時間區間,常處於相對低位,如在2025年1月份,PE倍數僅在個位數徘徊,具備明顯的估值優勢。這意味着投資者有可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優質資產,等待價值迴歸。

聚焦科技「七巨頭」

中信證券最新觀點稱,往前看,中美元首通話釋放積極信號下,出口鏈壓力緩和下中國增長預期抬升,全球資金看待中國資產的長期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變,並且在等待政策的過程中耐心有所提升。

中國核心資產正在向增值鏈上游邁進,甚至科技行業可提供極具競爭力的產品,這些都在 2025 年初得到了論證。隨着中國宏觀邏輯進一步理順,自主科技能力不斷被認知和定價,製造業出海的競爭力不斷被驗證,外資趨勢性迴流中國資產只是節奏和時機問題。可以説,中國科技核心資產的地位還在上升,其具備明顯的相對盈利優勢和極強的經營韌性,港股市場的科技核心資產,有望成為 「藍籌發動機」,帶動更多的核心資產實現重估,在重塑產業格局乃至生產關係的同時,創造出巨大的投資機會。

華泰證券此前觀點稱,以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英偉達為代表的科技七巨頭 (Magnificent7) 通過穩健增長的業績和創新能力,成為美股科技股核心資產。DeepSeek 發佈以來,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場,類比美股 「七巨頭」 的名單包括:小米、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均是中國科技核心資產,受到投資人關注。

附科技七巨頭受益邏輯如下:

小米 (01810):端側 AI 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小米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機和智能硬件廠商,2024 年成功切入智能電動車行業。2025 年關注:1) 新車發佈推動小米汽車業務再上一個臺階,2) 手機業務毛利率和全球市佔率穩步提升,3) 大家電出海推動智能硬件業務穩健增長,4) DeepSeek 在邊緣 AI 上的落地,推動 AI 眼鏡等新品類增長。

聯想 (00992):AI 投資帶動 PC 等業務需求回暖、以及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增長機遇

聯想是全球最大的 PC,服務器和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2025 年關注:1) AI 助理 / AI 智能體落地,推動公司 AI PC 和 AI 手機滲透率穩步提升,2) DeepSeek 等 AI 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有望帶動企業加大 IT 投資,帶動服務器、存儲等聯想企業級業務產品出貨量穩步增長。3) 關税下供應鏈韌性凸顯,聯想獨特的 「中國 + N」 全球化製造佈局在當前貿易環境下展現出顯著優勢。4) 中東市場佈局加速,聯想有望充分受益於沙特及中東地區政府主導的大規模 IT 基礎設施投資和數字化轉型浪潮。

比亞迪 (01211):關注電動車龍頭智能化轉型機遇 2024 年比亞迪全球銷量 427 萬輛,同比 + 41%,是全球第五大、中國第一大銷量車企。比亞迪通過智能化轉型,加速高階智駕功能在中低端車型滲透,2025 年挑戰 550 萬銷量目標,繼續推進高端化與出海戰略。

中芯國際 (00981): 全球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企業,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主要發展驅動力包括:1) 在地化生產需求驅動成熟產線稼動率維持飽滿,2) 多年研發效果顯現,先進產線良率穩步提高。

阿里巴巴 (BABA US/09988):國內領先雲服務廠商,受益 AI 需求迸發 阿里有望受益於 2025 年 AI 應用發展帶來的基礎雲服務需求釋放。展望未來:1) 公司有望引領國內雲服務廠商及互聯網 AI 應用價值重估;2) 電商場景下強化應用探索,2B 降本提效 + 2C 體驗優化雙路並進,夯實其電商市場份額,進而穩定電商主業估值。期待其通過擴大且高效的 CAPEX 投入助力拓寬長期增長空間。

騰訊 (00700):AI 賦能社交廣告,混元大模型未來可期 未來更多 AI 產品浮出水面后,關注:1) AI + 視頻號:廣告加載率處於行業低位,疊加 AI 賦能后,行業中期有望同步實現價位上漲和降本增效;2) AI + 遊戲:混元開源 3D 大模型,助力遊戲開發商加速研發進度,3) AI + 雲:騰訊雲借力大模型豐富現有產品矩陣,加速 AI 在 2B 端商業化落地。

美團 (03690):本地生活消費龍頭,關注:1) 外賣下沉市場仍有增量,UE 處於爬坡通道,當前超萬億 GTV 規模下利潤釋放可觀;2) 到店業務競爭已過拐點,利潤開啟修復;3) 閃購、出海業務初具規模,「零售」+「科技」 戰略落地為公司帶來遠期成長期權。

下半年港股何去何從?

多數券商投行觀點較為樂觀,認為下半年港股將成為全球資金搶籌的「重兵之地」。

第一上海證券認為,展望 2025 年下半年港股,在策略上延續 「啞鈴型」 配置,平衡成長與分紅兩端,把握結構性機會。行業重點關注:一是在 AI 催化下的互聯網與科技龍頭,二是受創新葯與出海紅利驅動的醫藥板塊,三是新興消費賽道,四是保險等非銀金融,五是銀行、電信、公用事業等穩健高息板塊。整體佈局應注重確定性與趨勢性,靈活調整,以捕捉長期價值增長機遇。

中信證券最新觀點稱,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1)受益AI產業催化的科技巨頭企業,尤其是互聯網板塊;2)創新+醫保+出海催化的創新葯板塊;3)技術進步和迭代催生的消費新方向;4)強β屬性的非銀金融,尤其是保險;5)優質的高股息資產仍是資產配置的壓艙石,關注銀行、電信、公用事業板塊;6)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亦將催化地產板塊的投資機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