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3 09:11
小非農意外爆冷,市場對勞動力市場走弱的擔憂加劇,非農數據備受矚目;美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利好芯片、能源、軍工等企業,或推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
①小非農意外爆冷 市場對勞動力市場走弱的擔憂加劇 非農數據備受矚目
美股周三收盤漲跌不一,納指與標普500指數創收盤歷史新高。但美國私營部門6月就業人數意外大幅下降3.3萬人,遠低於預期的增加9.8萬人,創2023年3月以來首次負增長,其中,服務業就業數據遭遇疫情以來最大降幅。報告指出,僱主因貿易政策等因素更謹慎,正削減成本,調整員工數量以匹配經濟活動放緩。服務業減少6.6萬個崗位,主要集中在專業/商業服務及醫療/教育領域;製造業、建築業和採礦業就業人數有所增加。本周因假期縮短,重頭戲將是6月非農就業報告。
評論員徐廣語:2025年6月美國ADP就業人數意外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招聘意願下降且不願填補離職空缺。服務業就業減少6.6萬人成為主要拖累,而商品生產部門小幅增長3.2萬人。該數據加劇市場對今晚非農報告的擔憂,若非農同樣疲軟,可能強化美聯儲降息預期,當前交易員押注7月降息概率升至24.3%,全年或降息兩次。
國都證券投資顧問陳兆凌: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增加美聯儲降息可能,流動性改善或漸行漸近。無風險利率降低、美元走弱對大宗商品以及權益類資產形成利好。
②美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利好芯片、能源、軍工等企業 或推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
美國國會參議院周二以1票之差通過全面減税和支出法案,該版本法案預計將美國債務上限進一步提高5萬億美元,高於此前眾議院版本的數額,因為修改較大,需返回眾議院表決。法案內容包括延長減税措施、削減醫保等項目投入、提高債務上限等,還規定9月30日起取消電動汽車税收抵免,同時只有在2027年底前投產的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可享受税收抵免等。該法案雖遭清潔能源和電動車行業批評,但為芯片製造商帶來利好。英特爾、美光科技等企業若在2026年前在美國建廠,可享受35%投資税抵免,超現行芯片法案25%及法案草案30%。芯片股隔夜多數走強,費城半導體指數漲1.88%,恩智浦半導體漲近4.5%,安森美半導體漲近4.4%,應用材料漲3.4%,英偉達漲近2.6%。跌幅方面,英特爾跌逾4%,邁威爾科技跌超2.6%,ARM跌逾1%。
評論員徐廣語:美國「大而美」法案通過將顯著衝擊金融市場:短期推高美債收益率(30年期突破5.1%)並削弱美元信用(指數跌至三年半新低),黃金避險需求激增(單日漲1.3%至3336美元/盎司)。行業分化加劇——傳統能源與軍工受益(化石補貼增加),部分芯片股受益(在美建廠投資税抵免幅度增加),新能源受挫(特斯拉成本升10%-20%)。中長期或強化降息預期(市場押注2025年降息2-3次),但財政赤字擴張(十年增3.8萬億)恐推升通脹風險(核心PCE或達3.6%)。
國都證券投資顧問陳兆凌:「大而美」法案通過后美國債務上限以及財政赤字將大幅提高。長期來看,高利率將難以為繼。
③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同比降幅創紀錄 中國市場9個月來首次上漲 「木頭姐」周二逢低買入
特斯拉全球銷量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下滑,二季度售出384122輛汽車,較去年同期減少近6萬輛,降幅達13.5%,創下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同比銷量跌幅。儘管銷量下滑,但特斯拉股價漲近5%。特斯拉上海工廠6月交付71599輛車(未細分出口和國內銷量),同比增長0.8%,環比增長16%。這是該工廠九個月以來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Model Y推動挪威、西班牙銷量大漲,但其他歐洲市場持續承壓,美國銷量同比下滑16%。此外,就在馬斯克和特朗普再度爆發「口水仗」、特斯拉股價周初大跌之際,木頭姐凱茜·伍德旗下的方舟投資總共購買了超5.6萬股特斯拉股票,價值約1791萬美元。
評論員徐廣語:特斯拉短期股價博弈,交付量觸底反彈觸發空頭回補,但利潤率下滑(Q2淨利潤同比下降45%)抑制反彈空間。儲能業務成亮點:部署9.6GWh創季度新高,對衝汽車業務疲軟。長期增長桎梏在於:1)政策逆風: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車補貼,特斯拉成本劣勢放大。2)需求瓶頸:全球電動車增速放緩,特斯拉份額遭分流(美市佔率跌破50%)。3)核心矛盾:交付量超預期的本質是預期管理勝利,而非基本面反轉。投資者需關注10月Robotaxi技術落地及2025H1低價車型量產進度,兩者將決定特斯拉能否突破增長天花板。
國都證券投資顧問陳兆凌:特斯拉波動加大或非業績原因,后續看點有無人駕駛商用落地和機器人量產等。
④曝摺疊屏iPhone明年上市 摺疊iPad研發被擱置
據供應鏈消息,摺疊屏iPhone於6月進入P1原型開發階段,預計2025年底完成P1-P3開發流程,隨后進入EVT階段,主要測試功能、參數及規範,以滿足蘋果設計要求。P1至P3階段會小量試產,由鴻海、和碩組裝,檢查生產與良率。若順利,2026年下半年摺疊屏iPhone將上市。原計劃中的摺疊屏iPad因面板生產困難、售價高、市場接受度低等原因擱置。摺疊屏iPhone初步規劃出貨量約700萬台,但最終可能不到此數。數據顯示,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量2023年達2120萬台,2024年下滑至1880萬台,2025年預計回升至1950萬台。蘋果股價隔夜手掌2.22%。
評論員徐廣語:蘋果摺疊屏手機的最新進展體現了其在技術創新與市場博弈中的雙重挑戰。液態金屬鉸鏈和自愈塗層技術有望重新定義行業標準,但2300美元的高定價和安卓陣營的擠壓使其市場前景充滿變數。若蘋果能解決量產良率問題並充分發揮iOS生態優勢,或將成為摺疊屏賽道的重要變量,否則可能重蹈HomePod等產品的覆轍。
國都證券投資顧問陳兆凌:近年來摺疊屏份額快速提高,蘋果進入摺疊屏賽道意義重大。可關注OLED面板、鉸鏈等。
⑤亞馬遜:機器人大軍來了 數量快接近人類員工了?
美國第二大僱主亞馬遜本周宣佈其運營網絡中機器人數量已達100萬台,目前,亞馬遜僱員約156萬人,其中大部分在倉庫工作,約75%的配送業務由機器人協助,生產力大幅提升,每位員工每年處理包裹量從2015年的約175件增至約3870件。但公司倉庫平均員工數量降至16年最低,計劃未來進一步削減規模。亞馬遜正向全面自動化邁進。亞馬遜CEO Andy Jassy強調,人工智能將深度整合到運營中,提升效率,減少總體員工數,同時,亞馬遜也在創造新崗位,如機器人技術員等。
評論員徐廣語:亞馬遜倉庫自動化浪潮折射出技術迭代的雙刃劍效應。從商業視角看,機器人軍團確實實現了效率躍升(單人工效20倍增長)和成本優化(預計節省80億美元),這種生產力革命不可阻擋。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低技能崗位的「結構性失業」已成定局——雖然企業強調「人機協作」,但當Vulcan機器人(新型AI倉庫機器人)能精準處理75%商品時,基層員工生存空間必然壓縮。趨勢是不可逆的,所以未來倫理道德方面是機器人發展的主要障礙。
國都證券投資顧問陳兆凌:機器人板塊短期雖有反彈但市場或需更多做多理由,后續關注機器人產業技術迭代以及重磅產品發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