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2 18:29
(轉自:風電之音)
「風電之音」獲悉,美國參議院7月1日以51票贊成、50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大而美法案》,戲劇性地刪除了針對風電和太陽能項目的消費税條款。
這一轉折看似為行業松綁,實則暗藏玄機——法案同時將清潔能源税收抵免的完全終止時間從2030年大幅提前至2027年底,並強化了供應鏈本土化要求。政策的「松緊博弈」折射出美國能源轉型的深層矛盾,風電行業正站在十字路口。
法案最初版本曾計劃對使用進口組件的風電項目徵收10%-20%的附加税,引發愛荷華等風能大州的強烈反彈。在副總統JD・萬斯投下關鍵一票后,消費税最終被刪除,但共和黨通過提前終止税收抵免實現了「曲線限制」。
根據新規,2027年底前開工並併網的項目可獲全額抵免;2027年后開工的項目必須在當年底前併網,否則失去補貼資格。
這一調整導致行業面臨「時間窗口壓縮」的挑戰。美國風能協會(AWEA)數據顯示,2024年全美風電新增裝機預計達15吉瓦,但2027年后的年裝機量可能因補貼退坡驟降至5吉瓦以下。
開發商需在短時間內完成項目審批、建設和併網,否則將失去補貼資格。例如,NextEraEnergy將得州PecosCounty風電項目的併網時間從2028年提前至2026年,導致工程成本增加12%。
法案雖未直接徵稅,卻通過隱性規則擠壓進口依賴。2027年后投產的項目若使用來自「受關注外國實體」(如中國)的組件超過一定比例,可能喪失税收抵免資格。這一規定使弗吉尼亞州DominionEnergy的海上風電項目陷入困境——其原計劃從中國採購的單樁基礎因政策調整被迫轉向西班牙供應商,導致成本超支4.2億美元。
為應對挑戰,美國風能行業正探索本土化路徑。紐約州3個海上風電項目聯合發起集中採購計劃,馬薩諸塞州設立2.4億美元供應鏈基金支持本土塔筒和葉片生產。但短期內,本土產能不足仍是瓶頸。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2024年本土風電組件產能僅能滿足40%的需求,剩余缺口需依賴進口,而政策反覆性加劇了企業投資顧慮。
目前法案已進入眾議院審議,若最終通過,將使聯邦財政赤字在未來十年增加3.3萬億美元。但無論結果如何,這場博弈已表明:美國能源政策正轉向,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更嚴峻挑戰,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較量,將長期影響美國能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