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東地緣對LPG市場影響簡析!

2025-07-02 06:58

(轉自:海運經紀)

1、中東地緣政治對原油市場的影響

6月以來,中東地緣政治事件顯著影響原油市場。地緣政治緩和后,原油市場交易重心轉向基本面,油價預計震盪走弱。供應端,OPEC已連續三個月增產41.1萬桶/日,7月初進一步增產概率高,后續仍將維持該增產節奏,供應壓力較大。需求端,中美貿易談判雖有進展,但美國對中國進口關税90天窗口期8月12日到期,是否延長尚無定論,需求面臨不確定性。綜合來看,地緣政治影響減弱、供應增加、需求不確定等因素,將使油價趨勢性震盪走弱,不排除擊穿前期低點的可能。特朗普對油價的發言至關重要,觀察其言論並結合地緣政治和供需情況,有助於判斷市場走勢。

2、原油與LPG市場傳導邏輯

·原油到LPG的傳導路徑:原油對LPG市場的傳導主要通過碳四價格實現。具體路徑為:原油價格波動首先影響成品油(尤其是汽油),汽油價格傳導至調油料(如烷基化、MTBE),而調油料的上游原料為碳四(包括醚后碳四、民用碳四等),碳四價格波動直接作用於LPG期貨。例如,貿易戰期間OPEC增產導致碳四價格大幅回落,華東民用碳四價格一度跌至4200元/噸,顯著低於民用氣價格,最終引發LPG價格大幅回落;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時油價上漲,碳四價格同步大幅上漲,拋壓減輕帶動LPG價格大幅拉漲。LPG期貨的可交割品包括丙烷、丁烷及丙丁烷混合物(煉廠氣、民用氣),其中丙丁烷混合物的丙烷含量需在20%-60%之間。貿易戰之后,LPG期貨定價基準從民用氣轉向碳四,而海外丙烷CP價受影響較小,僅從605美元/桶跌至595美元/桶。

3、LPG期貨交割品與定價邏輯

·可交割品動態變化:LPG期貨最便宜可交割品存在動態切換邏輯。油價下跌時,碳四(醚后碳四)主導,如油價大幅下跌后,華東地區醚后碳四價格最低至4200元/噸;油價上漲時,民用氣(寧波民用氣)成為基準,如中東衝突前寧波民用氣價格為4500元/噸,衝突期間油價上漲十多美元,民用氣價格僅漲至4600元/噸。當前華東地區醚后碳四價(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格在4700 4750元/噸,僅比寧波民用氣價格低100元。LPG期貨7 9月合約已出現跌停,8月合約價格約為4250元/噸。

·后續定價影響:后續碳四價格將隨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及原油價格表現明顯走弱,帶動LPG期貨整體震盪走弱,大概率可能探至前期起漲低點。民用氣價格因供應增量受限,寧波大榭煉廠及鎮海煉化二期,其伴生氣(碳三碳四混合物)的增量將壓制民用氣價格,上方錨定4600元/噸,若期貨價格漲破此價,場庫可能註冊較多倉單,對盤面形成壓力。對於碳三(沙特CP),其價格相對抗跌,整體呈震盪向上走勢,表現強於油價及國內碳二PE價格。

4、LPG貿易與進口成本分析

·貿易企業盈利分化:碳三與碳四貿易的盈利存在顯著差異。碳三貿易方面,民用氣、煉廠氣及進口丙烷的價格波動較小。例如,寧波民用氣現貨價在俄烏戰爭前約為4000 4500元/噸,截至當前漲至4600元/噸;海外丙烷CP價格(如7月CP在600美元/噸附近波動)因PDH開工率支撐表現抗跌,進口丙烷貿易波動有限。碳四貿易則受油價影響顯著,其下游涉及MTBE、烷基化裝置,與柴油料關聯密切。華東的煤化工價格前期曾從5500 5600元/噸大幅回落至4200元/噸低點,后隨油價上漲回升至最高5000元/噸以上,價格波動較大,導致碳四貿易及下游工廠採購的利潤波動更為明顯。此外,國內碳三需求自2025年5月中旬起持續提升,PDH開工率從最低57%附近回升,但碳三價格走強未帶動碳四價格同步上漲,兩者價格出現明顯分化。

·進口成本與價差:國內LPG進口主要來源為美國、中東及伊朗。2024年中國LPG進口總量約3600萬噸,其中美國佔50%(1800萬噸),伊朗佔1/3(約1200萬噸),剩余來自其他中東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美國LPG定價採用MB離岸價,中東則以沙特CP價為主。沙特CP通過OTC市場交易(需通過broker詢價,成交后由ICE或CME清算),月度結算價由沙特阿美於月底公佈,進口合同價通常為CP價加升貼水。中東到遠東的到岸價(FEI)以日本千葉價格為基準,此前國內進口商多使用FEI計價,但貿易戰后因美國貨關税風險,進口商轉向以中東貨為主,更關注沙特CP定價。內外價差方面,海外丙烷CP因PDH開工率70%左右的採購需求支撐表現抗跌,而國內LPG期貨受油價走弱影響被壓制,導致內外價差持續走弱。

5、LPG運費、貿易流向及庫存

·運費與貿易流向: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影響中東到遠東的LPG運費,自開戰以來,該航線運費上漲約15 20美元/噸,當前維持在85 86美元/噸,處於歷史中間位(歷史低位曾達40美元/噸)。運費上漲因地緣政治不穩使船東避險,需更高溢價才願前往中東拉貨。貿易流方面,受關税影響,國內進口商大幅減少美國LPG進口,近期每周僅進口1 2船(約10萬噸),轉而依賴中東貨源。但中東局勢動盪使進口商觀望,消耗自身庫存,待局勢明朗再操作。隨着局勢緩和,霍爾木茲海峽外停靠的25 30艘液化氣船有望進港裝貨,貿易流或恢復正常。

·到港量與庫存變化:LPG到港量與庫存呈階段性變化。2025年5月13日加徵關税前,進口商集中進口使到港量較多;5月13日后到港量明顯回落,美國貨到港量更低,當前主要以中東貨源為主,近期周均到港量約50萬噸(2024年周均65萬噸)。同時,國內PDH開工率升至70%(接近頂部水平),在到港量下滑的情況下,港口庫存持續回落,后續隨着PDH裝置開工穩定,中東局勢緩和后進口商補貨需求增加,到港量有望逐步恢復,港口庫存經歷持續回落后或趨於企穩,美國貨進口量仍將較低。

6、LPG下游需求分析

·居民需求趨勢:居民燃燒需求逐年減弱,且速度加快。原因有三:一是管道天然氣替代液化氣;二是經濟不佳,餐飲行業燃燒需求下降,而餐飲是液化氣燃燒需求的重要部分;三是銀川等地液化氣管道安全事故后,地方政府加強監管,推動天然氣替代液化氣。此外,經濟形勢差時,居民燃燒需求更弱。

·工業需求分化:工業需求分碳三(PDH)與碳四(調油料)兩類,表現分化。碳三需求方面,國內PDH(丙烷脱氫制丙烯)產能2400萬噸,2025年有部分裝置投產,但面臨挑戰:乙烷裂解經濟性強於丙烷裂解及PDH,部分裝置進料從丙烷轉向乙烷(如萬華100萬噸乙烯裂解裝置將丙烷進料改為乙烷);同時,PDH裝置長期虧損,投產裝置減少且部分推迟。綜合來看,2025年碳三(PDH)化工需求不樂觀,或與2024年持平,僅可能略微增長。碳四需求方面,其下游為烷基化、MTBE等調油料,終端關聯汽油。該類裝置開停工靈活,開工率隨油價及成品油利潤波動(如山東地區MTBE單周開工率曾上浮6 7%)。但受國內成品油過剩(受原油、新能源汽車對汽油需求替代等影響)影響,碳四需求大方向偏弱,可能持續作為液化氣期貨的最便宜可交割品,對價格影響及定價主導性最強。

Q&A

Q: 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及后續走勢如何?

A: 伊朗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地緣政治溢價基本回調,目前布倫特油價處於66.5-67美元/桶區間。整體來看,以色列與伊朗大範圍衝突已結束,小範圍衝突可能短期影響市場情緒,但地緣政治局勢整體緩和,油價難以再次達到80美元/桶高位,后續大概率震盪走弱,存在趨勢性下跌並擊穿前期低點的可能性。

Q: 原油市場基本面對價格有何影響?

A: 供應端方面,OPEC已連續三個月增產41.1萬桶/日,7月初進一步增產概率較高,后續數月將延續該增產節奏,對油價形成供應壓力。需求端方面,儘管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但美國對中國進口關税的90天窗口期將於8月12日到期,是否延長或具體應對方式尚未明確,需求端存在較強不確定性,對油價形成需求壓力。

Q: 液化氣市場與原油價格的傳導邏輯是怎樣的?

A: 原油通過影響成品油,進而影響調油料及其原料碳4,最終傳導至LPG期貨價格。LPG期貨可交割品包括丙烷、丁烷及丙丁烷混合物。近期碳4成為LPG期貨定價基準,與原油聯動性較過去兩年顯著增強。

Q: 液化氣市場后續走勢如何?

A: 基於中東地緣政治緩和及原油基本面偏弱,LPG期貨跟隨原油震盪走弱。碳4價格預計明顯走弱,成為期貨最便宜可交割品,對盤面構成重大利空。LPG期貨可能探向前一輪上漲低點,短期反彈較弱,大概率以做空為主。

Q: 碳3定價主要受下游PDH影響,碳4定價與油價波動關聯更大,且后續交割品以LPG碳4為主,是否意味着后續LPG期貨價格變動更多跟隨原油價格而非丙烷需求?

A: 碳3與碳4的傳導邏輯存在差異。碳3價格主要受國內PDH開工率提升及中東採購驅動,價格表現較強;碳4價格波動與原油關聯更緊密,其價格變化存在滯后性,且后續將長期主導LPG期貨價格交易邏輯,因此LPG期貨價格變動更多跟隨原油價格而非丙烷需求。

Q: 近期LPG價格波動較大,對國內LPG貿易企業的盈利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A: LPG貿易企業的盈利影響需區分碳三與碳四貿易。碳三貿易方面,民用氣及煉廠氣價格波動較小,例如寧波民用氣現貨價在俄烏戰爭前為4000-4500元,油價漲跌僅影響情緒面,實質影響有限;進口丙烷貿易因海外CTK價格偏強,未隨油價大幅波動,盈利波動亦有限。碳四貿易方面,其下游涉及MTBE、烷基化等裝置,與柴油料關聯密切,價格波動較大,對下游工廠採購及利潤影響顯著。

Q: LPG 運費今年表現如何?中東地緣局勢持續緊張對 LPG 貿易流向有何影響?

A: 中東至遠東 LPG 運費自地緣衝突爆發以來上漲約15-20美元/噸,當前維持在85-86美元/噸,處於歷史中間水平。運費上漲主因是地緣局勢不穩導致船東不願前往中東運輸,需支付更高溢價吸引船東。貿易流方面,受貿易戰影響,國內進口商因擔憂美國關税已大幅減少美國貨進口,主要轉向中東貨源;但中東地緣緊張導致進口商普遍觀望,選擇消耗自身庫存,暫不進行新採購,且仍未轉向美國貨。當前地緣局勢緩和后,霍爾木茲海峽外約25-30艘液化氣船有望進港裝載,貿易流或恢復正常。

Q: 近期LPG到港量及港口庫存是否出現明顯變化?

A: 5月13日加徵關税前LPG到港量較大,5月13日后到港量明顯回落,其中美國貨源到港量顯著減少,當前以中東貨源為主。最近幾周國內LPG周均到港量約50萬噸,低於2024年全年周均65萬噸水平。由於國內PDH開工率持續上升,疊加到港量下滑,港口庫存自5月13日的約320萬噸持續回落,上周降至270-280萬噸。后續隨着PDH開工率升至70%附近,疊加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緩和,到港量有望緩慢恢復,港口庫存或逐步趨穩。

Q: 今年液化氣下游需求情況如何?分居民和工業領域説明。

A: 居民需求呈現逐年減弱趨勢且速度加快,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天然氣管道對液化氣燃燒需求的替代;二是經濟環境不佳導致餐飲行業燃燒需求下降;三是近年液化氣管道安全事故后,地方政府加強監管推動天然氣替代。工業需求分為碳三和碳四兩部分:碳三需求主要來自PDH,國內PDH產能2400萬噸,今年部分裝置投產,但受乙烷裂解經濟性更強衝擊,部分裝置將丙烷進料改為乙烷,疊加PDH裝置長期虧損、新增裝置減少,今年碳三需求預計與去年持平或微增;碳四需求關聯烷基化、MTBE等汽油調油料,其裝置開工率隨原油及成品油利潤靈活調整,但受成品油

整體過剩影響,碳四需求大方向偏弱,預計持續作為液化氣期貨最便宜可交割品,對價格影響顯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