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一家小鎮門診變身2600余家連鎖醫療機構的康復巨頭-精選醫療成長史

2025-07-01 18:31

(轉自:診鎖界)

來源:診鎖界 來源:診鎖界

作者:太微

封面來源:pixabay

日前診鎖界關注了中國康復醫院連鎖龍頭集團奧克斯醫療,當前我國康復醫療行業尚處於發展早期,但在老齡化加速和慢病、失能人口越來越多的今天,康復醫療正迎來加速發展。但在大洋彼岸美國,康復醫療發展已相當成熟,全美遍佈3萬余家康復醫療機構,有連續33年霸榜第一的美國最佳康復醫院的芝加哥康復醫院‌ Shirley Ryan AbilityLab,更有着包括Encompass Health、Select Medical在內的多家規模最大的連鎖康復醫療服務上市公司,還有遍佈美國大街小巷的個人或家族康復醫療機構。美國的康復機構無論是形態,還是模式,都十分的豐富成熟。其中美國的連鎖康復機構的發展也經歷了多個時期,本文我們將關注美國規模最大的連鎖康復醫療服務上市公司精選醫療(Select Medical),其發展歷程和模式對當前國內康復機構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精選醫療機構全美分佈圖

精選醫療(Select Medical)成立之初,其僅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梅卡尼克斯堡小鎮上的一家區域性物理康復門診。然而經過29年的發展,如今,精選醫療(Select Medical)是美國規模最大的重症康復醫院、康復醫院、康復診所運營商之一。目前,其在美國29個州運營105家重症康復醫院,在14個州佈局35家康復醫院,在3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運營1911家門診康復診所。其於2024年拆分上市的子公司在41個州運營547家職業健康中心。目前其業務範圍涵蓋重症康復、住院康復、門診物理康復和職業健康四大板塊。2024年精選醫療旗下的11家康復醫院入選美國《新聞周刊》發佈的2024年最佳物理康復中心。6家住院康復醫院因其卓越的安全性、質量和療效入選美國最佳康復醫院榜單。

小鎮康復門診變身全美最大康復寡頭成長史

精選醫療創辦的階段正處於美國康復醫療支付改革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回顧精選醫療成長史,可以説是伴隨醫療支付改革進程在康復醫療各版塊一路擴張併購和優化自身結構的過程。

1996年,羅科·奧滕齊奧(RoccoA.Ortenzio羅伯特·奧滕齊奧(Robert A.Ortenzio父子兩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梅卡尼克斯堡小鎮上創立了精選醫療,開業之初其僅僅是一家服務小鎮居民的物理康復治療診所。然而其創始人羅科·奧滕齊奧並非首次在醫療領域創業,創辦精選醫療是其四度創業,其野心並非是只在一個小鎮做一家門診。

1997年,Select Medical開啟首次收購,標的是一家位於佛羅里達州中部的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門診康復公司,公司拓展了合同治療業務。

1998年,Select Medical收購了美國最大的養老院運營商 Beverly Enterprises Inc的子公司 American Transitional Hospitals。 一舉成為長期急症護理醫院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Select Medical 收購了位於八個州的 15 家長期急症護理醫院,在賓夕法尼亞州增設了第 16 家醫院。1998 年底,它以 1.036 億美元現金收購了總部位於聖路易斯的 Intensiva HealthCare Corporation(旗下22家護理院),並承擔了 5650 萬美元的債務。

1998 年,Select Medical 的收入接近 1.5 億美元,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一數字將以強勁的速度增長。羅科·奧滕齊奧 (Rocco Ortenzio) 面對媒體採訪時講到:「在當今的醫療保健環境中,臨界規模至關重要。」下一年,精選醫療的併購迎來加速。

1999年,Select Medical斥資1.604億美元現金,並承擔了6470萬美元的債務收購了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NovaCare Inc.旗下的NovaCare物理康復和職業健康集團(NovaCare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Group)。正式進軍門診康復業務,依靠此次收購其接手了500余家康復診所。至此,Select Medical在醫療保健行業的兩個分支領域均已站穩腳跟。

2000年,Select Medical新增了10家醫院,公司希望保持這一年增長速度。他們的目標是新增至少250張牀位、服務50多萬人口的醫院。2000年,公司收入增至8.06億美元,幾乎是1999年4.56億美元的兩倍。實現快速增長同樣有着潛在的風險,公司承擔了鉅額債務,最高攀升至約3.35億美元。

爲了償還債務併爲進一步的收購提供資金,公司於2000年開始籌備首次公開募股(IPO)。最終公司於200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淨賺約8550萬美元。

2001年9月,公司換帥,羅科·奧滕齊奧(Rocco Ortenzio)卸任首席執行官一職,由其子羅伯特(Robert)接任。Rocco Ortenzio仍然擔任董事會主席,並積極參與Select Medical的各項事務。當年,Select Medical新增了10家長期急症護理醫院和35家門診康復診所,收入較上一年增長19%,達到9.59億美元,淨利潤達2970萬美元。

2002年,公司繼續發展壯大,新增了8家醫院和20家康復診所。收入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13億美元,淨利潤總計4420萬美元。此外,公司還在償還建設運營基地時產生的債務。現在的債務負擔略高於 2 億美元,與公司 1999 年的債務金額相比有了顯著改善,經營現金流 1.208 億美元。

僅用6年,Select Medical 從一家小鎮門診發展成為一家業務遍佈全國的多元化醫療保健公司。這種戰略性、積極進取且負責任的增長模式,使該公司在當年被《福布斯》評為「美國最佳管理公司」之一。

Select Medical 在 2003 年斥資 2.3 億美元收購世界知名的凱斯勒康復研究所 (Kessler Rehabilitation Corporation)。在特拉華州、佛羅里達州等9個州增加了 92 家康復門診診所。當年新增7家康復醫院家康復醫院,並在馬里蘭州成立了一家康復醫院合資企業——此次收購標誌着Select Medical進軍住院康復業務,並補充了其異地合同治療服務。接手凱斯勒后當年營收增加約 2.25 億美元。精選醫療2003 年的收入增長到近14億美元,通過收購Kessler在拓展了住院康復業務,精選醫療一躍成為住院康復行業的領軍企業。

2005年,精選醫療私有化退市。

2007年,在南方保健債務重整的大背景下,精選醫療以2.45億美元價格,接盤南方保健600家門診康復中心,使自己的門診康復中心數量翻倍,成為門診康復業務的行業龍頭。

2009年,該公司宣佈與SSM Health Care成立合資企業。同年,精選醫療醫療再次IPO,登陸紐交所。IPO后,精選醫療繼續以嫻熟的資本運作手法,合縱連橫,不斷進行收購或業務合作。

2013年David Chernow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聯合創始人,RoccoA.Ortenzio和Robert A.Ortenzio成為公司的董事長。該年,除收購兩家醫院外,公司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系統合作創建加州康復研究所。

2015年,精選醫療花費10億美元收購了Concentra,這是截止目前其最大的收購項目之一。Concentra業務形態比較獨特,目前依然單獨以「Concentra」品牌構成精選醫療四大業務線之一。此外,在2015年精選醫療與Ochsner Health System建立合作伙伴關係。至此,精選醫療四大業務板塊完成,后續就是不斷地優化既有的機構和繼續擴張。

2016年,該公司宣佈與Kindred Healthcare達成交換醫院的協議,該公司還收購了Physiotherapy Associates Holdings。4月以6500萬美元價格出售合同治療(Contract Therapy)給Revelstoke Capital Partners LLC的投資組合公司。

2018年,精選醫療旗下的子公司Concentra收購了US HealthWorks lnc,新增約240家職業健康中心和企業現場診所。

2020年與RUSH成立合資企業,共管印第安納州西北部一家住院康復醫院和63家門診物理治療中心。計劃新建拉什專科醫院。

2021年。精選醫療繼續擴張重症康復和門診康復的版圖。通過收購與合資合作等方式,旗下新增7家新的危重疾病康復醫院和8家新的康復門診/診所。收購的8家診所位於西弗尼吉亞州,標誌着精選醫療正式進軍該州門診物理治療服務。當年,精選醫療還同West Tennessee Healthcare 合作,新增運營一家重症康復醫院,為麥迪遜和周邊縣提供服務。其總裁首席執行官在當年收購完成后表示,這些交易凸顯了我們戰略增長模式的重點和成功,即通過與頂級醫療保健系統合作來拓展我們的連續護理服務。

2022年,精選醫療和Inova Health System 在北弗尼亞州開設首家重症康復醫院。與Shorepoint Venice Health 合作,運營弗洛里達州威尼斯的一家集重症康復與住院康復一體的綜合醫院。與UMPC合作設立新的住院康復醫院,擴大其在賓夕法尼亞州住院康復業務,拓展急性后期護理服務。這是其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的第三家住院康復醫院。

2023年,AtlantiCare成立合資公司,在新澤西州東南部新增運營一家康復醫院和13個門診康復中心。2月收購俄亥俄州都柏林市的Reunion 康復醫院;3月與CHS子公司印第安納州路德健康網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合資企業,運營一家康復醫院,進軍印第安納州。3月宣佈計劃在大奧蘭多建設一家新的危重疾病康復醫院和住院康復醫院。

2024年,1月與CoxHealth簽訂合資協議,在密蘇里州西南部新建一家住院康復醫院。在德克薩斯州運營一家新的住院康醫院,7月和UMPC在西岸開設衞星住院康復醫院;9月收購俄克拉荷馬州Valir康復醫院

2024年7月,其旗下子公司Concentra作為獨立業務版塊在紐交所拆分上市,11月Select Medical的全資子公司Selct Medical Corporation 對其持有的Concentra81.7%的普通股進行分配,Select Medical不再持有任何Concentra普通股。Select Medical在當年用其職業健康業務Concentra分拆收益償還了約20億美元債務,負債率降低讓財務狀況更加健康。

密蘇里州首家神經過渡中心開業

2025年密蘇里州首家神經過渡中心開業,是密蘇里州首家此類NTC,開創地區神經康復護理先河。NTC是一種新型神經康復模式,旨在填補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從強化住院康復過渡到居家治療的護理缺口。

精選醫療的成長,是不斷調整擴張自身業務板塊的擴張史,每一步都很精準的迎合時代的發展,目前其仍在不斷調整優化自身業務版塊。其成功與其創始人Rocco Ortenzio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康復醫療行業的老兵其四度創業都取得成功成為行業傳奇。

精選醫療旗下的四大業務板塊

從精選醫療的發展歷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精選醫療除了一路的買買買,其也在不斷優化旗下的醫療機構佈局。目前精選醫療已經圍繞康復全產業鏈形成了三大業務板塊,圍繞門診康復、普通住院康復、危重症康復建立了三級康復網絡體系。

其於2024年拆分上市的Concentra則是職業健康業務板塊的絕對龍頭。目前Select Medical是美國大型康復醫療連鎖機構當中少有的能夠提供重症康復、住院康復、門診康復等全方位康復醫療服務的大型康復寡頭同時其近年來不斷減少對政府醫保的依賴,拓展商業險支付,將連鎖規模做優為成本優勢,讓自己在競爭中更有性價比,這也是其能夠在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2024年其總收入達到51.871億美元,2023年為48.260億美元,增長了7.5%。從不同業務版塊在總收入當中的佔比可以看出不同業務版塊在精選醫療當中的比重。

Select Medical目前核心業務是急性期護理暨重症康復版塊,根據其財報,在2024年,重症康復醫院部門的收入增長了6.3%,達到24.442億美元,佔其2024年總收入的47.12%。調整后息税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增長了22.6%,達到3.016億美元。調整后EBITDA利潤率為12.3%。目前其旗下擁有105家重症康復醫院,每年接受患者近10萬人,出院前使用呼吸機的患者超三分之二。患者通常從綜合急症護理醫院轉入精選醫療旗下重症康復護理醫院,多數在重症監護治療后仍患有慢性危重疾病。

重症康復醫院全美佈局圖(截至2024年底) 重症康復醫院全美佈局圖(截至2024年底)

其危重症康復醫院能夠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成熟的獲客模式,其重症康復醫院大多采用「院中院」模式運營Select Medical與很多沒有重症康復或者重症康復力量不強的地區醫療系統建立了合作,並租賃醫院的一部分進行投資改造后設置重症康復科室,這樣Select Medical就能很快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客户,同時不同地區的醫療系統也從中獲得收益,一方面填補了局部區域沒有重症康復的空白。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支付限制,重症患者由於其複雜的醫療需求,患者比綜合急症護理醫院患者需要更長的住院周期(2024年平均住院天數達31天),而醫院重症監護室受制於支付要加快周轉,平均住院時間為 5 天左右,穩定后要及時轉入專為其獨特需求設計的重症康復醫院。重症康復醫院住院讓醫保支付方和患者各方都受益,因為它們比醫院重症監護病房便宜10% 到40%,並且可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護理。

其第二重要的業務板塊是門診康復,精選醫療是美國門診康復診所數量最多的運營商。2024年,門診康復部門的收入增長了5.2%,達到12.503億美元,而上一年的這一數字為11.889億美元。調整后息税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086億美元,而上一年的這一數字為1.119億美元。2024年底旗下門診康復機構1914家,遍佈美國39個州,僱傭約11,300名員工,同450余家大學、高中和專業的體育組織建立了合作。其門診康復診所通常位於醫療園區或零售場所。2024財年數據顯示,該板塊對聯邦醫保依賴較小,約82%收入來自商業保險支付方(包括健康保險公司、管理式醫療組織、工傷賠償計劃、合同管理服務及自費患者)很多支付方選擇Select Medical原因是因為其能夠提供高性價比的優質服務。

精選醫療門診全美佈局圖 精選醫療門診全美佈局圖

門診康復業務板塊 門診康復業務板塊

普通康復醫院版塊是其2024年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2024年,康復醫院板塊的營收增長了13.4%,達到11.106億美元,增速是三大業務版塊當中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而上一年的這數字為9.796億美元。2024年旗下11家醫院入選美國《新聞周刊》評選的美國最佳物理康復中心名單。目前旗下的住院康復醫院有35家,年患者達4萬,且患者滿意度極高,93.9%出院患者都會推薦他們。截至2024年底,精選醫療在14個州運營着35家康復醫院,僱傭了約13,700名員工。

普通康復醫院佈局圖 普通康復醫院佈局圖
普通住院康復業務板塊 普通住院康復業務板塊

近年來,其不斷降低對聯邦醫保的依賴,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康復醫院板塊來自聯邦醫療保險報銷收入分別佔46%、47%和45%。同時不斷擴大商業保險規模,持續深化與商業保險公司的合作,以增加康復醫院中商業保險患者的比例。

精選醫療旗下2024年獨立拆分上市的子公司Concentra,此前也是精選醫療重要的業務版塊之一。Concentra是美國最大的職業健康服務提供商,截至2025年1月在全美擁有552個職業健康中心和157個位於僱主工作場所的現場健康診所以及Concentra Telemed,2024年其收入為19.002億美元。2025年1月其收購了Nova Medical Centers,業務範圍將進一步擴展至42個州620多家職業健康中心及企業健康診所。

支付政策變革中成長的美國康復業巨頭

Select Medical成為康復寡頭的背后,個人與時代因素兼而有之。至今,康復醫療行業仍然是美國醫療產業相對薄弱的一個分支,有很大的成長潛力空間。美國的康復行業支付變革總體分為三個階段。而精選醫療的創始人Rocco Ortenzio作為一名康復醫療行業的老兵,其見證經歷了美國康復行業的每個階段。

1965-1982年,美國醫保針對康復醫療行業報銷為按服務付費,該階段住院康復醫療和急性病住院醫療費用尚未分開,醫療提供方提供服務后,按照報銷標準和比例進行結算。該階段美國的康復醫療行業也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居中的着藍色西服的為Rocco Ortenzio 居中的着藍色西服的為Rocco Ortenzio

在這一階段精選醫療的創始人Rocco Ortenzio畢業后僅2年選擇創業,在1958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哈里斯堡開設了自己的康復物理治療診所,當時只有醫生直接轉診的患者才能接受物理治療師治療,其利用直郵和其他方式向醫生推介他的服務,因為承諾為每位患者撰寫詳細治療報告,讓他脫穎而出,僅開業4個月開始盈利,並很快在梅卡尼斯堡開設了第二家。1969年,他在當時還沒有康復醫院這一概念之時,提出並修建了第一家康復醫院,孕育了康復公司(Rehab Corp),這家公司於1972年上市。第一家公司上市后,他馬不停蹄,於1979年創辦了第二家公司Rehab Hospital Service Corp,經過5年發展成爲了擁有6家公司的連鎖企業併成功上市。但這一階段,其身體也出了問題,1982年Rocco Ortenzio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出售了康復醫院服務公司。

20世紀80-90年代,美國醫保體系開始推行DRGs制度。由於按病種付費的推行,普通醫院加快病人周轉的擠出效應等因素讓美國康復醫療行業迎來快速發展。該階段DRGs仍處於雛形階段,主要針對大多治療方式相對固定的普通疾病採取按病種付費,住院康復、精神疾病等四類治療住院時間長、治療複雜且費用高,未使用DRGs支付,仍沿用按服務付費。由於按病種付費的推行,為縮短住院日,降低次均治療費用,對急性后期的康復護理需求增大,這一階段,一批康復醫療機構加速發展和增長,康復專業醫療機構、長期護理機構數量快速增長,康復費用也激增。

Rocco Ortenzio在這一階段身體康復后也抓住了時代的機遇,1986年,他創立了大陸醫療系統公司(CMS),創辦后1年就成功上市,迅速發展成為一家連鎖康復醫療集團。CMS在1995年被出售。Selct Medical是其四度創業,他本打算退休,但是退休后很快變得焦躁不安,於是在1996年成立了Selct Medical,創始人四十年豐富的產業與資本運作經驗基礎上,使投資公司對創始人Rocco Ortenzio的看好,背后資本的支持讓其並實現快速擴張發展,並於2021年首次成功上市。美國幾大康復巨頭Encompass Health、Select Medical、Kindred Healthcare、Genesis Health等大都成長於這一階段。

由於康復費用的快速上漲,2002年后,康復機構的DRGs制度也開始推行,專門針對急性后期康復的FRGs-FIM付費制度應運而生,該支付制度的試行讓住院周期及療效得到有效管控,同時大大降低了費用支出。這一支付制度對康復醫療機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Kindred Healthcare75%收入來自Medicare,由於后續支付價格的下降讓公司財務狀況陷入惡化,並最終退市。

這一階段,Select Medical不斷優化調整自身的機構,繼續兼併擴張,一路成長為美國最大的康復醫療巨頭之一,縱觀其發展歷史,與先后堪稱完美。一方面是美國經濟發展,醫保支付助推了康復行業發展,當然Select Medical的成功與其創始人Rocco Ortenzio的成功息息相關,Rocco Ortenzio40余年先后多次在康復醫療行業的成功創業經歷,管理經驗都是Select Medical成為美國康復醫療寡頭的重要因素之一。創始人Rocco Ortenzio已經於2024年去世,但其子Robert A.Ortenzio接棒精選醫療董事局主席。

聯邦醫療在精選醫療總收入佔比不斷下降 聯邦醫療在精選醫療總收入佔比不斷下降

近年來精選醫療仍然在不斷地擴張發展,但趨勢較之前明顯放緩,同時其不斷減少對政府醫保的依賴,政府醫保在總收入佔比當中不斷減少,而商業醫保佔比不斷提升,這讓政策因素對其未來發展影響更小。另外從其旗下醫療機構增量情況來看,近年擴張重點在康復醫院,其康復門診總量增速明顯放緩。

給我們的啟示

目前國內康復護理行業也正在迎來發展機遇,面對老齡化、慢病人羣越來越多的時代背景,伴隨國內推行的DRG/dip支付改革對康復患者的擠出效應,專科康復醫療機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我國康復醫療機構無論是總量還是質量上都還有着巨大的成長空間,面對超老齡化來臨巨大的潛在需求,康復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

縱觀美國康復醫療行業幾大公司發展,資本的助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美國成熟的資本市場和產業市場,非常開放包容,在Selct Medical發展當中助力其不斷擴張吞併小的單體或連鎖機構,在很多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時,則可以進行破產重整,很快恢復並重新踏入資本市場。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觀察、學習和思考的,當然這是頂層設計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並改善的。

美國目前建立完善的三級康復體系也是我們需要借鑑完善的,而精選醫療在三級康復體系上擁有完善的佈局,其在重症康復上建立的「院中院」模式深度綁定區域醫院,從而成為利益共同體,低成本獲客。當然,美國很多醫生集團,也採用各種方式與醫院進行合作。醫院本身是個複雜的平臺,需要因地制宜、整合各種資源、組合各種要素,才能實現微觀層面的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運行。曾經,我國也有「院中院」、「可是承包」等形式,但曾經莆田系醫院沒有道德底線的操作讓「院中院」模式喪失了信任,但另外層面,「院中院」也一定程度能夠讓區域醫院迅速補上短板,提升綜合競爭力。目前國內院中院形式基本被杜絕,但醫療資源嚴重失衡,需要靠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但更長久的如何用市場之手來推動。當前城市醫療集團或者城市醫共體內部成員單位的上下轉診或是一種探索,社會辦康復機構如何與區域頭部醫院建立合作,以實現康復患者的承接,需要更多機制依託。

當前,精選醫療在美國官方醫保對康復項目支付改革進程中,選擇逐步減少對官方醫保的依賴,同時不斷拓展商業險等多元化支付在總收入當中佔比,這也是我們涉足康復領域的企業需要提前考慮佈局的,當前國內DRG/DIP也在逐步推行,康復領域最終也將受支付方式改革的影響,提前佈局對接商保,降低對基礎醫保的依賴是前瞻性佈局,當前部分頭部康復醫院也在積極對接。

未來進入超老齡社會,失能人羣越來越多,無論是美國還是鄰國日本的發展經驗,上門康復護理未來都將是極具增長潛力的賽道。縱觀南方保健和精選醫療等康復寡頭的業務構成,上門照護都是非常重要的業務線,各公司上門照護業務年度營收少則數億美元、多則近20億美元。在美國,上門照護是醫保所覆蓋的醫療服務,聯邦醫保對老年人和弱勢羣體有照顧和傾斜,這為上門照護產業發展解決了根本的支付方問題。當然上門康復護理這一業務在國內能否進一步發展,也依賴於支付制度的進一步改革,當前部分省份試點推行的長護險讓其進一步推行成為可能。

當前國內康復醫療機構總體還較為分散,且大多康復機構還較小,康復行業人才也短缺,市場尚屬早期。但伴隨老齡化和慢病、失能人羣越來越多帶來的潛在巨大需求,康復行業將在近年來迎來爆發。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老齡人口,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社會資本層面都有意願助推康復護理行業的發展,借鑑美國康復醫療行業發展史,我國康復行業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快速發展期,行業內或將迎來兼併擴張,最終誕生一批康復龍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