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物企高管「大換血」:新規倒逼下的合規博弈與戰略轉型

2025-07-01 18:43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物企正面臨港交所新規「合規」與「求生」的雙重考驗,而高管團隊的成色將成為決定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變量。

  中房報記者 梁笑梅丨北京報道

  6月末,港股物業板塊掀起了一場罕見的高管變動潮。6月30日晚間,正榮服務、新希望服務、鑫苑服務、佳源服務、遠洋服務、碧桂園服務、佳兆業美好、和泓服務、華潤萬象生活等超10家上市物業企業密集發佈人事調整公告,涉及董事會改組、提名委員會重構等關鍵職位變動。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晚間,萬物雲、永升服務、濱江服務、金科服務、榮萬家、康橋悦生活、中海物業、興業物聯、魯商服務等超10家上市物業企業也曾發佈了人事調整公告。

  這場人事變動的直接誘因,是香港聯交所7月1日生效的新版《企業管治守則》。新規對董事會性別構成、提名委員會獨立性等提出硬性要求,如「董事會至少包含一名不同性別董事」「提名委員會主席須由獨董擔任」等。

  榮萬家內部人士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證實:「6月底的調整基本都是為滿足新規,尤其是提名委員會的性別比例要求。」

  但深層動因遠不止合規壓力。萬物雲方面人士透露:「朱旭辭任非執董轉崗業務線,實則是為‘深耕萬物雲城板塊’。」永升服務引入旭輝系高管林祝波,則明確指向「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一位資深物業分析師指出:「這輪調整本質是行業在利潤率下滑、地產債務傳導下的自救,合規只是表象。」

  隨着ESG管理、董事會技能評估等新規落地,物企正面臨「合規」與「求生」的雙重考驗,而高管團隊的成色將成為決定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變量。

  ━━━━

  上市物企與港交所新規賽跑

  「公告很多是卡着6月30日深夜發的,就像考試交卷前最后一分鍾填答題卡。」一位上市物業企業內部人士如此形容物企應對新規的緊迫性。根據港交所新規,7月1日起,上市公司董事會必須滿足三項硬指標:性別多元化、提名委員會獨立化、獨董「任期不超9年且兼職不超6家」。

  中海物業內部人士以吳溢穎的任命為例解釋:「我們急需女性董事滿足ESG披露要求,她的工程管理背景還能補齊董事會技能表。」而和泓服務將提名委員會主席換為獨董李永瑞,則直接回應「執行董事佔比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的規定。

  然而,這種「突擊式」合規操作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正榮服務任命曾收證監會警示函的王志明為非執董,並在公告中特別強調該處罰「不構成 disqualification(不合格)」,引發市場對其合規性的質疑。對此,上述資深物業分析師指出:「新規導致合格獨立董事人選稀缺,企業在短時間內難以找到合適人選,只能打‘擦邊球’。」

  此外,部分企業的公告內容也暴露出治理機制的薄弱環節。德信服務在更換提名委員會主席時,僅簡單説明原主席胡一平退出,卻未披露新任主席王永權的簡歷信息,顯示出信息披露的不完整。上述上市物業企業內部人士認為:「這種運動式的調整可能衍生新的治理風險,比如獨立董事因兼職過多而導致履職精力分散,影響公司治理質量。」

  他進一步表示,新規大幅提高了企業的治理成本。「獨立董事同時任職不得超過6家,任期不超9年,這使得合格人選變得極為稀缺。多家企業只能從關聯方‘借將’,但這樣的安排是否真正符合公司治理目標,仍值得商榷。」

  儘管如此,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港交所新規雖然短期內對企業形成較大壓力,但從長期來看,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和治理水平。未來的分水嶺在於企業能否把「合規成本」轉化為「治理紅利」。面對監管趨嚴的趨勢,物企唯有主動適應規則、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佔據有利位置。

  ━━━━

  人事變動背后的戰略重構

  在港交所新規的推動下,港股物業板塊掀起了一輪高管「大換血」。表面上看,這些調整是爲了滿足新版《企業管治守則》的要求,如董事會性別多元化、提名委員會獨立性等硬性指標。然而,深入探究可以發現,這輪人事變動不僅僅是簡單的合規操作,更是物企在利潤率下滑、地產債務傳導壓力下的自救之舉。

  「這輪調整的本質是行業在利潤率下滑和地產債務傳導壓力下的自救,合規只是表象。」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衞表示。他進一步解釋道,當前物業管理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加上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帶來的債務風險,迫使物企不得不進行深層次的戰略調整,以應對嚴峻的市場環境。

  在這輪密集的人事調整中,不少物企引入了具備特定技能和經驗的新面孔,旨在通過管理層的優化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旭輝系高管林祝波空降永升服務擔任非執董,其主要任務是加強應收賬款的回收管理。永升服務方面人士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引入林祝波這樣的專業人才,能夠有效改善公司的應收賬款狀況。」

  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物企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達到129天,較2023年延長了3天。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行業整體面臨的資金回籠難題,也凸顯了物企對關聯方欠款的高度焦慮。因此,引入擅長財務管理的高管成為許多物企的共同選擇。

  與此同時,萬物雲將朱旭從非執董轉崗至萬物雲城板塊負責人,這一調整也被視為公司戰略佈局的重要一步。萬物雲方面人士透露:「朱旭此次轉崗是爲了深耕萬物雲城板塊。」

  除了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和開拓新業務外,數字化轉型也是本輪人事調整中的一個重要方向。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物企開始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對於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性。上述資深物業分析師再次直言:「現在最需要的物業企業高管,要麼能幫公司要回地產欠款,要麼懂數字化降本。」

  不得不提的是,這場由合規倒逼的人事大調整,正在重塑物業行業的競爭邏輯。短期來看,獨董爭奪戰與ESG披露壓力仍將持續;長期而言,唯有將治理升級與戰略轉型深度融合,才能穿越周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