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1 14:00
新華財經北京7月1日電(記者吳叢司)從塞上江南到隴原大地,一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變革正悄然加速。記者日前隨中國銀行業協會赴寧夏、甘肅調研瞭解到,從精密傳動齒輪的微米級咬合,到超級砂型3D打印設備推動傳統鑄造業轉型,從7000米海洋模塊鑽機的生產製造,到馬鈴薯田里躍動的數據流,這片轉型熱土的產業根系正在金融活水的澆灌中抽枝展葉,助力新質生產力破土而出。
寧夏篇:金融齒輪轉動塞上江南
走進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數十米高的自動化立體倉庫貨架上整齊擺放着風電裝備的零部件,一臺臺倉儲機器人沿着運行軌道正有條不紊地執行着運輸任務。
這家從寧夏本土成長起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憑藉為我國首臺10MW海上風電機組成功打造出偏航驅動和變槳減速器,填補了國內大功率海上風電減速器的空白。如今,威力傳動已成為金風科技、東方風電、遠景能源以及西門子-歌美颯、阿達尼、恩德、GE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供應商。
「陸上大型風機偏航、變槳系統的核心部件的突破,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持續澆灌。」威力傳動董事長李想告訴記者,寧夏銀行業的陪伴式金融服務如同精密的傳動系統,貫穿企業成長全周期。
其中,中國銀行寧夏區分行於2025年4月為企業發放股票回購貸款5400萬元,成為寧夏唯一實現股票回購、股東增持貸款雙投放的金融機構。而作為寧夏本土的銀行,寧夏銀行則以「陪伴式金融」見證企業上市之路:從20萬元住房抵押貸款起步,到全區首期專利權質押融資突破傳統抵押限制,再到如今超11億元對公授信支持,銀企合作已跨越20個春秋。
「金融支持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與企業的共同成長。」中國銀行寧夏區分行營業部總經理賈鵬表示。近年來,中國銀行寧夏區分行推出「寧科貸」「專精特新貸」等產品,緊抓「科創再貸款」政策紅利,推動科技強國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引向深入。截至目前,已累計為238户高新技術企業、167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在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共享集團」)3D打印智能工廠,硅砂快速成形,傳統鑄造業正被重新定義。這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研製出超級砂型3D打印設備,實現了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國內首創,其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之路離不開交通銀行寧夏分行、寧夏銀行等機構的支持。
2016年,當共享集團啟動3D打印智能工廠建設時,交行寧夏分行為企業提供2.08億元項目貸款,並在后續7年間三次追加授信,累計授信支持達4.88億元。
「企業每次技術升級、產業拓展的關鍵節點,都有交行的身影。」共享集團財務總經理楊軍回憶稱,從智慧工廠建設到產業鏈金融佈局,銀行服務始終與企業戰略同頻共振。
沿着產業升級的軌跡西行,位於銀川西夏區的寧夏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環光伏」)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棒正有序生產。這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是銀川市政府引進的重大項目工程,背后是8家銀行組成的73億元銀團貸款支持。
農業銀行寧夏分行作為牽頭行,不僅承貸12億元滿足項目建設需求,更以「金融+非金融」服務解決企業后顧之憂:從協助企業解決採購、員工購房、子女教育等問題,到組建銀團貸款,銀行服務已延伸至企業運營全鏈條。
「我們不僅要當資金提供者,更要成為企業的‘金融管家’。」農業銀行寧夏分行公司部總經理羅琰軍如是説。
甘肅篇:產融鏈動激活隴原大地
從黃河之濱到隴中高原,甘肅銀行業正着力構建支持新質生產力的「四梁八柱」,讓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成大樹」。
甘肅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德福新材料」)是一家從事電解銅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印製線路板(PCB)用12-105微米以及動力電池級4.5-9微米等系列。
德福新材料董事長張濤告訴記者,這個比頭發絲細十分之一的銅箔,承載着鋰電池能量密度的突破,但最薄處恰是最強韌的金融支撐。
「2021年,我們急需從國外進口核心設備,加快固定資產項目建設,是進出口銀行甘肅省分行3億元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張濤回憶道。
「支持德福新材料只是我們推動外貿領域製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進出口銀行甘肅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立足甘肅省資源稟賦,發揮外貿傳統業務優勢,通過「融資+融智」相結合,助力更多甘肅製造業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為甘肅省產業體系現代化貢獻了源源不斷的政策性金融力量。
截至2025年5月,進出口銀行甘肅省分行製造業貸款余額達280.92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41.01%,超90%為製造業中長期貸款。
在蘭州蘭石石油裝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石裝備公司」),甘肅銀行提供的7億元流動資金貸款正全力保障公司核心技術攻堅與石油鑽採裝備迭代升級。作為服務甘肅高質量發展的金融主力軍,甘肅銀行以42.3億元綜合授信為蘭石裝備公司母公司蘭石集團構建「資本護城河」,雙方通過定期交流機制,共同研判行業趨勢,協商解決關鍵議題,實現金融服務與企業戰略同頻共振。
「我們不僅提供貸款,更要做企業的‘戰略伙伴’。」甘肅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杜晶表示,該行將充分發揮區域性商業銀行職能,服務地方經濟,用好各項科技創新金融工具,支持省內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
在隴中的旱塬大地上,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搭建的「藍天馬鈴薯」農業產業鏈平臺正重塑這個曾以「苦甲天下」而聞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定西的農業產業發展。
「定西雖是甘肅馬鈴薯產業的集中連片種植區,但定西山大溝深,農户居住分散,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很難觸達薯農。」建設銀行定西分行副行長張文斌表示,「藍天馬鈴薯」農業產業鏈平臺通過聯通產業鏈一二三產各關鍵環節,使馬鈴薯產業鏈上的所有客羣同台經營,聚攏產業鏈客羣,形成共創價值鏈的生態網絡。
自平臺2022年上線以來,已有33家與馬鈴薯種植、收購相關的合作社入駐,直接服務薯農超2.9萬戶,助力產業鏈核心企業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藍天公司」)完成134.5萬噸馬鈴薯收購。
此外,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創新薯農專屬大數據信貸產品——藍天雲貸,為薯農累計投放經營貸款8.9億元,為藍天公司及上游合作社提供流動資金、供應鏈貸款服務,累計投放貸款5.65億元,讓「定西土豆」真正成為「致富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