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1 10:18
原標題:旺仔的「中年危機」 來源:和訊網
「旺仔的眼睛是向上看的,這代表旺旺隨時都要保持向上的目標。」旺旺的創始人蔡衍明曾這樣説過。
然而,6月24日發佈的財報卻顯露了向上的艱難:2024財年營收235.11億元,同比微降0.3%;淨利潤43.36億元,同比增長8.6%,呈現增利不增收,多項細分業務普遍承壓。
縱觀近十年,旺旺業績發展接近停滯。百億級大單品旺仔牛奶增長乏力,能顯著拉動增長的新品仍未出現,旺旺漸漸「不旺」了。
除了賣零食,旺旺這些年沒少跨界,從醫療、酒店到保險、房地產,乃至養老、寵物、美粧、潮牌,諸多熱門賽道嘗試均未激起水花。
今年3月,「旺旺集團」更名為「中國旺旺」(00151.HK)引發情懷點贊,也未能轉化為實際增長。
這家承載童年記憶、成立已經四十載的品牌,正在面臨「中年危機」。
旺旺不旺了
2024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旺旺營收235.11億元,同比微降0.3%;毛利111.89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為43.36億元,同比增長8.6%。
對於營收下降的原因,旺旺表示主要是冰品與米果禮包受極端天氣及消費環境拖累,收益分別下滑「低雙位數」與「高個位數」。
從營收體量來看,達到百億規模的零食企業仍然是鳳毛麟角。國內零食市場最 大的特點就是行業規模大,但集中度低,其中存在大量的白牌零食。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4年中國零食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440億元。以2024年零售額計算,排名前五的公司僅佔市場份額的5.9%,其中旺旺排在第五位,零售額達到134.8億元。
旺旺的黃金年代似乎定格在了十年前。2004至2013年間,其營收增速常年維持在20%左右,2013年明星單品旺仔牛奶更一舉突破百億大關。在此期間,旺旺總市值巔 峰超過了1700億港元,與康師傅、統一併稱「臺資三劍客」,創始人蔡衍明也因此成為當時中國臺灣首富。
然而自此之后,旺旺營收與利潤曲線幾乎走平,陷入「原地踏步」的尷尬境地,市值縮水到如今的625億港元(截至發稿前),不到巔 峰時期的40%。
「旺旺近十年缺乏靚麗表現,甚至可以説在慢慢被邊緣化,步入‘中年節點’。」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無論品類創新、產品迭代還是渠道與營銷升級,旺旺均未展現出足夠亮點。尤其在休閒食品領域,零食量販渠道的崛起及特色新品的衝擊,正對其構成日益嚴峻的挑戰。
細察業務構成,旺旺對飲料品類的依賴肉眼可見。2024財年,乳品及飲料類以121.09億元收益貢獻總營收的52%,堪稱「半壁江山」。但作為絕 對核心大單品的旺仔牛奶,本財年僅錄得「低個位數」增長。
雖然旺旺嘗試通過「56民族罐」收藏營銷、奧運聯動款等試圖激活市場,並推動「O泡果奶」取得「雙位數增長」,仍難掩大單品勢微的窘境。
去年,旺旺集團三公子蔡旺庭掛帥,全面接管了飲料業務。目前來看,旺旺在飲料業務主要就是兩條思路,一方面穩固旺仔牛奶大單品優勢,另一方面,推出更多新品,創造新增長點。財報中提到,旺旺香蕉牛奶、高鈣純牛奶、優酪乳以及新品草莓牛奶市場反響都不錯,但明顯這些產品還未形成體量,沒有給飲料業務帶來顯著增長。
此外,佔營收48%的米果及休閒食品類同樣承壓。2024財年,米果大類收益59.038億元,同比下滑1.2%,主因春節禮包遭遇消費寒流,收益衰退「高個位數」。休閒食品類營收53.59億元,同比下滑2.6%,其中冰品因極端天氣損失「低雙位數」收益。
從業績來看,旺旺確實不旺了,業內時常有聲音認為旺旺已經步入了「中年危機」,甚至是「老年危機」。
行業邏輯已改寫
回顧旺旺的崛起,恰逢大陸經濟騰飛的浪潮。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大陸招商引資政策釋放巨大紅利,税收優惠、土地支持等舉措吸引着港澳臺資本。彼時,國內休閒食品市場是一片藍海,旺旺、統一、徐福記等臺資企業紛紛進入。
旺旺創始人蔡衍明避開沿海激戰,選址湖南長沙建立首座工廠。湖南作為產糧大省,為旺旺的米果、米餅等核心產品提供了豐沛原料。旺旺由此成為湖南首家臺資企業,也是大陸首 個註冊商標的臺資品牌。
之后幾年,旺旺憑藉浪味仙、旺旺仙貝、雪餅與旺仔牛奶等大單品開拓了市場。那一時期發展起來的品牌,他們的商業邏輯清晰而統一:打造少數國民級大單品,追求規模化、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並通過層級分明的經銷商網絡密集鋪貨至線下終端。
這些先行者也深諳營銷之道,「你旺我旺大家旺」、「再看就把你喝掉」等魔性廣告語在電視媒體黃金時代高頻轟炸,將品牌形象植入到一代消費者的記憶中。
2013年是旺旺發展的分水嶺,傳統商超渠道的紅利開始消退,以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為代表的品牌依託電商平臺強勢崛起,重塑了消費入口。相比之下,旺旺的反應顯得迟緩,其業務重心還在超市貨架的爭奪上,這種路徑依賴甚至延續至今。
根據旺旺2024財年最新報告,其收益的約八成仍來自傳統批發市場和現代渠道(包括大型連鎖商超、便利店及零食量販系統),其中零食量販店貢獻約一成。而對於包含電商在內的新興渠道,財報僅模糊表述其佔比「亦接近兩位數」。
傳統線下陣地不僅面臨電商的持續分流,更新鋭的線下模式——量販零食店正以驚人速度攻城略地。據《2025年中國零食行業報告》顯示,量販零食店已佔據線下渠道40%份額。
儘管旺旺等傳統品牌也在入駐量販門店尋求增量,但這些渠道的核心優勢在於高性價比的白牌零食,品牌產品在其中往往難以佔據主導地位。渠道變革的雙重夾擊,讓依賴傳統線下優勢的品牌壓力倍增。
更深層次的變化在於消費生態的重構。Z世代消費者成為主力軍,其訴求已轉向健康化、極 致性價比、產品承載的情緒價值,並對新爆品的推出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新規則從根本上改變了遊戲玩法。
「旺旺的問題在於戰線過長、子品牌過多,而能真正扛起增長大旗的新‘大單品’太少。其經典大單品旺仔牛奶在過去十年幾乎是苦苦支撐大局。」朱丹蓬指出,新品推廣成功率低迷導致旺旺接連錯失了消費升級、新生代人口紅利以及行業創新加速迭代等多重機遇。
在這場行業變局中,品牌或許尚能依靠歷史積累「吃老本」,但處於渠道最前線的經銷商羣體,往往承受着最直接、最沉重的衝擊。
一位旺仔牛奶經銷商坦言:「現在做零食快消的經銷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她表示當前行業最 大的痛點在於廠家持續施加高壓銷售任務,頻繁要求經銷商發貨,同時廠家自身發力電商平臺,卻嚴格限制實體經銷商進行線上銷售,強制所有貨品必須通過線下市場消化。
「這個結果就是庫存高企,產品滯銷變成‘大日期’(臨近保質期),最后不得不大量回調,那就賺不到什麼,甚至賠錢。」該經銷商強調,這些回調的臨期產品,往往只能折價處理,還需耗費額外成本進行分揀。
「高庫存、低利潤」的困境令不少經銷商頭疼,行業內甚至出現負債千萬的極端案例。除了休閒零食,還有乳品、白酒等靠經銷模式發展的行業都面臨着渠道困境與轉型艱難。
當「人旺財旺運道旺」的廣告語不再穿透新時代的消費語境,也許旺旺需要的不是更多懷舊營銷,而是一場從供應鏈到品牌價值的系統性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