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股新股前瞻|金電科技:傳統玩具企業謀上市,「代工」模式並非長久之計?

2025-06-30 19:05

在Labubu之風席捲全球,中國玩具行業卻在經歷着「冰火兩重天」。一邊是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中國潮玩行業強勢「出海」,另一邊傳統玩具企業面臨着薄利難銷、產業轉移、訂單收縮的局面。

日前,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金電科技有限公司K-TECH SOLUTIONS COMPANY LIMITED(下稱「金電科技」)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新招股説明書,擬以「KMRK」股票代碼掛牌納斯達克。此次IPO擬發行200萬股A類普通股,發行價預估為4美元,募資總額約800萬美元。

在玩具加工產業升級持續的當下,市場無疑也對赴美IPO的玩具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電科技又將如何應對轉型並保持長久增長?

業績持續增長,超八成收入源於美國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金電科技的歷史最早能夠追溯至2010年,早期為美泰、孩之寶等國際品牌提供塑膠玩具代工,累計交付超5,000萬件產品。而后,該公司主要從事設計、開發、測試及銷售多元化玩具產品組合,範圍從簡單的塑膠玩具產品至較複雜的機電玩具產品。其解決方案服務涵蓋玩具產品的整個開發階段,從設計、原型測試、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到售后服務,並專注於開發嬰兒和學前教育玩具和學習套件,目前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市場。

從財務上來看,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財年,公司營收達1712.3萬美元,較2023財年同比增長2.9%,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歐洲市場銷售規模的擴大以及客户數量新增5家。同期內,公司淨利潤從24.7萬美元大幅增長至92.8萬美元。

細察可知,金電科技2024財年內實現利潤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其成本控制卓越,在收入微增的情況下銷售成本的下降,毛利大幅增長38.6%,以及公司整體費用管理有效,其總營業費用在收入增長背景下實現了下降。換言之,「控費降本」成爲了公司在該財年業績飛躍的基石。

而在截至2024年9月的半年內,金電科技的營收約1241萬美元,同比增長約21.5%,收入增加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的銷售額增加到1154.75萬 美元。期內,毛利潤約161萬美元,淨利潤約58.6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有些許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4上半財年,金電科技有大約90.85%的收入來自美國,且前三大客户的收入佔比超過六成,可見其業績深受歐美市場影響。

image.png

同時,作為一家能夠提供一站式ODM/OEM解決方案的服務型企業來説,公司期內毛利率卻僅在10%的基準線上下浮動,用「薄利」來形容並不為過,這主要也是因其將生產這一環節外包給了位於廣東的供應鏈企業Fully Starise 。公司的產品主要由 Fully Starise 製造和供應,這約佔其銷售商品成本的 85%,但這也意味着公司的利潤空間相對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市場衝擊。

供應鏈轉移的「陽謀」

儘管業績亮眼,同時擁有穩定的客源,但2025上半年中美關税博弈所帶來的陰雲或許也在金電科技的上空「揮之不去」。

截至目前,美國是中國玩具出口的最大市場,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玩具出口佔出口總額的15%,而美國進口玩具的75%來自中國。

然而,美國在2025年4月對中國玩具加徵了高額關税,最高達到145%,這對中國玩具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彼時,加徵34%關税顯著提高中國玩具企業的出口成本,迫使企業選擇漲價或自行消化成本。短期來看,關税風險波動持續,10%保留關税仍擠壓低利潤玩具企業,訂單復甦需觀望政策穩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關税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存在差異: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玩具企業受衝擊最大,因為商品附加值低,關税成本甚至可能超過商品本身價值。從中不難發現,美國關税政策對中國傳統玩具企業構成嚴峻挑戰,尤其傳統代工廠面臨生存危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作為大部分收入來源於歐美市場的金電科技而言,美國業務至關重要,供應鏈位於中國的公司也在積極謀求「轉型」。

據瞭解,該公司計劃通過上市融資800萬美元,扣除費用后的淨額將有約60%用於投資或收購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的工廠,約15%用於產品設計師和工程師團隊的擴大,約10%用於獲取授權或聯名,剩下約15%用於日常運營開支。這似乎也契合近年以來玩具企業的產能全球化轉移,加速向東南亞佈局的大趨勢。

隨着玩具企業將供應鏈轉至東南亞,一方面能夠承接勞動密集型品類(毛絨玩具、塑膠配件),利用關税優惠,維持現有客源和在手訂單的穩定交付。另一方面,這也在倒逼中國玩具產業由低端的中國製造,通過全球化佈局、技術升級與品牌化轉型加速分化與升級。因此,上市融資或許是金電科技為應對關税政策變化的先行一步,卻也為其帶來了改善的契機。

對於未來的中國玩具行業而言,同樣具備文化屬性的潮玩行業或許將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優解」之一。以泡泡瑪特為例,Labubu的「文化破壁+產業鏈重構」,全球爆火的程度已經為依賴歐美的中國傳統玩具企業提供了轉型教科書。

於金電科技而言,玩具企業轉型本質是從「成本套利」轉向「能力輸出」,以技術升級守住製造基本盤,再用品牌或IP爭奪價值鏈主導權,隨后借新興市場重構增長極,最終形成「三角穩定結構」,方能抵禦關税所帶來的風險。但在這之前,如何順利登陸美國市場,或許纔是公司最關心的問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