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30 14:43
6月30日早盤,受馬斯克旗下Neuralink展示腦機接口最新研究成果的消息提振,港A腦機概念股集體高開。
A股方面,截至發稿,翔宇醫療20CM漲停,愛朋醫療漲超10%,際華集團、榮泰健康、創新醫療漲停,盈趣科技、南京熊貓、均普智能等跟漲。
港股市場上,腦機接口概念股活躍。截至發稿,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漲超11%,微創腦科學、聯想集團跟漲。
近日,腦機接口領域再傳重磅消息。
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於6月27日披露技術最新進展。目前該公司受試者已增至7人,包括4名脊髓損傷患者與3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患者。
馬斯克透露,公司啟動了盲視(Blindsight)項目——通過將微電極陣列植入患者視覺皮層,激活神經元以提供視覺圖像,旨在幫助包括先天性失明者在內的視力障礙者恢復視力。
他表示:「即使完全失明,我們也可以直接向視覺皮層寫入信息,目前我們已經在猴子身上取得了成功」。馬斯克補充説,最終,該設備將使人們的視力比「人類最好的眼睛」還要好。
另外據介紹,下個季度,Neuralink還計劃在語音皮層植入電極,嘗試解碼患者思維中的單詞。
更引人關注的是,Neuralink還公佈了未來三年的技術藍圖:2026年將電極通道數量提升至3000個,迎來首位Blindsight參與者;2027年電極數量增至1萬個,首次實現運動皮層、言語皮層等多區域設備植入;2028年電極數量達2.5萬個,可全面接入大腦任意區域,觸及深層腦區以治療精神疾病與神經性疼痛等。
作為通過建立大腦與外部設備直接通信通道、實現思維控制設備交互的技術系統,腦機接口(BCI)近期在中國同樣突破頻頻。
南開大學段峰團隊於6月14日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人體臨牀試驗——該技術採用微創血管介入方式(無需開顱),幫助腦梗死致左側肢體癱瘓的患者實現運動功能修復。與Neuralink的開顱手術方案相比,這一微創技術顯著降低了手術風險並縮短恢復周期,展現出差異化的技術路徑優勢。
此外,由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和北京芯智達合作研製的 「北腦一號」 智能腦機系統,完成國際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無線全植入腦機系統的人體植入並進入臨牀驗證階段,目前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為脊髓損傷、腦卒中、漸凍症患者實現運動和言語功能的替代和康復。
近年來,腦機接口被中央及地方明確列為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政策端持續釋放利好信號。
6月25日,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就《採用腦機接口技術的醫療器械非侵入式設備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立項公開徵求意見,該標準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醫療器械的採集解碼性能、外控設備指標、穿戴力學要求及人機交互可用性等作出規範,適用於相關非侵入式醫療設備,為產業建立統一測試方法,助力規範市場競爭與健康發展。
此外,今年3月12日,國家醫保局發佈《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首次為腦機接口技術設立專項定價,加速其在醫療場景的技術轉化與產業化進程。地方層面,北京與上海於今年1月先后出臺腦機接口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從區域層面推動產業佈局。
在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雙重驅動下,腦機接口市場前景廣闊。
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測顯示, 2025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達29.4億美元,2034年有望突破124億美元,未來十年複合年增長率預計達17.45%,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中泰證券認為,腦機接口打破人類傳統控制界限,帶動「醫療+消費特定場景」的技術變革。隨着腦機接口設備與實際場景結合,市場規模將產生放大效應,我國綜合產業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級別。從技術路線分佈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是當前市場的絕對主力,佔總市場份額86%。非侵入式商業化領銜,侵入式腦機接口築高壁壘,潛力巨大。
方正證券表示,腦機接口有望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核心技術,徹底改變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方式。在短期內,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將主要集中在醫療康復領域;中期來看,輸出式腦機接口技術將拓展至教育、娛樂、軍事和工業等領域;長遠而言,腦機接口將轉向功能改善與增強,實現腦機融合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