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愛建汽車】小米YU7發佈即爆單,供給撬動需求

2025-06-30 11:14

(轉自:愛建證券研究所)

投資要點

■ 6月26日,小米YU7發佈,標準版定價25.35萬,Pro版27.99萬,Max版32.99萬元,定位運動風格。上市1小時,大定突破289000台。

■ 產品力革新,供給撬動需求。小米YU7於2024年底開始無偽裝路試,並於2025年5月22日小米集團15周年戰略新品發佈會首次發佈,其外觀及基本配置早已曝光,但6月26日正式上市后的訂單數據卻依然能夠大超預期創下汽車行業記錄,我們認為核心原因在於產品力革新。一些革新點如:1)智能座艙採用迭代周期更短、成本更優、算力更強的高通8Gen3手機芯片;2)四合一域控整合向「中央大腦+區域網關」這樣數據處理路徑更短的架構演進;3)天際屏全景顯示替代傳統儀表盤;4)EC智能調光天幕升級防曬隔熱遮光體驗;5)磁吸系統支持多場景配件擴展,等等。

■ 擴產保供放量可期,小米汽車供應鏈或受益。中汽協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1600萬輛,而2025年1-5月20-35萬元價格區間新能源車用車佔比超過25%。據此我們預計小米YU7定價錨定的智能汽車細分市場潛力空間超過400萬輛/年。小米YU7發佈后的訂單數據已經預示供不應求將成常態,而擴產保供將成為小米汽車的首要任務。小米汽車2025年交付目標為35萬輛,北京一期工廠年設計產能15萬輛,雙班運營將使產能翻倍,而二期15萬輛產能即將投產,三期用地已競得。我們預計2026年一、二期工廠峰值產能或達60萬輛,三期投產后交付能力持續提升,支撐份額擴張。預計小米汽車供應鏈將受益SU7及YU7的疊加放量,單車價值量高且全系標配的智能化增量配置由甚。

■ 軟硬件協同能力或決定智能汽車產品力,跨界造車新勢力有機會優先勝出。小米集團聚焦人車家全生態戰略,通過車端智能設備與家庭IoT、移動端設備的深度互聯,實現汽車從出行工具向智能場景樞紐的升級。其芯片、算法及交互終端的協同整合能力,較傳統車企模塊化開發,迭代效率顯著提升。隨着智駕滲透率快速攀升,軟硬協同能力或成車企分水嶺,我們看好具備全棧技術協同整合力的跨界造車新勢力,率先競爭突圍,主導智能化、生態化轉型。

■ 風險提示:產能爬坡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

行業點評

小米YU7定價25.35萬起,上市1小時大定突破289,000台。6月26日,小米YU7發佈,標準版定價25.35萬,Pro版27.99萬,Max版32.99萬元,定位運動風格。上市1小時,大定突破289,000台。

手機芯片降維上車,域控整合重塑EEA價值鏈。小米YU7算力700TOPS,智能座艙搭載消費級芯片高通驍龍8Gen3,安兔兔跑分成績為高通8295車規級芯片的兩倍以上。因手機芯片年出貨量超十億級,攤薄先進製程研發成本,且迭代周期1-2年,優於3–5年車規認證。驍龍8295成本約200-250美金,第三代驍龍8約160美金。先進製程的效能成本優勢與手機芯片端側AI能力的遷移,驅動消費級芯片降維上車。

小米汽車四合一域控制模塊的電子電氣架構(EEA),高度集成整車、座艙、輔助駕駛、通訊模塊,推進分佈式ECU向集中式功能域躍遷,最終向中央計算平臺+區域控制器終極架構邁進。域控整合解耦傳統Tier1黑盒方案,直接對接芯片廠和傳感器商,縮短技術迭代路徑,重構價值分配模式。

2025年YU7定價錨定的智能汽車細分市場空間或超400萬輛。中汽協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1600萬輛,而2025年1-5月20-35萬元價格區間新能源車用車佔比超過25%。據此我們預計小米YU7定價錨定的智能汽車細分市場潛力空間超過400萬輛/年。

擴產保供放量可期,產能釋放節奏或為市場份額擴張關鍵因素。小米YU7發佈后訂單數據已預示供不應求將成常態,而擴產保供將成為小米汽車的首要任務。2025年公司交付目標35萬輛,北京一、二期工廠年設計產能15萬輛,2024年6月起一期雙班運營使產能翻倍,二期即將投產。6月19日,公司6.35億元競得三期用地,面積48.51萬平方米。假設維持雙班運營,我們預計2026年一、二期工廠合計峰值產能或達60萬輛,三期投產后交付能力持續提升,支撐份額擴張。

HUD呈現加速市場下沉、技術多元競逐、場景重構趨勢。抬頭顯示(HUD)技術因提升行車安全性與舒適性,正加速由高端選裝向智能駕駛剛需轉變。AR-HUD的普及標誌着人車交互進入「虛實融合」新階段,應用範圍已從國產、德系、韓系高端車型擴展至日系、美系品牌。從技術路線看,量產方案以LCD/DLP技術為主導,但LCoS技術正快速崛起;下一代技術如LBS、Micro-LED等已展開未來佈局。從顯示效果看,斜投影、裸眼3D、多焦面AR-HUD等創新技術逐步實現量產突破。除基礎導航外,全景HUD與光場屏的融合形態或替代傳統儀表盤,成為智能座艙交互核心。

P-HUD或為下一代的車載顯示方案。YU7天際屏全景顯示的P-HUD技術,基於超近距投影技術打造,工作原理即儀表板內放置LCD顯示屏,將屏上圖案反射至擋風玻璃底部的黑邊之上,呈現大面積、高精度、遠視野的顯示效果。小米汽車天際屏PPD(每度視覺內像素)達108,傳統HUD為20~40PPD、中控屏為70~90PPD。

全球供應鏈區域集聚,國內零部件巨頭加速切入。全球汽車HUD供應鏈呈現區域集聚特徵,國內HUD廠商進入規模化增長階段,零部件巨頭加速切入HUD賽道,推動產業鏈競爭加劇。

P-HUD或受益小米YU7爆款車型快速放量。未來黑科技創始人表示W-HUD的BOM成本約1000元,AR-HUD至少2000-3000元。假設P-HUD單車ASP 3000-4000元,考慮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的穩態銷量比例近似3:2,在假設小米汽車2026年具備60萬產能前提下,YU7有望達產36萬輛,預計全系標配的P-HUD或具10.8-14.4億增量空間。

單品爆款到多場景覆蓋,人車家全生態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小米汽車單品爆款基於核心技術、龐大用户基數、數據閉環能力。公司聚焦人車家全生態戰略,通過車端智能設備與家庭IoT、移動端設備的深度互聯,實現汽車從出行工具向智能場景樞紐的升級。其芯片、算法及交互終端的協同整合能力,較傳統車企模塊化開發,迭代效率顯著提升。從未來車型規劃上,小米汽車MPV車型,主打家庭出行,預計採用純電或混合動力,豐富產品線。中大型增程式SUV小米YU9車身長度超5米,軸距3米,預計2026年6月量產並推向市場。

軟硬件協同能力或決定智能汽車產品力,跨界造車新勢力有機會優先勝出。隨着智駕滲透率快速攀升,我們看好具備全棧技術協同整合力的跨界造車新勢力,率先競爭突圍,主導智能化、生態化轉型。

風險提示

產能爬坡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

本文摘自:2025年6月28日發佈的《智能汽車行業點評:小米YU7發佈即爆單,供給撬動需求

吳    迪 / 汽車首席分析師  (手機:15301617819)

SAC NO.  S0820525010001

徐姝婧 / 聯繫人  (手機:18905560935)

SAC NO.  S0820124090004

相關研究

《汽車行業周報:賬期壓縮細則待明晰,高資金覆蓋率車企或受益》2025-06-24

《汽車行業周報:特斯拉引領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發展》2025-06-17

《汽車行業周報:長安汽車分立成央企,電動智能自主品牌加速成長》2025-06-10

《新勢力新車周期來臨,高端智能競爭加速——汽車行業周報(20250526-20250601)》2025-06-04

《小米YU7發佈,智能配置普及加速——汽車行業周報(2025/05/19-2025/05/25)》2025-05-27

法律聲明

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我們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報告採用信息和數據來自公開、合規渠道,所表述的觀點均準確地反映了我們對標的證券和發行人的獨立看法。研究報告對所涉及的證券或發行人的評價是分析師本人通過財務分析預測、數量化方法、或行業比較分析所得出的結論,但使用以上信息和分析方法可能存在侷限性,請謹慎參考。

法律主體聲明

本報告由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統稱為「愛建證券」)證券研究所製作,愛建證券具備中國證監會批覆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接受中國證監會監管。

本報告是機密的,僅供我們的簽約客户使用,愛建證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愛建證券的簽約客户。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愛建證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簽約客户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户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愛建證券及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