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30 10:26
2025年,我國文旅行業在政策扶持、需求多元化、科技創新以及新媒體流量賦能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展現出復甦勢頭和蓬勃生機。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出遊人次17.94億、同比增長26.4%;國內居民出遊總花費1.80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居民出遊需求和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同時,隨着我國簽證、交通、支付和離境退税政策的不斷優化,「中國遊、中國購」持續升溫。據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數據,2025年一季度,入境旅遊3501.64萬人次,同比增長19.6%;其中外國遊客736.74萬人次,同比增長39.2%。
2025年一季度,文旅集團在政策支持與消費復甦的雙重驅動下財務業績呈現分化發展態勢。頭部企業憑藉規模效應與多元化佈局佔據營收主導地位,而部分依賴傳統業務的企業仍面臨轉型陣痛壓力,行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以52家文旅集團為樣本,盈利30家(具有包括景區樂園8家、酒店6家、商旅免税購物和產業鏈各4家、旅行社和在線旅遊類各3家、綜合類2家)、虧損22家,業績分化特徵明顯。
2025Q1文旅集團營收與淨利潤表現:復甦進程分化,頭部集團領跑、中尾部承壓、增長乏力
營收:52家文旅集團營收總額呈現顯著的「頭部集中」特徵。數據顯示,營收排名前5 的集團合計營收達1313.37 億元,佔52家集團總營收的81.2%,而排名后30位的企業營收總和僅佔2.26%。美團 - W 以 865.6 億元營收獨佔53.51%的份額,形成 "單極引領" 態勢。行業營收中位數為 2.03 億元,均值為31.11 億元,低於均值的共45家,佔比約87%,反映出集團間營收規模差異懸殊。整體可分為「四大梯隊」,即營收超百億元、營收10-50元、營收1-10億元、營收不足1億元,分別有3家、10家、27家、12家,行業分化呈「金字塔」格局。
營收增速:52家集團中,營收同比增長與下降的企業數量各佔一半,呈現顯著分化態勢。其中,增速明顯的企業為三湘印象(391.57%,系本期項目交房結轉收入增加所致)、鋒尚文化(171.12%,得益於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項目完工)、天府文旅(90.54%,得益於影視新業務的拓展);降幅較突出的為東方園林(維權)(-97.93%,系生態修復項目停工和訂單轉化率低)、ST嶺南(維權)(-77.85%,市場競爭壓力、訂單簽約量低於預期等原因所致)。
淨利潤:52家集團中,盈利30家、虧損22家,淨利潤總和169.62億元,若剔除美團-W(100.6億元),其合計僅約為69億元,總體盈利水平較低。30家盈利集團中,淨利潤超10億元的共3家,即美團-W(100.6億元)、攜程集團-S(42.77億元)、中國中免(19.28億元),三家合計162.75億元,佔52家集團淨利潤總額的95.95%。相比之下,華僑城A一季度虧損超14億元,營收下降、毛利率下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等導致其面臨盈利能力挑戰。此外,ST嶺南、ST張家界、ST聯合(維權)、ST雪發持續經營能力存疑,面臨退市風險。
淨利潤增速:52家集團中,淨利潤同比增長的22家、同比下降的30家,淨利潤同比均值為-16.73%,增速乏力。其中,三夫户外(維權)以2806.26%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創新高、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而曲江文旅(維權) - 2161.76% 的跌幅則刷新虧損紀錄。
綜合維度:統籌比較分析營收與淨利潤兩個核心財務指標,營收與淨利潤同比均增長即「營收與盈利同步增長型」共15家,美團-W、華住集團-S、同程旅行等屬此類型,協同效應顯著;營收同比增長、淨利潤同比下降即「營收增長但盈利承壓型」的共11家,攜程集團-S、宋城演藝、ATAT亞朵等其此類代表,需進一步強化成本控制;營收同比下降、淨利潤同比增長即「營收收縮但盈利改善型」共7家,首旅酒店、天目湖(維權)、凱撒旅業(維權)等為其中代表企業,或因結構優化見效、成本控制有效等;營收與淨利潤同比均下降即「營收與盈利同步承壓型」共19家,中國中免、峨眉山A、王府井等為此類代表,因業務結構失衡與戰略調整、成本控制與費用管理不足、市場競爭與行業周期衝擊等複雜因素所致。
2025Q1文旅集團資產及財務風險分析:美團-W、華僑城A資產規模超3000億元,實力雄厚;資產負債率均值47.39%,財務風險相對較低
資產規模:一季度,52家文旅集團資產規模總計1.48萬億元,其中資產總額超千億元的共4家即美團-W、華僑城A、攜程集團-S、豫園股份,以平臺型與地產類企業主導;資產在50-900億元的15家,包括中國中免、華住集團-S、錦江酒店,以產業鏈和酒店企業為主;資產在50億元以下的33家,景區樂園型企業居多,如三峽旅遊(維權)、峨眉山A、麗江股份、桂林旅遊等均位列其中。
總體而言,資產規模與業務模式強相關。2025Q1文旅集團資產總額TOP10集團中,8家為平臺型(美團、攜程、同程)或地產業務相關類(華僑城、豫園)或酒店類(華住、錦江、首旅)企業,反映出「流量聚合」與「土地儲備」、「酒店物業」的資產擴張路徑。
負債規模:一季度,52家文旅集團負債總額合計8161.49億元,其中負債總額超千億元的包括華僑城A、美團-W、攜程集團-S,均以流動負債為主導(三家公司流動負債佔比依次為65%、70%、76%),意味着企業在短期內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相比之下,負債規模較小的企業則以「景區樂園型」為主,如西藏旅遊、麗江股份、西域旅遊、天目湖等6家公司的負債額不足5億元,企業償債壓力較小,但也説明其舉債經營能力不足。
資產負債率:一季度,52家文旅集團資產負債率均值為47.39%,整體財務風險較低,高於90%共3家,即棕櫚股份(維權)、ST嶺南、西安旅遊;60%-90%之間的11家,涉及ST張家界、大連聖亞等;負債率在40%-60%之間的共18家,美團-W、攜程集團-S、王府井等屬於此區間;負債率在20%-40%之間12家,包括中國中免、祥源文旅(維權)等;負債率在20%以下的8家,其中景區樂園類佔據6個席位,宋城演藝、黃山旅遊、天目湖等位列其中。可見,52家文旅集團資產負債率分佈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特徵。
此外,比較可知,在線旅遊平臺(攜程、同程)與景區輕資產運營企業(宋城演藝)的資產負債率普遍低於45%,而酒店類(華住、錦江、華天)與地產類(華僑城A)企業負債率多超 65%,表明業務模式直接決定資產結構與財務風險。
小結:2025 年一季度文旅集團資產規模與資產負債率的分化,本質上是業務模式與發展階段的差異體現。頭部企業通過輕資產、平臺化模式構築了資產效率優勢,而高負債企業需在降槓桿與保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可能在行業調整期被加速出清。
2025Q1文旅集團盈利指標分析:毛利率均值25%,處於中等水平;淨利率均值為-8.66%,為負數,總體盈利能力薄弱
毛利率:一季度,52家文旅集團毛利率均值為25%(低於均值的27家),其中攜程集團-S(80.32%)、同程旅行(68.82%)、宋城演藝(68.09%)位列前三,具有「輕資產、高溢價、強壟斷」特徵;毛利率為正且低於10%的企業包括華僑城A、ST聯合、曲江文旅等共8家,系「地產拖累、重資產、轉型失敗」等因素所致;毛利率為負數的企業6家,涉及西域旅遊、雲南旅遊、西藏旅遊等,負毛利率現象背后隱藏經營危機,即核心業務虧損,需引起警惕。整體而言,文旅集團業務模式決定其毛利空間。
淨利率:一季度,52家文旅集團淨利率均值為-8.66%、淨利率為負數的共23家,整體盈利能力薄弱、內部盈利能力分化特徵凸顯。其中,宋城演藝淨利率45.1%,處於領跑地位,「內容 + 運營」輕資產模式、演藝 IP 高溢價等助力其盈利能力優異;攜程集團-S、九華旅遊淨利率水平亦位居前列,處於30%左右,受平臺流量聚合效應、山岳景區資源壟斷性強等影響,其盈利水平較高。而淨利率為負數的企業則處於「虧損狀態」,如ST嶺南、雲南旅遊、西域旅遊淨利率依次低至-102.67%、-117.97%、 - 192.24%,一季度虧損額依次為6640萬元、4803萬元、2961萬元。
小結:2025年一季度文旅集團的盈利能力分化,本質是業務模式優劣的集中體現。具備「輕資產+高IP+強運營」特徵的企業,在行業結構性調整中將持續領跑,而依賴重資產、單一業務的企業需加速轉型,否則盈利困境將進一步加劇。
總結與展望:分化加劇、提質增效成破局關鍵,二季度盈利修復可期
回顧總結一季度各大文旅集團的財務業績,呈現以下特徵:一是復甦節奏分化明顯。以美團-W、攜程集團-S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憑藉資金、流量優勢率先回暖,本地生活、在線旅遊等賽道恢復較快,而依賴線下場景的傳統文旅、地產類企業如華僑城A仍處調整期。二是財務風險兩極分化。輕資產運營企業財務穩健如美團、攜程、同程在線旅遊平臺型文旅集團,高槓杆企業面臨融資成本上升壓力,以ST雪發、ST聯合、ST張家界等為代表的「ST類公司」退市風險加劇行業洗牌。三是盈利模式差異決定韌性。具備IP壁壘、輕資產模式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如宋城演藝,而依賴單一業務或重資產投入的企業盈利波動較大。
展望二季度,政策端,央行降準降息及其5000億元服務消費再貸款、各地政府旅遊項目獎勵與貸款貼息等多重利好為文旅集團經營與投資注入強心劑,將助力財務指標改善;市場端,二季度,清明、五一、端午旅遊假期密集,並將迎來暑期旅遊旺季,親子游、研學遊、畢業遊等需求集中釋放,為文旅集團帶來「流量」,進而驅動業績向好。此外,二季度,南方地區正值汛期,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發,旅遊交通出行受阻、部分景區或面臨關閉等突發情況,可能導致營收減少、成本支出增加,或影響文旅企業的財務狀況。但從全局來説,預計二季度文旅集團營收環比增長、盈利修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