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網友都被騙了?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壽命,不比燃油車短

2025-06-28 19:0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新能源汽車電池不耐用,居然是錯誤認知?

在討論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該買哪個時,總有人擔心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達到一定里程后,因電池容量衰減,續航里程會大幅下降,換電池相當於買輛新車。

的確,電池存在循環壽命和日曆壽命兩大問題,其中循環使用壽命是指電池最大容量會隨着充電次數的增加而降低,日曆壽命則指因材料老化,電池即便不使用最大容量也會逐漸降低。但最近英國的一份研究報告卻告訴我們,擔心電池壽命衰減完全是杞人憂天。

據美國汽車媒體Motor1報道,英國遠程信息處理公司Geotab基於樣本超過1萬輛電動車的研究顯示,電動車平均每年衰減約1.8%,若不出現重大事故,20年后電池最大容量仍相當於新車的64%。續航雖下降了不少,但不至於無法日常使用,比美國汽車平均壽命還要多出6年。

然而2024年11月中汽研發布的報告卻顯示,2019款Model 3在行駛了11.6萬公里后,電池健康度還剩下89.3%,2020款理想ONE行駛10.3萬公里后,電池健康度僅剩下75.6%。即便按照年限來看,2019款Model 3每年電池衰減也略超2%。兩份報告似乎出現了衝突,究竟哪份更可信?

電池壽命比車更長,純電動車能放心買了?

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電池衰減的認知,可能源自常見的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重度手機用户,一天兩到三充纔夠用,一年循環充電次數少説數百次,多則上千次,一年時間電池最大容量衰減10%左右很正常。

汽車則不同,按照車企普遍提供的質保限制一年30000公里計算,平均每天不到100公里,續航500公里的車一年大約需要循環充電60到80次,循環次數遠小於數碼產品。如果依據汽車流通協會給出的2023年國內私家車平均行駛里程1.2萬公里計算,一年循環充電次數僅為30次左右。

在中汽研的測試中,理想ONE比Model Y衰減更嚴重,也有增程式汽車電池較小的原因。電池容量小的新能源汽車需要更加頻繁地充電,更容易導致電池壽命下降。這里也提醒我們,搭載大容量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優勢不只在於續航更長,還能有效提高電池壽命。

(圖源:理想汽車)

(圖源:理想汽車)

至於Geotab和中汽研的報告哪個更可信,電車通更認可Geotab,原因在於中汽研的報告基於少量產品的實測結果,存在偶發性。Geotab則調研了超過1萬個樣本,龐大的數量能夠避免個體差異對結果造成影響。

事實上,車企、電池企業都知道電池壽命的重要性,技術升級迭代一直圍繞循環壽命、快充功率、能量密度等消費者感知較深的方向。例如全球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官方頁面顯示,電池壽命最高可達16年或200萬公里。需要注意的是,電池壽命是指設計壽命內的充放電循環中,容量衰減不超過20%。

(圖源:寧德時代)

(圖源:寧德時代)

深藍汽車所搭載的金鍾罩2.0系統電池組,號稱循環次數可達3000次。吉利汽車自研的神盾短刀電池,循環次數可達3500次,電池壽命長達100萬公里。同樣按照私家車平均每年行駛里程1.2萬公里計算,一款車使用20年,因循環充電造成的電量衰減不超過30%,而車輛的其他零部件恐怕還撐不到20年。

在各大平臺,消費者也普遍表示,自己或朋友的新能源汽車開了許多年,電池衰減並不嚴重。如知乎平臺一位網友曬出了他在2016年購買的帝豪EV,開了10萬公里后,電池健康度依然高達95%。一位微博網友表示,他打車時打到了一輛行駛里程44萬公里的出租車,司機師傅稱電池衰減不到20%。

(圖源:知乎截圖)

(圖源:知乎截圖)

出租車的年行駛里程遠高於私家車,如今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出租車司機的主流選擇,尤其是在廣州地區,基本打不到藍牌車,可見新能源汽車電池耐用性已經得到了出租車司機的認可。

另一方面,爲了讓消費者能夠更加安心地購買新能源汽車,車企還為消費者提供了三電質保服務,比亞迪、奇瑞、吉利等頭部品牌的部分車型,已加入三電終身質保。未提供三電終身質保服務的車企或車型,一般也會有時長在8年左右,續航里程在15萬公里左右的質保服務。質保期內電池衰減嚴重,車企會免費更換電池。

技術提升、服務升級之下,電池衰減早已不再是困擾消費者的問題,這並不意味着燃油車使用時間更長的遮羞布被撕下,更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將徹底取代燃油車。

取代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池衰減不再困擾消費者后,向行業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即二手新能源汽車可以放心買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燃油車三年平均保值率為52%,純電動車僅有45%。二手新能源汽車保值率低有兩大原因,一是用户擔心二手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不可靠,失去質保后不敢買(三電質保基本僅限首任車主),二是新能源汽車升級迭代太快,用户擔心遭遇背刺。

在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得到保障,產品度過快速升級迭代期后,二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快速發展,今年1-4月交易量同比增長32.3%。商務部辦公廳發佈的組織開展2025年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通知,也提到要致力於擴大二手新能源汽車交易規模,方便用户以舊換新。

然而儘管有諸多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提高滲透率的難度也將越來越高。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超過50%,但這一態勢卻沒能長期延續下去。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在其公眾號發文稱,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564萬台,滲透率為44%。

(圖源:崔東樹公眾號截圖)

(圖源:崔東樹公眾號截圖)

究其原因,續航焦慮、購入成本等因素,限制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雖然電池企業和車企能夠消除用户對於電池衰減的擔憂,卻無法徹底解決續航焦慮。車企宣傳的續航里程通常基於CLTC工況,與實際能耗存在出入,又容易受到温度影響,哪怕如今高端純電車的續航可以達到600公里以上,也無法完全消除用户的續航焦慮。

電池高昂的成本則反映在售價上,如今別克君威、福特蒙迪歐、現代索納塔等B級車起步價都降到了10萬左右,新能源B級車這個價位的產品卻不多。再加上新能源汽車購置税從免除改為減半,導致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也進一步增加。

若是不考慮智能化,僅考慮駕駛感受、空間大小等因素,現階段燃油車的性價比較新能源汽車更勝一籌。

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整體仍將保持同比上漲趨勢,即將到來的汽車銷售旺季,有望復現去年下半年連續多個月份滲透率超過50%的盛況。但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將長期處於平分秋色的狀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距離突破60%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解決續航問題、下沉市場、升級體驗並行的新能源汽車,才能加快蠶食燃油車份額的速度。

固態電池,不是壓死燃油車的最后一根稻草

電池壽命不再是困擾消費者的問題,但續航焦慮卻始終沒有完善的解決方案。當前車企和電池企業較為看好固態電池。固態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寧德時代、比亞迪、奇瑞、奔馳等國內外企業,已在開發和測試這種電池。

2024年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率先推出了全固態電池,該產品能量密度高達600Wh/kg,幾乎是三元鋰電池的兩倍,續航里程可達1500+公里,2026年即可實現量產。

不過固態電池雖能解決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卻無法成為壓死燃油車的最后一根稻草,畢竟它太貴了。比亞迪高管孫華軍曾表示,2030年固態電池才能降低到與液態電池相同的價格。即便國內車企於2026年到2027年實現了固態電池上車,一塊100kWh電池高達20萬元的成本可不是開玩笑,只有豪車才能用上。

(圖源:豆包AI生成)

(圖源:豆包AI生成)

在各種材料的電池中,鈉離子電池成本最為便宜,但能量密度較低的特點,又令其難以實現超長續航。看來,短期內長續航與低成本仍不可兼得。

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是持久且艱鉅的,Geotab的報告打破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壽命會鋭減的認知,將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讓更多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新能源汽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