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誰纔是鴻蒙智行真正的對手?

2025-06-28 10:00

(轉自:電子創新網)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是教員在1925年12月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簡稱《分析》)一文中發的靈魂拷問。教員在此文中論述了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問題,初步提出了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堪稱其思想萌芽的一篇光輝文獻。它的問世,是教員深刻洞察黨內外思想動態,反對黨內錯誤傾向,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結果,堪稱奠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基石。

分清朋友、分清對手在目前的商戰中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君不見,有的車廠錯把朋友當成了對手而推至門外導致錯失發展良機,有的則把對手當成了朋友而陷自己掉入萬劫不復之地,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今天我們就聊聊誰纔是鴻蒙智行的真正對手?

在鴻蒙智行的官網上,寫着關於它的介紹:在鴻蒙智行(HIMA, Harmony lntelligent Mobility Alliance)是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旨在與合作伙伴一起,推進汽車智能化技術發展,為用户打造卓越的智能汽車產品,提供極致的智慧出行體驗,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2023年以來,鴻蒙智行頻頻登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焦點。從問界M9的熱銷,到「智界」「享界」多線產品佈局,華為這套「造車不造整車」的打法,引發了行業深度關注。許多人將鴻蒙智行視作新勢力車企的競爭者,但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戰略視角看——鴻蒙智行的真正對手,從來不只是小鵬、理想這樣的新勢力品牌以及其他汽車廠商,而是整個汽車智能化生態鏈中那些「系統級主導者」與「軟硬件整合平臺」。

這包括:特斯拉、蘋果、小米等科技巨頭,也包括博世、安波福等傳統 Tier1 供應鏈巨頭。鴻蒙智行的最大野心,是替代「汽車大腦」的外包商地位,成為智能出行新時代的「掌控者」。

一、鴻蒙智行不是「車企」,而是「智能汽車系統生態」

鴻蒙智行並不造整車,而是由華為提供智能化平臺、車廠負責車身、共同開發並聯合品牌銷售。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五大技術模塊:

HarmonyOS智能座艙鴻蒙智能座艙,重新定義車機操作系統。實現多人多音區,多設備可聯動,帶來更精彩的影音娛樂新體驗。更懂你的小藝語音,更強大的視覺能力,讓出行變得更智⁠慧,流暢性、生態、互聯體驗優勢顯著;

ADS高階自動駕駛系統:華為 ADS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2,多維度感知硬件,配合高性能計算平臺和華為自研擬人化算法,打造全場景智能駕駛輔助體⁠驗。從城區智駕到泊車導航,全面落地;

智能駕控:華為途靈平臺,搭載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HUAWEI xMotion® 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用 AI 與軟件能力將機械素質發揮

軟件定義汽車:HUAWEI iDVP 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採用區域接入 + 中央控制架構,配合三大自研 OS 和整車 SOA 框架,軟硬結合,構建開放靈活、可靠安全、可持續快速擴展的智能車數字平臺,做軟件定義汽車的「黑土⁠地」。

鴻蒙生態互聯能力:打通手機、智能家居、手錶、眼鏡等多設備;

這意味着,鴻蒙智行不是在造車,而是在輸出「車載操作系統+軟硬一體」的平臺能力,試圖在智能汽車時代重演「安卓/鴻蒙大戰」的劇本。

二、短期對手:小鵬、理想、蔚來,比亞迪等「智能造車」玩家

目前看,鴻蒙智行的短期對手是小鵬、理想、蔚來,比亞迪等「智能造車」玩家這些車企在智能座艙,、輔助駕駛、自研系統方面與華為有直接重疊,構成表層競爭。

品牌

技術策略

與鴻蒙智行的關係

小鵬汽車

全棧自研、XNGP系統

技術路徑類似,正面競爭

理想汽車

自研NOA、智能座艙主打家庭場景

在交互和生態閉環方面競爭

蔚來汽車

重視服務、嘗試軟硬生態整合

座艙生態弱於鴻蒙,但具備獨立路徑

比亞迪

電動架構強,自建OS和芯片

曾與華為合作,現走自主路線

他們之所以是競爭者,是因為都希望主導用户對「智能汽車」的定義:誰的系統最絲滑?誰的交互最自然?誰的生態最完整?

三、深層對手:特斯拉、蘋果、小米等科技巨頭

然而,深入分析就會發現真正「站在鴻蒙智行對面」的,是那些具備操作系統級戰略意圖的科技巨頭。

1. 特斯拉:智能汽車的「iPhone」製造者

  • 擁有自研芯片(FSD)、自研操作系統、自控整車系統;

  • 擁有完整數據閉環和OTA更新能力;

  • 是目前全球唯一實現「端-雲-芯-車」全面閉環的汽車科技公司;

  • 特斯拉就是「科技驅動汽車」的先行者,也是鴻蒙智行真正的對標目標。

2. 蘋果(Apple Car):沉默但極具威脅的潛在對手

  • 若Apple Car發佈,將是iOS生態與整車體驗的深度融合;

  • 基於已有數十億用户的設備生態和服務體系,Apple Car將形成「生態級降維打擊」;

  • 用户天然信任其「安全性、隱私、流暢度」,而這正是智能汽車的核心用户焦點。

3. 小米汽車:系統協同+IoT+性價比打法,極像「另一個華為」

  • 自研澎湃OS,與車機、手機、家居深度融合;

  • 雷軍採用「整車+操作系統+生態」全棧推進,構成對鴻蒙的對稱挑戰;

  • 小米用户黏性和性價比優勢不容忽視。

    4、被「系統取代」的Tier1巨頭:博世、安波福們

過去幾十年,像博世(Bosch)、安波福(Aptiv)、大陸集團(Continental)這些Tier1供應商掌握了汽車的「控制權」,他們提供:

  • ECU(電子控制單元)

  • 智能駕駛域控、毫米波雷達、攝像頭

  • 基本操作系統和中間件平臺

但鴻蒙智行的出現,正在讓車廠意識到:我們不再需要單點供應商拼湊,我們要一個能打通座艙、智駕、交互的統一大腦。

華為通過軟硬協同+深度集成,正在蠶食Tier1的系統性價值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説,鴻蒙智行不僅是車企的競爭者,更是Tier1的替代者。今年以來,博世等大廠開始相繼裁員已經證明了這點。

四、鴻蒙智行的挑戰:不是對手強,而是能否守住「生態主導權」

華為強在技術、生態整合和品牌信任,但也面臨三大挑戰:

  1. 合作車廠限制:華為不自己造整車,意味着對產品定義和質量把控有邊界;

  2. 鴻蒙生態的廣度和活躍度,還在構建中,不像iOS或安卓那樣天然吸引開發者;

  3. 政策與供應鏈複雜性:中美科技博弈讓華為的技術推進需要時刻應對不確定性。

但若鴻蒙能像手機時代一樣,逐步建立完整生態、系統化模塊和統一體驗,那它很可能成為智能出行領域的「安卓+高通」合體。

五、結語:誰能定義「車的操作系統」,誰就定義未來出行

傳統汽車是「機械主導+電子配件」,智能汽車是「系統主導+硬件服務」——這場範式轉變的核心,就是操作系統與生態控制權的歸屬。

鴻蒙智行要贏,不是銷量贏,而是生態贏、體驗贏、認知贏。

它的真正競爭對手,既包括能整合硬件生態的小米,能主導數據閉環的特斯拉,也包括被它顛覆的Tier1巨頭,更是那個可能在未來突然發佈Apple Car、重構整場遊戲規則的蘋果。所以我們看到小鵬明白了這個道理后開始和鴻蒙智行合作了,其他的廠商也許還在半夢半醒之中。

昨天小米YU7發佈首,三分鍾大定20萬,已經創造了中國汽車業的一個新紀錄,也説明驗證了我的分析。而雷軍在發佈會上一再強調,YU7對標的事特斯拉的model Y,所以這三家的競爭已經隱隱開始了,未來要貼身肉搏了?

在這場競爭中,未來真正的勝利者,可能是那個定義了「智能汽車體驗標準」的操作系統的組織或公司,未來的競爭更可能是圍繞生態展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