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7 15:17
專題:2025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上海)論壇
6月25日,2025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上海)論壇(GNEV2025)在滬成功召開。論壇以「汽車產業全球合作新路徑」為主題,圍繞全球汽車產業合作的新形勢、中國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路徑、跨國企業在華發展的新策略、金融服務汽車產業出海等議題,通過主論壇、專題論壇及閉門圓桌會,攜手業界共探全球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新機遇。
「當前,傳統全球化合作模式正面臨瓶頸。一方面,整車銷售的壁壘實際在不斷增加,而且由整車慢慢向供應鏈延伸;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高度複雜,受到地緣政治、技術壁壘和跨行業融合的影響,面臨脱鈎、斷鏈的現實風險,繼續沿用過去的‘品牌出海+整車投資’模式已難以奏效,必須重構合作邏輯與路徑。」會上,GREEM執行主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如是説。
01
主論壇上午場:全球鏈接視角下的合作模式革新
6月25日全天舉行的主論壇,上午場圍繞「中國汽車產業與世界鏈接」展開,全面呈現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的新趨勢。論壇由GREEM理事會成員、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祕書長劉小詩主持。
中國—東盟中心貿易投資部副主任Pitchayapat Benjasiriroj(伍開河)、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代表宋尚哲、上海國際汽車城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曉紅致辭。來自小鵬汽車、嵐圖汽車、國軒高科、瑞浦蘭鈞、京能新能源、艾爾多、奧托立夫、亞馬遜雲科技、聯通智網科技、阿里雲、開思時代科技、Caresoft、Ventech等企業代表參會。
會上,中國—東盟中心貿易投資部副主任Pitchayapat Benjasiriroj(伍開河)表示,新能源汽車不僅是中國出口的重要驅動力,更是東盟經濟轉型的催化劑。東盟多國推出政策加速轉型,如泰國 「30/30 計劃」「EV3.5 計劃」,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提供税收優惠、購置税補貼,印尼和菲律賓還佈局電池生態系統,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可藉助東盟市場優勢與政策紅利,深化合作。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代表宋尚哲強調,在當前形勢下,行業各界齊聚,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的路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實踐意義。無論是產業合作新模式的探索,產業鏈的深度鏈接與協同發展,還是企業出海所需的綜合性、針對性服務體系,都是當前亟需凝聚共識、協同推進的關鍵議題。
上海國際汽車城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曉紅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開放合作是產業發展的永恆主題,協同創新是面向未來的必由之路。而對於我們汽車城來説,一個非常朴實的理念就是「在行業 為行業」。我們身處汽車行業,受益於行業發展的紅利,也必須為行業發展奉獻力量,我們也希望伴隨企業一起「在中國 為全球」。
會上,張永偉發表題為《中國汽車產業與世界鏈接的新路徑》的主旨報告,並提出了四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全球化合作新路徑:一是中國車型+供應鏈鏈接世界汽車產業。依託豐富車型和較為完備的以新能源智能化為主的增量供應鏈,賦能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讓其他國家發展本土汽車工業,甚至打造本地品牌,實現產業互補、資源共贏;二是中國汽車配件+服務體系鏈接世界市場。輸出中國在電動化背景下建立的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服務體系;三是海外中小企業鏈接中國汽車產業鏈,通過跳過傳統中介,縮短鏈路;四是跨國企業本土化與「在中國、為世界」。鼓勵在華跨國企業深化本地研發、生態融合,推動「在中國、為世界」的戰略轉型。張永偉強調,中國汽車產業已不僅是全球製造的重要力量,更是未來全球汽車合作格局重塑的重要推動者。
作為GREEM 執行主席,張永偉提出構建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超級合作平臺的願景,希望將其打造為集供應鏈協同、跨境貿易、技術創新、服務保障於一體的平臺。該平臺將通過國家合夥人機制、海外產業園區建設、整車出海供應鏈聯動模式等形式,整合政府、企業、專業服務機構等資源,推動組團出海、政商對接等協同機制,降低出海風險。同時,其也將依託數字化工具,如汽車零部件信息平臺與抓單中心,實現中國供應與海外市場需求的高效匹配。
廣東小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業務中心總經理唐志坤介紹,小鵬在歐洲探索了四種市場模式:在丹麥採用直營代理,落地新零售體驗;在北歐其他國家推行代理制;在德國和法國以「子公司+經銷商」模式拓展;其余歐洲國家則採用總代理模式,基本實現歐洲市場全覆蓋。小鵬全球化戰略則聚焦三個關鍵詞:高科技、中高端、本土化。我們相信未來十年是AI驅動的十年,也將是中國智能電動車品牌全球化的黃金期。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高級總監高源表示,嵐圖成立之初就將國際化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同步考慮了品牌標識、產品等國內外差異化策略。同時根據海外市場特點和用户偏好,打造本地化供應鏈和生態鏈。根據此前發佈的出海戰略,嵐圖計劃到2030年進入60個國家,佈局500家以上門店,實現全球業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國軒高科戰略運營副總裁熊永華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到2030年全球預計將交付4600萬輛新能源車,中國約佔一半。隨着整車企業走向國際,電池出海已成為產業鏈協同的重要一環。同時,歐美及東南亞多國出臺了電池本地化生產、碳足跡等相關政策,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市場,助力碳排放強度高的發展中國家實現能源轉型,並積極佈局美洲、歐洲、亞太等核心市場。
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歐洲子公司副總經理程丹丹表示,中國正通過電池、智駕、電控等新能源核心技術,打破日韓、歐洲技術壟斷,實現從「代工製造」向「規則制定」的戰略轉變。她認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採取差異化策略:在具備產業基礎的國家或地區優先採用產業輸入,如泰國、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在技術壁壘較高或者准入嚴格的市場採用技術輸出,如北美、歐洲等國家。她強調,本地供應鏈是全球化企業的新基建。在全球化2.0時代,誰掌控區域化供應鏈節點誰就擁有規則制定權。
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孫茂建指出,在電動化滲透率超40%的當下,供應鏈正從成本驅動轉向生態驅動,區域割裂的舊規則與全球協同的新需求形成核心矛盾,唯有打破地域、技術、產業與合作的四重邊界,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出海。
艾爾多集團董事、執行副總裁Luca Forte認為,中國OEM要成功進入歐洲等市場,需要關注的不只是產品競爭力,還包括對當地市場、法規、文化和用户習慣的深刻理解與適應。例如,在歐洲建立充電基礎設施面臨城市土地緊張、政策複雜等多重障礙,這就要求中國車企必須加強與本地政府、企業的合作,打造適合當地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奧托立夫中國區供應鏈管理、可持續發展及人力資源副總裁李文豪認為,中國主機廠的加速出海正重塑全球產業分工。當下中國供應鏈已在成本、質量、交付及創新領域形成顯著優勢,將其帶出海既能服務海外客户,也能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他呼籲告別單兵作戰模式,藉助百人會、GREEM等行業平臺聚合優質供應鏈企業抱團出海,跨國公司應在這一過程中充當橋樑角色,與行業協會合作賦能,助力中國供應鏈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主動。
02
主論壇下午場:跨國車企在華戰略再定位
主論壇下午場聚焦「跨國車企在華發展新路徑」主題,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祕書長、車百智庫研究院院長師建華主持。
來自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梅賽德斯-奔馳、通用汽車、華晨寶馬、舍弗勒、麥格納、諾貝麗斯、英飛凌、路博潤等機構與跨國企業代表,圍繞「在中國 本土化」和「在中國 為世界」兩大主題,分享了跨國車企在華發展的戰略再定位與實踐經驗。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兼總經理張琳表示,根據 VDA對70家會員企業(覆蓋整車、Tier1 及中小企業)的調研顯示,儘管2024年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利潤普遍下滑,但幾乎所有企業仍保持正向利潤。這一背景下,近70%的企業明確計劃在2025年及以后加大對華投資,其中超過 78% 的企業將投資重點聚焦於研發領域,跨國企業在華合作已進入以「研發 2.0」為核心的合資合作 2.0 時代。張琳強調,「追趕中國速度」是跨國企業在華發展的唯一出路。這里的「中國速度」不是指工作時間的強度,而是指新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應用。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執行副總裁冷炎表示,梅賽德斯-奔馳不斷加強在中國的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投入,近5年在國內研發總投資超過105億元人民幣。2022年在上海成立的梅賽德斯—奔馳上海研發中心聚焦智能互聯、自動駕駛、軟件及硬件開發和大數據應用等領域。未來梅賽德斯-奔馳將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追加投資14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豐富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的本土化產品陣容,繼續以中國速度加速在中國的落地。
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靜表示,中國汽車市場不僅全球規模最大,而且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速度遠超預期,同時在生態系統、關鍵技術、供應鏈等方面的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通用汽車將會拓寬加深在中國的戰略,持續與合資夥伴共同打造創新成果,重新構造產業鏈價值,將「在中國 為中國」戰略將來升級為「在中國 為全球」。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政府事務政策及法規總監楊武,作為長期的戰略目標,寶馬始終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2023年研發投入達9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集中在「新世代」產品架構、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等前沿方向。在中國,寶馬建立了德國以外最大最全面的研發體系,並以全球標準在中國開展本地化測試,他建議出海同行關注兩點:一是如何整合國內外生態圈資源;二是如何在海外建立高質量本地化生態圈。
論壇期間,百人會聯合多家國際企業及國際機構GREEM發起「跨國汽車企業在華高質量發展夥伴行動」啟動儀式,通過務實合作推動跨國企業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共融共生、協同創新。
03
閉門圓桌與金融專題論壇:全鏈協同助出海
6月24日下午舉行的閉門圓桌會圍繞「匯聚全球夥伴力量 打造汽車產業合作新生態」主題展開,聚焦「雙向奔赴」,匯聚產業、專家和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區域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企業在推動轉型過程中的創新實踐、適應複雜國際環境的策略;全球合作的創新模式和落地路徑;複雜形勢下如何構建穩固合作關係及相關建議。會上,張永偉圍繞GREEM工作進展及工作計劃作主旨報告。
「金融賦能汽車出海:趨勢、創新與合作」專題論壇於25日下午舉行,聚焦產業轉型新形勢、區域挑戰、企業創新實踐及全球合作模式等議題。來自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蔚來汽車能源資本、知行科技、北斗智聯、上海領科新程科技、野村綜研(上海)諮詢、中金公司、中銀國際、中國信保、興業銀行等機構與企業代表,圍繞新能源汽車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需求、風險管理、融資機制與綠色金融產品等展開討論。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孫曉紅指出,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也暴露出金融體系對「走出去」支持不足的問題。當前,境外汽車金融服務尚不完善,特別是在終端消費信貸、經銷商融資、海外投資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車的生態複雜性也對金融服務提出新要求,包括車電分離、充電網絡建設、保險風險管理、電池技術迭代等,都需要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他呼籲更多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市場化力量加強協同,創新金融工具與服務模式。
此外,6月26日,百人會組織的「提鏈行動」之走進上海國際汽車城活動也於同期舉辦,來自相關行業組織、汽車供應鏈企業的十余位論壇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在聽取當地的產業環境和政策、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情況介紹后,參訪者們體驗了無人駕駛小巴、參觀了大夢微城微縮景觀主題樂園及上海汽車博物館。本次活動不僅有效促進了國內外的交流互鑑,更深化了各方對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與趨勢的認知,為后續深入合作與協同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
此次GNEV2025上海論壇不僅搭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交流合作的新平臺,也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佈局注入新動能。百人會將繼續發揮平臺優勢,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綠色、智能、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