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7 13:43
近日,國民技術(300077.SZ)發佈公告稱,公司已於6月26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H股發行上市申請,計劃通過港股上市拓寬融資渠道,加速國際化佈局。這一動作引發市場關注。其背后是公司連續11個季度虧損、累計虧損超8.92億元的財務困境,以及2025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大幅下滑逾30%的戰略調整。
財報數據顯示,國民技術連續三年虧損的業績曲線尚未扭轉。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3.04億元,同比增長31.87%,淨利潤仍錄得虧損2137.58萬元。盈利能力的改善部分源於嚴格的成本管控。2025年一季度,公司銷售、管理及財務三項費用佔營收比例降至16.16%,同比減少25.78%
儘管虧損幅度同比收窄71.43%,但公司經營現金流進一步下滑,同比下降32.88%至-8397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國民技術2025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大幅下降32.3%,從上年同期的5854萬元降至3963萬元。公司解釋稱,這是「降本增效」策略的一部分,通過控制研發投入減少費用支出。
貨幣資金較去年同期下降42.54%至4.03億元,應收賬款卻同比增長19.20%至3.11億元。資產流動性指標也發出預警信號,流動比率1.12、速動比率0.69的數據顯示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承壓。
資產負債表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有息負債規模達20.37億元,有息資產負債率高達47.19%。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三年為負值,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5.75億元、-1.22億元和-1.21億元。公司分紅融資比為0.09,自上市以來累計融資23.80億元,累計分紅為2.11億元。在長期虧損背景下,公司該如何維持持續經營能力?
國民技術當前業務佈局呈現「雙輪驅動」格局。在集成電路領域,公司聚焦通用MCU、安全芯片、射頻和BMS四大產品線,覆蓋汽車電子、智能家電、物聯網終端等應用場景。
2025年一季度,集成電路銷售量同比增加約47%,成為營收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新能源負極材料業務同步增長,銷售量同比增加近36%,石墨化加工數量較上年同期激增271%。該業務板塊通過優化產品配方、改進生產工藝等措施降低成本,使負極材料毛利率顯著提升。
半導體行業整體回暖為公司創造了有利環境。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復甦帶動終端需求改善,下游用户和渠道端庫存逐步去化,促使公司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和毛利均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
市場人士指出,此次H股IPO計劃可能旨在填補現金流缺口。公司近三年的淨資產收益率: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1.71%、-41.99%和-22.56%。招股書披露,公司擬將募集資金用於技術研發、海外市場拓展及補充流動資金。國民技術在全球MCU市場具有一定優勢:按2024年收入計算,其在中國平臺型MCU企業中排名前五,內置密碼算法的MCU市佔率居首。港股上市若能成功,或為其引入國際資本、整合產業鏈資源提供契機。
隨着一季報披露,國民技術的股東結構變化浮出水面。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三位新進股東——閻偉、何曉虹、趙慧龍,分別持股251.82萬股、149.95萬股和130.86萬股。
摩根士丹利國際(MORGAN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和陳依婷則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國民技術的港股IPO嘗試,既是應對連虧困境的無奈之舉,也是佈局全球化的重要一步。然而,在行業回暖與研發收縮的張力下,公司能否藉資本之力實現扭虧,仍需觀察其業務轉型實效及市場需求的匹配度。對於投資者而言,營收增長的持續性、研發投入的恢復節奏,以及H股上市后的資金使用效率,將是未來核心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