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7:59
文/李悦
半年,新股融資總額增長810%。
半年,新股融資規模全球第一。
這是今年年初至2025年6月26日,港交所的表現。
久違的沸騰,還在繼續。170宗上市申請,處於排隊中。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有40家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總額1047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的27只新股融資115億港元相比,新股上市數量增加48%,融資總額攀升810%。
據安永預計,2025上半年,香港市場籌資額約1087億港元。這一融資額將使其在全球資本市場中脫穎而出,躍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目前香港仍有超過170宗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個案,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活力。
更令人矚目的是,赴港上市潮中,很多是A股核心資產中的佼佼者。比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醫藥龍頭恆瑞醫藥、跨境電商龍頭吉宏股份、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等赫然在列。
從財報來看,這些龍頭企業現金儲備充沛,且造血能力強勁。在已有A股融資平臺且現金流強勁的情況下,這些A股龍頭企業為何仍選擇赴港二次上市?
6月23日,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對和訊網表示,部分現金流強勁的A股龍頭企業選擇赴港二次上市,並非源於資金短缺,而是出於全球化戰略佈局、政策紅利利用以及資本市場多元化等的深層考量。
越來越多A股優質公司南下赴港上市的背后,是一盤怎樣的大棋?
上海社科院數字經濟學者王瀅波對和訊網説,中國正努力將香港打造成與美國資本市場相匹敵的全球金融中心,為取消資本管制,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做好制度和資金準備。中資企業扎堆赴港上市,推動穩定幣發展都是這一宏大戰略的組成部分。
何兆烽指出,港股不僅是動盪時期的資本避風港,更是中國參與全球金融秩序重構的支點。這條「第三條路徑」的創新在於:以離岸市場為緩衝、以制度型開放替代全面自由化、以人民幣國際化賦能資產定價。
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
6月24日,國泰君安國際正式獲批提供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交易服務。業內認為,其戰略意義遠超單一機構業務拓展,而是香港在數字經濟時代重構全球金融話語權,更是在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鋪平道路。
6月26日,《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發佈,重申將香港打造成數字資產領域中的全球創新中心,構建一個值得信賴和着重創新的數字資產生態圈。受此消息提振,數字貨幣概念股大漲。
01全球IPO王座易主,A股龍頭扎堆南下
2025年的港股市場上演了一場資本狂歡。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有40家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總額1047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的27只新股融資115億港元相比,新股上市數量增加48%,融資總額攀升810%。
據安永預計,2025上半年,香港市場籌資額約1087億港元。憑藉寧德時代、恆瑞醫藥、蜜雪集團等多個現象級IPO的強勁拉動,今年上半年港股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強勢突圍,融資額躍居世界首位,一掃近年陰霾。
「我們對於香港能夠從全球其他證券交易所手上重奪新股融資排名的冠軍寶座感到十分振奮。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簡化A股上市公司的申請上市程序,及更理想的估值、更佳的市場流動性及資金承接能力均一一推動香港新股市場的動力。」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南區主管合夥人呂志宏指出。
其中,內地企業數量和籌資額繼續主導香港IPO市場,「A+H」上市案例爆發式增長。據統計,截至6月26日,已有7家A股公司成功「南下」,包括赤峰黃金、鈞達股份、寧德時代、恆瑞醫藥、吉宏股份、海天味業、三花智控,7家公司在港上市首發募資額約770.16億港元。
對比歷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數量,目前為止,2025年新增「A+H」公司數量已經創下2017年以來新高。
令人矚目的是,此輪赴港潮絕非小魚小蝦,而是A股核心資產的「優等生」集體出動。
比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醫藥龍頭恆瑞醫藥、跨境電商龍頭吉宏股份、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等赫然在列。去年上市的順豐控股、美的集團,以及剛過聆訊的「速凍一哥」安井食品,共同構成一幅中國產業龍頭的「香江會師圖」。
更龐大的隊伍還在路上,據不完全統計,有超60家A股公司正籌劃赴港上市,「A+H」上市案例還會逐漸增多,這一南下趨勢短期內仍將延續是市場共識。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宇昊認為,2025年下半年A股龍頭企業赴港上市的趨勢可能會繼續加速。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港交所的審批流程優化,使得企業上市更加高效。另一方面,港股市場的吸引力持續提升,估值優勢和流動性改善將進一步吸引企業赴港上市。
孫宇昊稱,從行業來看,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行業可能是下一批赴港上市的主力軍。這些行業具有較高的國際化需求和發展潛力,且在港股市場能夠獲得更好的估值和資金支持。
而據德勤中國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來港上市、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在美上市中概股或因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而回歸上市,全年港股上市新股或將達約80只,融資約2000億港元。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出,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正積極利用香港這國際融資平臺,拓展全球資本、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出海」的戰略。同時,隨着「科企專線」等政策新措施落地,將有更多生物科技及特專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長動能。
02龍頭公司的「陽謀」:不為錢,為何?
翻開財報,這些行業龍頭企業現金儲備充沛,且造血能力強勁。
以寧德時代為例,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期末余額3213.24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達到2863億元。從造血能力看,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營業收入847.05億元,同比增長6.18%;歸母淨利潤139.63億元,同比增長32.8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328.68億元,同比增長15.91%。
恆瑞醫藥同樣手握充沛現金儲備。財報顯示,恆瑞醫藥一季度末躺在賬上的貨幣資金已超過240億元。從業績數據來看,恆瑞醫藥一季度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0.14%、36.90%。
它們真的缺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坐擁A股成熟融資平臺且現金流極其充沛的情況下,這些行業龍頭為何仍要赴港二次上市?何兆烽一針見血:並非源於資金短缺,而是出於全球化戰略佈局、政策紅利利用以及資本市場多元化等的深層考量。
從企業自身而言,這些龍頭公司都想利用香港這個跳板走向世界。以籌劃港股IPO的掃地機器人龍頭石頭科技為例,2024年,該公司境外業務營業收入達63.88億元,同比增長51.06%,佔總營收比重超53%。
石頭科技表示,赴港上市旨在滿足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競爭力,同時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優勢,優化資本結構和股東組成,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等。
「有一句話叫‘不出海就出局’,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走向全球化。這些企業以香港為基地籌集資金,以支持自身的業務發展,同時也藉助香港的優質專業服務和卓越平臺,來助力自身的國際化進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如是説。
更深層的還有資本防禦。A股再融資政策持續收緊之際,港股具備「閃電配售」機制(如一般性授權增發無需股東大會審批),融資效率顯著更高。發行H股還可以引入國際股東,優化資本結構,增強財務穩健性。
除此之外,赴港上市可以接軌全球估值體系。歷史上一度存在的「港股折價」常態正在被打破。部分優質公司,特別是更符合外資審美的標的,已出現港股溢價甚至「倒掛」(H股價格高於A股)。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后出現了超越A股的「倒掛」現象,被視為港股流動性大幅改善的關鍵信號。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儘管港股估值普遍低於A股,但部分行業在港股市場的估值也具有吸引力。長期來看,赴港上市有助於企業接軌全球估值體系,提升其在全球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何兆烽強調,「A+H」雙平臺可平衡不同市場估值周期,增強抗風險能力。分散市場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 A 股的依賴,實現風險的分散化。在遇到A股市場波動或行業政策調整時,港股市場可以作為流動性補充,為企業提供更穩定的資金支持和估值支撐,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03港股的戰略價值:中國參與全球金融秩序重構的支點
A股上市公司謀劃「A+H」雙重上市升溫的背后,是中國內地和香港監管層面的積極推動和大力支持。
2024年以來,中國內地和香港政策組合拳頻出。比如去年4月,中國證監會推出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今年5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企業迴歸內地和香港股市等。
香港方面也同樣積極響應,去年10月,港交所開通「A股公司快速審批通道」,對符合條件的A股上市公司審覈壓縮至30個工作日。寧德時代從備案到獲批僅用25天,創下近年最快紀錄,效率優勢凸顯。
5月6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發出聯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這些政策措施為內地企業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便利,使得香港成為內地企業上市的首選地之一。
那麼,國家為何大力支持A股優質公司南下赴港上市?多位業內專家認為,這背后是國家金融安全與競爭力的宏大敍事。
王瀅波指出,隨着技術進步加速,規模效應導致的馬太效應日益突出,贏者通吃,中美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資本市場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國正努力將香港打造成與美國資本市場相匹敵的全球金融中心,為取消資本管制,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做好制度和資金準備。中資企業扎堆赴港上市,推動穩定幣發展都是這一宏大戰略的組成部分。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暗流湧動,美國高債務、滯脹風險威脅美元穩定,美股潛在波動加劇,全球資本急需尋求新避風港。
由於A股受投資者結構、交易機制等影響,價值發現功能弱化,外資增量資金有限。此時,港股的戰略價值在急劇上升:它需要承載更多符合外資審美的中國核心資產上市,成為展示中國優質資產、吸引全球資本的關鍵平臺。
「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良好的法制環境,穩定的政策預期以及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政策都在助力香港成為全球資金新的避風港。」王瀅波表示。
「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於是不可替代的‘超級聯繫人’。」何兆烽分析稱,香港通過滬深港通、債券通等機制聯通內地與國際市場,其法治環境與美元掛鉤制度為資金提供穩定性;港股市場具有國際化程度高、資金自由流動的特點,其採用聯繫匯率制,與美元掛鉤,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兑換機制。
從當前市場趨勢和政策佈局來看,香港正加速形成與中國資產全球化配置深度綁定的獨立定價體系。何兆烽認為,這一戰略轉型並非完全割裂與全球市場的聯繫,而是依託其獨特製度優勢和地緣角色,打造一個既能體現中國資產價值、又能吸引全球資本的新型定價樞紐。其核心特徵體現為「中國資產+全球資本」的雙向定價機制。這一體系是基於中國產業升級、人民幣國際化及香港獨特優勢形成的差異化框架。
柏文喜認為,通過港股吸引國際資本,可以看作是中國在資本賬户開放進程中的「第三條路徑」。這種方式既不同於完全開放資本賬户,也不同於傳統的對外直接投資,而是通過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實現資本的跨境流動和配置。
在何兆烽看來,港股不僅是動盪時期的資本避風港,更是中國參與全球金融秩序重構的支點。這條「第三條路徑」的創新在於:以離岸市場為緩衝、以制度型開放替代全面自由化、以人民幣國際化賦能資產定價。
中金公司認為,長期來看,一個好的市場最大的優勢是好的公司不斷上市並聚集,進而吸引更多資產沉澱,再吸引更多優勢公司上市,形成公司與資金的正反饋。與此同時,港股市場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人民幣港幣雙櫃檯,上市制度改革以及互聯互通擴容等因素,也將強化香港作為中國資產投資窗口,以及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可以説,當下的香港不再僅是中轉站,而是中國金融大棋局上,背靠內地優質資產、面朝全球資本浪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頭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