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無人駕駛收入全球第一,易控智駕赴港股上市

2025-06-27 11:15

一晃七年,易控智駕已經要上市了。

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無人礦卡公司,從草創,到追趕,到逆襲。至今,招股書顯示,易控智駕已經是無人礦卡領域市佔率第一的企業。

6月25日,易控智駕在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向上市發起衝擊。

招股書顯示了易控智駕非常紮實的運營表現。

按收入計,它是全球最大的L4無人駕駛公司——不僅僅在無人礦卡,而是所有無人駕駛公司。美銀預計,2024年Waymo的Robotaxi業務收入在5000-7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8-5.38億元)之間,易控智駕2024年總收入則達到9.86億元。

在無人礦卡領域,易控智駕的運營優勢是壓倒性的:

截至2024年底,按活躍無人駕駛礦卡數計,易控智駕是全球最大的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

易控智駕是全球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實現1000+台活躍無人駕駛礦卡的公司,車隊規模超1400輛;

核心運營數據(包括累計無人運輸方量、無人運營里程及已完成運輸周期以及解決方案已部署超過六年且具有連續的安全記錄)領先同業,且大幅超過競爭者;

全國範圍內共有八個單礦超百台無人駕駛礦卡的礦區無人駕駛項目,其中七個部署了易控智駕的解決方案。

在財務數據方面,易控智駕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

2022-2024年,易控智駕營收分別為0.60億元、2.71億元和9.8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305.8%。2024年,其毛利率轉正至7.6%。

這一毛利率水平,似乎與無人駕駛的「高大上」印象不匹配,但卻是易控智駕發展戰略的選擇。不過,其業務模式,在通過TaaS(持車)模式打樣證明可行性之后,正轉向高毛利、輕資產的ATaaS(不持車)模式。到2024年底,不持車模式收入佔比已經提升到46%。

在上市關口,易控智駕希望通過融資加速軟硬件研發,以及業務的規模化擴張,特別是全球業務,以搶佔無人礦卡快速增長的市場。

01 為什麼是易控智駕?

在無人礦卡領域,易控智駕不是最早的玩家,也不是最被看好的玩家。

在硅谷點燃無人駕駛之火后,中國創業者也開始不同場景的無人駕駛商業化探索。無人礦卡領域,也有一批企業開始開疆拓土,而且來頭不小。

2014年成立的慧拓,是中科院自動化所孵化,可以説是首家無人礦卡知名創業公司。2016年,又有北航教授牽頭創業的踏歌智行。2017年,「大疆之父」香港科技大學創業導師李澤湘教授牽頭發起希迪智駕。

它們從背景、牽頭人的角度,都是這一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

易控智駕則算是后來者,2018年才成立,而且核心創業者並非自動駕駛領域。

但是,易控智駕更加聚焦和高效,展示出了突出的技術研發能力,尤其是工程落地能力。

到2024年底,易控智駕不僅在無人礦卡領域領先,即便放大到整個L4賽道,都是收入第一的企業。

核心原因之一,是易控智駕採取了先慢后快、務實推進的策略。

2020年11月,易控智駕獲得了在新疆一個露天煤礦做無人駕駛測試的機會。

與其他無人駕駛企業過分重視硬件、算法不同,易控智駕注重和礦山的生產相結合,融入其生產運輸當中,也就是解決工程化的問題。

在從0到1的過程中,易控智駕心無旁騖,只在這一個點精耕細作。花了接近兩年時間,易控智駕實現了安全員下車的24小時常態化運營。

2023年中,易控智駕把車隊規模擴張到40輛,實現了六編組常態化運營。到年底,易控智駕把自己首個項目做成了「標杆工程」:203台無人礦卡、4個剝離平盤標段整包、整個礦區一半的剝離業務佔比。

真正完成從0到1之后,易控智駕纔開始向其他礦場部署新車隊,並且擴展到更復雜的金屬礦區、石灰岩礦區、高海拔礦區等等。

由於紮實的落地運營工作,易控智駕於2022年至2024年間連續三年在所有終端客户集團中保持100%的留存率——沒有丟掉一個客户。

至此,易控智駕掌握了無人礦卡領先行業的核心能力。尤其值得稱道的,就是其強大的落地能力。

易控智駕最短三天內完成新礦場解決方案部署,使無人駕駛礦卡在三天內達到完全無人駕駛模式,相較之下,中國行業常規需要6至12周。

02 上市何為?

無人礦卡跑通了,商業上能跑通嗎?

易控智駕現在的收入分成三部分,其中兩部分都是無人礦區解決方案,但一種是持車的,一種不持車。

持車模式下,易控智駕提供車輛和軟件及運營,按運輸的物料多少收取費用。

不持車模式下,易控智駕銷售車輛給客户,同時提供軟件和支持。易控智駕的收入來自於賣車,以及按運輸物料多少收取的服務費用。

在早期,易控智駕需要向客户證明其可行性,因此大量採用持車模式。從2023年起,不持車收入佔比逐漸提升,目前佔據一半。

第三部分是礦區數字化解決方案,類似於軟件開發,交付之后就給客户自行運營,易控智駕收取項目費用。

目前,易控智駕的收入主要來自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數字化解決方案佔比僅1%。

在這一模式下,易控智駕的收入快速增長,毛利率轉正,但還處在虧損狀態。

近三年,易控智駕淨虧損人民幣2.16億、3.34億和3.90億。

易控智駕在招股書中解釋,虧損狀況主要源自為奠定於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領域長期領導地位的技術及商業基礎所作的經深思熟慮的戰略性投資,包括建設穩健技術能力、確保營運可靠性、培養可信客户羣及發展可擴展行業生態系統的投資。

而后續,易控智駕將從重資本的TaaS(持車)模式積極過渡至更輕資本、更高利潤的ATaaS(不持車)模式,有助於易控智駕走向盈利。

與此同時,走過從0到1、從1到10階段的易控智駕,準備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從而加大收入,減小攤銷。但在此過程中,還需軟硬件持續開發、市場推廣、試點運營等投入。

到2024年底,易控智駕還持有4602萬現金及等價物。

顯然,易控智駕需要繼續融資來擴大規模。

就在交表前一天,易控智駕還宣佈完成了一輪融資。

6月24日,易控智駕宣佈完成超4億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寧德時代通過旗下唯一的產業投資平臺溥泉資本(CATLCapital)和自有資金領投,方廣資本、獵鷹投資旗下星奇基金、中際控股、同力股份、華測導航等戰略產業方和投資機構聯合投資。

本輪融資,以及易控智駕在港股IPO融資,其目的都是用於無人駕駛產品的研發和市場開拓及澳洲等海外市場的國際化佈局。

易控智駕已經瞄準高價值的海外市場。澳大利亞是其第一個目標。易控智駕已於2023年成立了澳大利亞辦事處,並與澳大利亞最大的端到端採礦服務提供商之一MACA(Thiess集團成員)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於2024年,易控智駕與全球最大的採礦服務提供商之一Thiess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並與諾頓金田(紫金的子公司)合作在澳洲卡爾古利啟動本地化產品試驗項目。

儘管易控智駕還未實現自我造血,但財務改善的前景可期。

03 無人礦卡前景看好

無人駕駛行業自誕生以來,已經幾起幾伏。如今,則來到了一個相對的高點。

一方面,是AI、機器人在全社會、全行業廣泛普及,大眾、產業圈接受了AI即將創造新價值的理念;另一方面,持續多年的落地運營,開始呈現效果。

具體到無人礦卡領域,無論國內國際,都有非常可觀的增長前景。

國內市場,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是,無人駕駛礦卡的銷量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約6%上升至2030年的突破50%,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24年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20億元,2021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04.7%。

全球市場,該機構的預測是,全球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收入將從2024年的7億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8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1.0%。僅澳大利亞市場,2030年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按收入計的市場規模就有望突破27億美元。

對於易控智駕而言,早期的技術商業驗證已經接近完成,正逢無人礦卡大風捲起,如果插上上市融資的翅膀,可飛的天空既高又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賽博汽車」(ID:Cyber-car),作者:邱鍇俊,編輯:章漣漪,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