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7 09:47
創投行業正迎來久違的振奮時刻。
沉寂許久的IPO市場,在近日密集釋放政策積極信號。
上周,證監會剛剛發文明確「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前天,六部門聯合發文「支持生產、渠道、終端等消費產業鏈上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
過去幾年, 受IPO審覈趨嚴影響,退出持續承壓,尤其是醫療和消費賽道更為低迷,而現下,市場及監管層面持續釋放出利好動能。
時隔兩年,創投行業終於等來了退出曙光。
近年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面臨的壓力日益加劇,尤其是在IPO政策階段性收緊的背景下,一級市場的退出機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據清科數據顯,2024年共發生3,696筆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其中被投企業IPO案例數為1,333筆,佔比36.1%。
退出層面的壓力也直接傳導至募資端,據FOFWEEKLY發佈的《LP全景報告》指出,2024年,受IPO收緊及宏觀經濟層面影響,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募資端LP出資節奏進一步放緩,全年機構LP出資私募股權基金總認繳規模約 1.48萬億,連續4年下滑,較去年同比下跌19.57%。
行業深度調整引發的結構性出清,使眾多GP面臨募資、退出多重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步入2025 年,一級市場呈現出了顯著回暖跡象,尤其IPO方面自近日起展現復甦態勢。
據大象IPO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5年A股已受理71家企業,佔去年全年受理總數已超九成。按月份來看,6月新受理創今年新高,截至6月23日已受理44家,佔今年全年受理總數的61.97%。
與此同時,過往備受壓力的醫療和消費賽道也迎來了新契機。
6月24日晚間,上交所上市審覈委員會發布審議會議公告,將於7月1日審議科創板IPO企業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元生物」)的發行上市申請。
這是6月18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陸家嘴論壇宣佈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並且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以來,首家上會的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企業,為蟄伏已久的投資機構帶來退出周期重啟的實質性信號。
據證券時報:目前,科創板已有20家公司使用第五套標準上市。其中,19家為創新葯研發企業,1家為高端醫療器械研發企業。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支持生產、渠道、終端等消費產業鏈上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投資,通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滿足長周期消費產業融資需求。
「釘子户」破冰成為最直觀的風向標。
一位長期關注消費行業的投資人指出:「這不僅為消費企業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從多個維度看,2025 年A股IPO市場顯然比2024年熱鬧許多。
有機構合夥人表示:2025年以來,A股IPO情況確實呈現出一些積極的變化,消費企業領域,也迎來了新的進展。
而另一邊,港股市場在政策紅利與流動性改善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更為激進的復甦態勢,堪稱「狂飆」。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2025年港股股權融資額總計2133.01億港元,同比增幅超300%。其中,IPO融資額為779.88億港元,同比增長超500%。
從寧德時代、海天味業等龍頭企業的 「A+H」 佈局,到滬上阿姨、蜜雪冰城等新消費品牌的扎堆登陸,再到巴奴近期遞交招股書,港股市場可謂熱度空前高漲。
尤其是今天,港交所更是迎來周六福、聖貝拉、穎通控股3家公司集體鳴鑼,堪稱熱鬧非凡。
「港股通過 18A、18C章節等制度創新,為企業提供了更靈活的上市通道。」 某券商投行負責人指出,「疊加科企專線、保密遞表等政策支持,今年以來企業赴港IPO已形成明顯熱潮。」
根據港交所數據:2025 年第一季上市活動和集資額延續2024年下半年的強勁勢頭,第一季共有17家公司上市,總集資額達187億港元,是2024年第一季的近四倍。
德勤發佈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回顧與前景展望》中預計,2025年內地市場新股發行數量及融資規模相比2024年將穩中有增。同時,港股市場IPO市場受惠於優化A股上市公司申請來港上市程序、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港股估值與流動性改善等因素,2025年有望迎來約80只新股,融資金額達1300億~1500億港元。
在港股 IPO 持續升溫的背景下,這股上市熱潮持續蔓延。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在近期採訪中指出:「我們去年就有地平線、黑芝麻(000716)、國富氫能三家被投企業在港股上市,今年預計還會有希迪智駕等七八家企業赴港IPO,今年確實對大家來説會是一個獲得退出收益的好年份。」
《每日經濟新聞》調研顯示,「隨着港股IPO趨熱,各大保薦機構都已經在業務安排上進行了戰略調整。」多家投行從業者透露:2025年港股市場呈現顯著的「爆發式」增長態勢,頭部企業上市項目集中涌現。在此背景下,投行、律所等中介機構進入高負荷運轉。
事實上,IPO市場的一系列積極變化,與監管政策的動態調整密不可分。
有業內人士坦言:「2024年,監管層對IPO節奏進行了調整,更加註重上市公司的質量,而非單純追求數量。這一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024年IPO市場的冷清,但也為2025年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如今,這股始於年初的IPO熱潮,正以更強勁的態勢向縱深發展。
今年以來,監管層推出的系列增量政策,明顯重塑了GP和LP對一級市場的信心。從科創板到港股18C章節的優化,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激活行業對長期投資的預期。
2025年對於創投行業來説,無疑是充滿希望的一年。A股與港股IPO市場的雙向復甦,不僅為蟄伏已久的資本提供了退出通道,更重新點燃了行業對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投資熱情。縱然挑戰猶存,但在政策紅利與技術革命的雙輪驅動下,創投行業正迎來適配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機遇期。
不過,儘管IPO回暖為行業提供了關鍵退出支點,但創投機構仍需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退出機制,尤其是在併購與S基金方面的應用。
沒有絕對的凜冬時代,只有不適應的人或機構。
未來,通過靈活的退出策略、有效的政策引導和良好的市場環境,中國創投行業有望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OFWEEKLY」,作者:FOFWEELY,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