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阿里合夥人名單大縮水:彭蕾俞永福張勇戴珊出局,軟銀不再是核心股東

2025-06-27 09:17

阿里巴巴集團(美股代碼:「BABA」,港股代號:9988 (港幣櫃檯)及 89988(人民幣櫃檯)) 今日(26日)發佈2025財年的年報。

年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20日,阿里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持股為1.5%。

截至2025年6月20日,阿里股權結構

截至2025年6月20日,阿里管理層共持股1.9%。總體來看,阿里的股權非常分散,已沒有持股超過5%及以上的股東,這也導致阿里股價很難上漲。

截至2024年5月20日,阿里股權結構

截至2024年5月20日,阿里管理層一共持股1.8%,其中,蔡崇信持股為1.4%。軟銀持股為14.2%,仍為大股東。

可以看出,軟銀已徹底完成了對阿里的減持,從最高持股超過30%,到不再是核心股東。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所控制軟銀是通過遠期合約削減其持股比例。

蔣凡地位持續上升

年報顯示,阿里最新核心管理層包括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董事兼總裁J. Michael EVANS,董事武衞。

阿里最新核心管理層名單

阿里獨立董事分別為楊致遠、Wan Ling MARTELLO、單偉建、利藴蓮、吳港平、Kabir MISRA,CFO為徐宏、首席人才官為蔣芳,首席法務官為俞思瑛,阿里電商事業羣首席執行官蔣凡。

其中,武衞是前任阿里集團CFO,自2025年4月1日起擔任非執行董事。

據阿里巴巴遞交給美國SEC的文件顯示,阿里總裁John Michael Evans在2025年5月16日減持1094074股,套現1.35億美元。

資料顯示,J. Michael EVANS於2015年8月擔任阿里巴巴的總裁,並於2014年9月起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

J. Michael EVANS於2008年2月至2013年12月退休前,擔任高盛集團副主席。Evans於2004年至2013年擔任高盛亞洲業務部主席,於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擔任高盛增長市場部全球主管,並於2010年至2013年擔任高盛業務標準委員會聯席主席。

J. Michael EVANS還曾於1993年加入高盛,於1994年成為合夥人,在紐約和倫敦任職期間於證券業務部擔任過多個領導崗位,包括股權資本市場部全球主管、股票部全球聯席主管及證券部全球聯席主管。

上個年度阿里管理層名單

上個年度,菜鳥集團首席執行官萬霖,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樊路遠還位列核心管理層行列,吳泳銘還兼任着淘天集團CEO職位。

對比可以看出,蔣凡是唯一一個業務線CEO還留在覈心管理層的高管,且是管理層中最年輕的一位,萬霖、樊路遠已經被移出最核心管理層名單。吳泳銘也不再兼任淘天集團CEO職位。

曾經,蔣凡因為與網紅張大奕的風波,一度被除名阿里合夥人,但憑藉自身的努力,此后又重回了合夥人行列。

而過去的一年,是蔣凡在阿里內部地位再次上升的一年。

自吳泳銘擔任阿里CEO后,蔣凡備受重用,其中,2024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昨日發佈全員郵件,宣佈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羣,任命蔣凡負責,向吳泳銘匯報。

新的電商事業羣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閒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羣。蔣凡成為阿里電商的掌舵人,統轄了阿里國內和海外電商業務。

2025年1月,菜鳥集團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最大的變化是原先菜鳥國際業務中服務速賣通的400多人團隊,轉入新整合的阿里電商事業羣,負責該業務的菜鳥高管丁宏偉直接匯報給蔣凡,國內電商供應鏈解決方案和電子面單兩個團隊也將移交給淘天集團。

簡單説,就是和電商平臺相關的業務交給淘天、速賣通,物流運營和服務職能留在菜鳥。這一調整,直接導致菜鳥業務持續幾個季度同比下滑。

近期,吳泳銘發佈全員郵件,宣佈即日起,餓了麼、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範禹繼續擔任餓了幺董事長兼CEO,向蔣凡匯報。南天繼續擔任飛豬CEO,向蔣凡匯報。餓了麼飛豬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羣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隨着餓了麼、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蔣凡管轄的範疇進一步擴大,可以説,蔣凡成為繼吳泳銘之后,阿里集團目前權勢最大的人。

也可以看出,阿里集團內部削弱了菜鳥集團、阿里本來生活業務的地位,把核心的資源都在向阿里電商靠攏,更突出阿里電商在整個集團的地位。

彭蕾俞永福張勇戴珊均出局,不再是阿里合夥人

阿里2024年年報顯示,阿里合夥人共有17名成員,包括馬雲、蔡崇信、樊路遠、蔣凡、蔣芳、蔣江偉、劉振飛、邵曉鋒、童文紅、萬霖、王磊、聞佳、吳泳銘、吳澤明、俞思瑛、張建鋒、鄭俊芳。

截至2025年6月26日,阿里合夥人名單

阿里2023年年報顯示,阿里合夥人共有26名成員,包括馬雲及高管彭蕾、蔡崇信、張勇、戴珊、樊路遠、方永新、蔣凡、蔣芳、蔣江偉、劉振飛、邵曉鋒、宋潔、孫利軍、童文紅、萬霖、王磊、聞佳、武衞 、吳泳銘、吳澤明、俞思瑛、俞永福、張建鋒、鄭俊芳、朱順炎。

截至2024年5月20日,阿里合夥人名單

與阿里員工人數大縮水一樣,阿里的合夥人數量也進行了大縮水,這個年度阿里合夥人數量整整縮減了9人。

包括阿里元老彭蕾、前阿里集團CEO張勇、前淘天集團CEO戴珊、前阿里本來生活CEO俞永福、朱順炎、方永新、宋潔、孫利軍、前阿里集團CFO武衞已不再是阿里合夥人。

聚焦電商、AI+雲兩大核心業務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6大業務分別為淘天集團、雲智能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菜鳥集團、本地生活集團、大文娛集團。

阿里巴巴集團在2025財年的營收為9963億元,淨利為1259.76億元。

淘天集團2025財年營收為4498億元(約620億美元),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財年營收為1323億元(約182.31億美元),阿里智能雲財年營收為1180億元(約162.65億美元),菜鳥集團財年營收為1012.72億元(約139.56億美元),本地生活集團營收為670.76億元(約92.43億美元),阿里大文娛營收為222.67億元(約30.68億美元)。

阿里稱,這一財年聚焦電商、AI+雲兩大核心業務,業務實現加速增長,成為驅動阿里巴巴長期發展的兩大引擎。阿里聚焦以AI為核心的未來方向,加大對雲和AI基礎設施的投入,加速推動AI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

本年度,阿里退出了高鑫零售、銀泰百貨等資產,同時穩步提高多個互聯網平臺業務的經營效率,虎鯨文娛、高德等業務陸續實現單季度盈利。

隨着出售高鑫零售和銀泰商業,阿里業務進一步向核心電商業務靠攏。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的員工總數為124,320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為194,320人。僅僅一個季度,阿里就減少了7萬人,員工數量的減少主要是由於高鑫零售的出售及終止合併所致。

阿里指出,集團加強了多個互聯網平臺業務的經營效率提升,多項虧損業務已具備足夠強的業務基礎,正在按節奏逐步轉為盈利。我們還持續優化資本配置,以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通過退出高鑫零售、銀泰等非核心資產,實現了顯著的資金回收。這些舉措使阿里能夠更加聚焦於核心業務,並加大對AI領域的戰略性投資。

爲了反饋股東的信任與支持,2024財年,阿里派發了年度及特別股息共計40億美元,並宣佈2025財年將派發年度及特別股息共計46億美元。與此同時,在股份回購計劃下,2025財年我們回購了119億美元的集團股份,使總股本淨減少5.1%,從而有效增厚了每股收益。

阿里還稱,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對阿里巴巴來説,打造領先的AI模型,追求模型智能能力上的上限和邊界,同時建設一張具備AI技術服務能力、具備全球技術競爭力的雲計算網絡,將令集團有機會把「AI+雲」真正塑造成阿里巴巴面向未來的新增長引擎。

因此,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阿里加大三個領域的投資力度-投入AI和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AI基礎模型和AI原生應用,投入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2025財年內,阿里宣佈未來三年投入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的總額,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遞」(ID:touchweb),作者:雷建平,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