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5.35 萬元起、3 分鍾大定 20 萬台:小米 YU7 成了?

2025-06-27 09:21

小米YU7推出三個版本:標準版25.35萬元、Pro版27.99萬元、Max版32.99萬元。新車全系標配800V高壓平臺和激光雷達,續航最高835km,零百加速最快3.23秒。相比特斯拉Model Y價格有優勢,配置更豐富,強調"情緒價值"體驗,包括零重力座椅、智能生態互聯等。

千呼萬喚中,小米 YU7 終於揭開所有面紗。

前期的一系列預熱動作並未削弱外界對小米 YU7 的期待值,畢竟價格這個最關鍵的要素,到此刻才正式公佈。

針對小米 YU7 的真正售價外界眾説紛紜,雷軍也多次在微博上「打預防針」,試圖控制好預期。但最終,畢竟有 SU7 作為參考,小米 YU7 的定價還是落在了相對合理的區間內。

直接來看,小米 YU7 分為三個版本,標準版售價 25.35 萬元;Pro 版售價 27.99 萬元;頂配 Max 版本,售價 32.99 萬元。

另一個重點,雷軍宣佈,官方將限時開放 SU7 的改單通道。如果 SU7/SU7 Ultra 用户鎖單但未交付,可以通過 App 改單為 YU7。

對比其主要的競爭對手特斯拉 Model Y,小米 YU7 的價格卡位相當精準;在價格有一定優勢的情況下,又能以更豐富的配置作為競爭手段,尤其是一些具備情緒價值的亮點配置。

所以,正式上市發佈會的重點,正是圍繞「情緒價值」而來。小米 YU7 一如既往地,在細節上花了不少心思。

01 更全面的基礎體驗

在介紹發佈會上首次提到的產品點之前,我們先來快速地回顧一下小米 YU7 的基本情況。

作為一款中大型純電 SUV,小米 YU7 的長寬高尺寸為 4999x1996x1608(1600)mm,標準版的車高會相較另外兩個版本高一點;軸距 3000mm。

相較於 SU7,YU7 的基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電方面,YU7 三個版本均標配了 800V 高壓平臺,標準版、Pro 版均配備一塊 96.3kWh,由弗迪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Max 版本所用電池由寧德時代提供,三元鋰電芯、101.7kWh,快充倍率可去到 5.2C。

續航表現,小米 YU7 標準版是 835km(CLTC 工況,下同),Pro 版本 770km,Max 版本 760km。

YU7 三個版本性能表現各不相同,其中標準版是單電機后驅的配置,綜合功率僅有 230kW,零百加速 5.8 秒;Pro 版本升級至雙電機四驅,綜合功率 365kW,零百加速 4.27 秒;性能最強的 Max 版本,同爲雙電機四驅但電機性能提升,綜合功率 508kW,零百加速為 3.23 秒。

智能化方面,小米 YU7 採用高通驍龍 8Gen3 移動芯片驅動座艙系統,而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則由 700Tops 算力的英偉達 Thor-U 來驅動。

同時,小米 YU7 這一次全系標配了激光雷達, 意味着不同版本之間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將保持一致。

配色方面,除了此前公佈的四個配色外,本次發佈會小米再公佈了 5 種新顏色,讓 YU7 的車漆配色來到 9 種之多。

內飾顏色也高達 4 款,因此小米 YU7 的內外顏色組合,可達 36 種。

整體來看,YU7 的確與 SU7 基於同一平臺打造,但配置得到極大提升,基礎體驗不再是區分不同版本的主要依據。正因為如此,一些帶有「情緒價值」的舒適性配置便顯得尤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就不是「全系標配」了。

02 科技、運動和家庭場景兼顧

接下來纔是本次上市發佈會的重頭戲。「情緒價值配置」能不能「出圈」、有多出圈,一系列配置的體驗如何,很大概率會是 YU7 未來銷量高度的風向標。

車內空間

首先提到的是座椅體驗。YU7 提供主副駕雙零重力座椅可選,雷軍介紹該座椅有 12 層結構,包裹材質為 NAPPA 皮。

而后排座椅,亮點在於靠背電動可調,且靠背角度最大可達 135°,因而可帶來更好的乘坐舒適感。

另外,雖然 YU7 是運動車型,但內部空間表現還算不錯。官方數字是,其前排頭部空間為 100mm,后排頭部空間 77mm,后排腿部空間來到 73mm。

小米 YU7 車內還特意設計了一些特殊的收納空間,比如后排座椅下方的收納抽屜。雷軍表示,這是他最喜歡的設計細節之一。

空間這方面的表現,YU7 傳達出來的信息是,這雖然是主打運動性能的產品,但也能兼顧家庭場景。在這款車上,「彩電冰箱大沙發」至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比如選裝、加裝座椅平板)來達成,使其面對某些新勢力產品時,也有一戰之力。

説完空間方面的表現,接着便是另一些舒適性配置,比如隔音、防曬。

隔音的提升主要通過升級至更好的雙層夾膠玻璃來實現,針對 Max 版本,雷軍稱 YU7 的隔音表現僅比勞斯萊斯庫里南差一些,但「遠超同級產品」

SU7 上口碑頗佳的防曬能力,在 YU7 上進一步得到提升。主要的方案,包括升級前擋風和四門玻璃,讓其隔熱防曬效果變得更加出眾;而針對大面積的玻璃天幕,YU7 主要的做法,是加入 EC 感光調節功能

底盤駕控

接下來是一些「硬菜」,也就是性能、操控方面的新消息。

有關底盤方面的能力,小米 YU7 Max 得益於可調阻尼減振器、雙腔空懸的加入,順理成章地獲得了道路預瞄功能,能根據路面狀況實時調整懸架,以獲得更好的道路通過性和通行舒適性。

還有一個「彩蛋」,小米 YU7 Max 配備了方向盤可變轉向比功能,在直線高速行駛和轉彎掉頭等場景中,系統會實時調整方向盤轉向比,來提升整車的操控性。

而且,VGR 可變轉向比功能在 YU7 上是全系標配,至於「道路預瞄」功能,由於標準版沒有配備空簧,自然無緣。

智能生態

小米 YU7 的座艙體驗被快速帶過,可能是此前的一大賣點 PHUD 天際屏已經在預發佈會上介紹過,本次雷軍針對 YU7 座艙的介紹相對剋制。

當然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點,核心是小愛同學多模態感知能力的提升。發佈會上提到的應用場景,包括哨兵模式高危事件的自動標註、打通手機上的小愛同學來快速尋車等等。

另外,小米 YU7 也配置了多組外置麥克風,配合聲紋識別,車主在車外能通過語音命令來打開車輛前備艙蓋。

看到這里會發現,小米 YU7 在生態互聯上對比 SU7,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這最先體現在支持更豐富的配件上。YU7 新增了多個磁吸觸點,而小米也為更多的配件,乃至紙巾盒設計了磁吸觸點,來滿足用户的自定義需求。

小米還宣佈,已經和比亞迪、鄭州日產等企業展開生態合作,希望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小米汽車的配件生態中來。而針對蘋果用户,YU7 對蘋果 CarPlay 有更深度的整合,原生支持 Apple Music 等應用。

智能駕駛

最后來到智能輔助駕駛部分,畢竟 YU7 的主要賣點之一是全系標配的高階輔助駕駛能力。同時雷軍宣佈,小米 HAD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將在近期升級至 1000 萬 Clips 的版本,主要的變化是體驗更加「類人」。

雷軍還預告,在今年下半年小米的 XLA 大模型也將到來。據此前介紹,小米 XLA 大模型是多模態大模型的一種,能識別音頻、圖片和文字等信息。

換言之,升級到 XLA 大模型后,小米的智能輔助駕駛在理論上能擁有更強的環境信息感知能力,對真實世界的「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這樣的技術路線,和理想汽車 VLA 模型、蔚來世界模型等是異曲同工。

03 真正的「Model Y 殺手」?

最終結合價格來看,小米 YU7 比起去年發佈的 SU7,其實是一款「小米味」更足的產品——更強調性價比,橫向對比競爭對手時,「硬實力」會更加突出

這或許預示着小米 YU7 的打法可能與 SU7 不太一樣。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小米 SU7 其實沒有那麼強調性價比,其爆紅主要依賴的是產品本身的「情緒價值」。

所以,小米 YU7 以更「傳統」的打法,還能不能複製 SU7 的銷量成功?雖然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肯定的,但看完發佈會之后,我認為還是有必要打上一個「問號」。

核心問題是,YU7 當然是一個「升級加強版」的 SU7,產品定義更加出色,完成度也更高。但正因為如此,它本身帶來的突破也相對有限,發佈會上提到的一系列功能,如隔音、防曬等,本質是相對 SU7 的完善和升級。

這種程度的變化,再加上僅僅是「符合預期」的定價,能讓消費者感受到「情緒價值」嗎?

或許,3 分鍾訂單超 20 萬台的驚人成績,能證明我們的憂慮是多此一舉?

回到「Model Y 殺手」這個話題上,小米 YU7 幾乎是命題下的最終答案,結合小米目前的品牌聲量,它毫無疑問會是 Model Y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最大的競品。

反過來看,這或許是中國新造車徹底打破 Model Y 壟斷的最好機會,和最后機會。

你覺得小米 YU7,能成嗎?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