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非銀指數半年暴漲30%,ETF份額激增24億份!保險股成重倉「C位」

2025-06-26 21:13

在6月25日盤中達到2025年新高后,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指數今日有所回調。截至6月26日收盤,指數收報3795.09,年內累計漲幅超過30%。

資金正加速流入港股非銀板塊。以廣發基金旗下港股非銀ETF為參考,作為全市場唯一的港股非銀ETF,該產品以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指數為業績比較基準。

數據統計顯示,6月23-25日,港股非銀ETF單日成交額分別達到7.64億元、14.23億元、25.76億元,放量明顯。儘管成交額在26日所有下滑,但全天成交額依然超過13億元。目前港股非銀ETF份額已經超過30億份,自2025年初起份額增長近24億份,最近5個交易日,該基金漲幅超過10%。

港股非銀ETF持續吸金,重倉保險股

重倉方向上,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指數主要集中於保險行業。在前十大成分股中,香港交易所友邦保險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人保集團、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眾安在線累計權重達到82.79%,9只均為保險機構,合計權重達到65.11%。

廣發基金旗下的港股非銀ETF同樣重倉保險,其重倉的8家險企包括友邦保險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太保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新華保險中國太平,合計權重達到61.84%。

二季度以來,保險股持續上行,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在內的多隻A+H兩地上市的股票,均有明顯漲幅。

消息面上,近期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調研結果顯示,2024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余額為76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5695億元,而在2025年,有63%的機構計劃加大港股投資規模,其主要將通過港股通模式增加投資。

不過,也有專家對於市場長期走勢存在擔憂。知名經濟學家、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松祚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低利率時代,中小保險公司面臨利差損壓力,必須迅速改變資產負債結構以應對危機。消費和養老再貸款有助於提振消費,助力養老產業,但對於保險公司解決利差損沒有幫助。

「目前險資入市政策還有許多細節沒有理清楚,落實情況不理想。應該儘快理清楚政策細節,鼓勵險資做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的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向松祚表示。

新一輪政策正在不斷出臺

市場對非銀金融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券商合併預期持續,加之香港穩定幣草案的推出,均推高了市場對非銀金融的關注度。

除了港股市場,A股非銀金融板塊的行情同樣表現亮眼。6月25日,弘業期貨國盛金控3連板,湘財股份天風證券多股均上漲。

廣發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陳福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期多項政策要求深化金融市場建設、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及培育新業態,使非銀機構的增量業務存在顯著增量空間。

陳福分析稱,一方面近期設立科創成長層,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制度優化有望推動IPO擴容,這對於一級市場回暖及機構資本化業務帶來了實質上利好;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資本市場持續深化開放,統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提升了各類外資參與中國市場的便利度。

目前,新一輪金融改革政策正不斷出臺。6月26日,金融監管總局、央行聯合發佈《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及,要在未來五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綜合普惠金融體系,包括鞏固完善普惠信貸體系、保持貸款投放力度、優化信貸結構等眾多方向。

與非銀業務相關的保險端,方案指出,要指導大型保險公司按照可持續原則,在資源配置、考覈評價、會計覈算、風險管理等方面向普惠保險領域傾斜,同時在董事會下設的專業委員會中增加普惠保險戰略規劃職能。此外,還要因地制宜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同時通過優化費率調整機制,合理確定免賠額和起付線、提高賠付參數等方式,為「三農」、小微企業、特定羣體等提供質優價廉的保險產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