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中國供應鏈的穩定性是企業長期佈局的信心基石

2025-06-26 15:19

「中國是霍尼韋爾全球重要的市場之一,正成為霍尼韋爾全球創新的一個重要源泉。霍尼韋爾在中國的產品均基於中國當下和未來的需求進行開發、製造、銷售和服務。如果產品能滿足中國客户的要求,意味着也能在海外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6月25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霍尼韋爾是一家全球高科技企業,以霍尼韋爾加速器運營系統和霍尼韋爾互聯軟件平臺為依託,在世界範圍內為多個行業提供廣泛的技術和服務。目前,霍尼韋爾所有業務集團均已落户中國,上海是霍尼韋爾中國總部所在地。

余鋒向記者介紹,霍尼韋爾自2024年1月起將業務重點聚焦於自動化、未來航空和能源轉型三大領域,「這三個領域完全符合中國現在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自動化領域,霍尼韋爾主要佈局工業與建築兩大方向。針對工業領域,余鋒指出:「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已成為全世界製造工業產值、工業銷售額最高的國家。同時中國製造業也面臨企業規模擴大、設備複雜化的挑戰,且一線操作員工面臨短缺,數字化、自動化需求愈發迫切。」

他以人工智能與物聯技術為例,「通過傳感器收集數據並接入大模型,可提前預判設備維護需求,實現少人化、智能化管理,這一趨勢在中國未來方興未艾。」

余鋒還特別提到霍尼韋爾在自動化領域的戰略升級,像在流程行業,公司不僅提供硬件與軟件,更在嘗試提供管理解決方案。余鋒透露,計劃今年年內推出結合先進軟件控制技術與管理系統的集成方案,幫助中國客户在做大的同時實現做強,「已有部分企業使用霍尼韋爾的技術與管理方案后,投資回報在12個月內實現數倍增長,這讓我們更加堅定紮根、賦能客户。」

建築自動化方面,余鋒指出,儘管目前新樓基建速度放緩,但中國現有建築存量龐大,如何實現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的管理目標,必須藉助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而傳統后勤保障人力短缺與成本上升的問題,正推動建築自動化技術加速落地。

談及航空領域,余鋒表示,相信未來幾年中國民航市場還會持續增長,意味着飛機制造產業鏈、航空公司、機場等與之配套的大量細分賽道都會持續不斷地發展,隨之而來航空安全與減碳成為兩大核心命題。

余鋒還介紹,隨着全球民航市場的快速發展,機場越來越繁忙,跑道上的碰撞事故已多次出現,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這給到航空供應商霍尼韋爾創新的機會。余鋒透露,守護飛行安全的開創性新型地面預警(SURF-A)軟件正在中國及海外市場積極推廣落地。

能源轉型領域,余鋒指出,中國能源結構正從「以煤為主」向多元化過渡,「光伏、風能等綠色能源雖具可持續性,但存在間歇性問題,這使得能源混合使用與儲能需求激增,為設備與技術供應商創造了大量機會」。

談及中國供應鏈的韌性,余鋒給予高度評價:「中國的工業門類是最健全,除此之外中國供應鏈還響應及時,充足的工程師團隊更是霍尼韋爾在華發展的重要支撐。」余鋒還強調,紮根中國,必須讓客户實現增長、跟客户一起發展。

不過余鋒也指出,航空供應鏈供不應求是全球問題,需要等待時間去解決,整體來看中國供應鏈的穩定性仍是企業長期佈局的信心基石。

「中國的創新環境非常好,不管是工程師紅利,還是中國客户的多樣化要求,又或是中國健全的配套,這都是優勢。」在談及中國製造業創新時,余鋒坦言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如何深入洞察客户隱性需求,顯性需求大家都在追逐,而真正的行業洞見需要持續探索;二是創新產品尤其是一般首套設備價格較高,客户接受需要時間,這需要政府政策引導與企業共創,讓先進技術儘快落地。

關於在華投資計劃,余鋒強調霍尼韋爾作為高科技企業的特色,「投資更多集中在技術創新與管理突破,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我們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將持續加碼投資」。

(實習生邢玉珠對本文亦有貢獻)

澎湃新聞記者 邵冰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