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4:46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6月26日電(記者王小璐 馬悦然)近日,在中東地區地緣衝突有所降温后,全球能源市場隨之震盪。僅23日和24日,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累計跌幅均超12%。與此同時,歐洲天然氣市場也在24日迅速回吐此前漲幅,歐洲天然氣TTF期貨合約大幅下行,開盤下跌逾12%。
此次能源市場價格重挫主因地緣風險溢價的快速消退,但目前市場仍在博弈地緣風險是否完全解除,中長期來看,在季節性旺季過去后,供應端存在增產預期,原油或將重新回到供需寬松格局。
風險是否完全解除?
美國東部時間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佈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徹底停火」達成一致。以原油、天然氣為代表的能源價格迅速大幅回落。
「當前地緣局勢以超市場預期達成初步緩和,但伊以根源矛盾尚未解決,風險只是階段性平緩。」廣發期貨原油分析師苗揚表示,目前以色列和伊朗雙方對核心訴求的表述存在明顯差異,地緣風險仍存。
紫金天風期貨研報同樣認為,在絕對價格方面,原油三季度仍以地緣交易為主,在當前旺季和地緣溢價的背景下,強勢油價或將進一步持續。
此外苗揚認為,儘管霍爾木茲海峽未遭實質性封鎖,但潛在威脅並未根除。「伊朗實施海面信號干擾的成本遠低於全面封鎖,一旦局勢反覆,仍會擾亂區域原油海運。當前市場對此風險定價並不充分。」苗揚補充道。
但在一德期貨分析師許鵬艷看來,對於伊朗來説,自身也依賴霍爾木茲海峽出口能源。霍爾木茲海峽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伊朗的底牌,主要在於戰略威懾而非要發起實戰。
荷蘭國際集團指出,霍爾木茲海峽承載全球約20%的液化天然氣貿易,地緣政治衝擊意味着供應鏈緊張和高成本預期。該海峽的大部分天然氣都輸送到亞洲,但亞洲市場的天然氣短缺和價格上漲也會影響歐洲的天然氣貿易。
英國海上能源行業組織(OEUK)負責人戴維·懷特豪斯24日出席在英國阿伯丁召開的會議中指出,中東局勢近期出現緩和,油價出現結構性支撐:「中東事件具有全球意義。霍爾木茲海峽承載着全球約20%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如果那里發生中斷,后果將不堪設想」。
從實際貿易來看,銀河期貨原油分析師童川表示,這輪地緣衝擊前后,中東石油生產和出口並未出現顯著影響,而伊朗自身的供應也未因本次衝突發生新的變化。
未來油價重回供需寬松格局
無論市場當前如何博弈地緣風險對能源市場威脅程度,對於未來原油價格偏弱運行的判斷,市場保持一致看法。
從基本面來看,當前原油處於供需雙旺態勢。據OPEC+月報,5月沙特產量增加17.7萬桶/日,OPEC核心十二國產量增加18.3萬桶/日,OPEC+整體增加18萬桶/日。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周度石油庫存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1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1150萬桶,比往年同期的季節性平均水平低約10%。
總體來看,在中東地緣衝突平息后,原油運行邏輯再度迴歸基本面。OPEC+組織將逐步增加原油供給,需求方面,現在為美國油品消費旺季,原油煉廠日度加工量處於高位,短期內需求較多,庫欣地區原油庫存呈現出去化趨勢。
「在地緣局勢平穩的環境下,下半年供應端最大的增長動力來自OPEC+增產,而邊際損失則來自頁岩油的減產,但整體供應增量依舊較為明顯。」童川表示,未來供應端應繼續關注OPEC+后續的產量政策和非OPEC年內的增產情況。前期OPEC+成員中自願減產的8個國家已經宣佈連續3個月加速增產,並將在7月6日宣佈8月份的產量政策,繼續增產為大概率事件。
從需求來看,苗揚分析,在目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全球貿易環境緊張,影響企業投資和消費者信心,進而會抑制原油需求,或對油價形成下行壓力。
編輯:郭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