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9:30
(轉自:商圖藥訊)
6月26日,榮昌生物與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Vor Bio達成的授權交易引發行業熱議。
這一合作模式與康方生物授權Summit Therapeutics的案例具有一定相似性,二者均通過與資本型夥伴及境外上市公司合作,授權及股權相結合的合作模式,相較於傳統跨國藥企授權模式,在臨牀推進效率、資源配置與收益結構層面形成顯著差異。
在臨牀推進效率上,傳統跨國藥企授權模式常因內部體系龐大、決策鏈條宂長而迟滯創新葯臨牀進程。
據行業統計,跨國藥企從授權協議簽署到啟動海外臨牀試驗,平均耗時約9-12個月,部分複雜項目甚至超過18個月。
以某跨國藥企授權案例為例,其從獲得創新葯權益到首例患者入組耗時長達15個月,期間需經過區域市場調研、多部門預算審批、全球臨牀方案協調等多層流程。
反觀康方生物與Summit的合作,自2022年12月達成協議后,憑藉Summit創始人作為資深風投的高效決策基因,AK112項目在簽約后半年左右即啟動美國臨牀試驗。
榮昌生物與Vor的授權合作預計也將同樣展現出類似優勢,依託RA Capital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與項目管理能力,Vor公司將加速推進泰它西普海外臨牀進程,提高其海外的商業化價值。
資源配置層面,跨國藥企因管線眾多常出現資源稀釋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頭部跨國藥企平均將研發資源分散於幾十個在研項目中。2020年至2024年 ,中國創新葯授權跨國公司超過200筆交易,但能獲得跨國公司臨牀較大資源投入的項目仍屬少數。
而Summit在獲得AK112權益后,將年度預算的絕大部分集中投入該產品,推動其在2024年實現HARMONi - 2研究數據的快速披露,帶動股價一周暴漲160%。
榮昌生物與Vor的合作中,Vor同樣將泰它西普作為核心開發資產,RA Capital等資本方不僅注入近2億美元資金,更通過資本網絡引入資深製藥行業領袖讓-保羅-克雷斯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Vor公司擁有更為靈活的資本運作平臺,其市值能夠及時反映泰它西普在乾燥綜合徵,IGA腎炎,膜性腎炎等重大適應症數據讀出的價值,並通過多元化渠道持續募集資金,為泰它西普包括乾燥綜合徵在內的多個海外臨牀實驗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收益結構方面,傳統授權依賴「首付款 + 里程碑付款 + 銷售分成」的線性模式,跨國藥企憑藉全球渠道與品牌優勢佔據產品全生命周期約70%利潤。
康方生物與Summit的合作雖採用授權加股權框架,但康方生物僅持有Summit約4.2%股權,因此,AK112后續臨牀推進雖表現優異,推動Summit市值從交易前約5億美元飆升至2024年9月的231.3億美元,但康方生物仍以里程碑收入為主,股權增值收益較為有限。
而榮昌生物與Vor的授權交易則展現出更強的收益潛力,交易完成后,榮昌生物將獲得Vor公司約23%的股權。
儘管榮昌生物此次交易首付款相對較低,但憑藉授權與高比例股權相結合的模式,使榮昌生物不僅能獲取未來產品商業化收益分成,更可深度參與Vor公司市值增長紅利,從淨現值(NPV)角度看,其綜合收益有望大幅超越傳統授權模式,形成「產品收益 + 股權增值」的雙重增長曲線。
不過,此類創新模式也面臨潛在風險。康方生物與Summit的合作中,2025年2月Summit公佈與輝瑞合作計劃后,股價單日暴跌14.83%,暴露出依賴單一產品的市值波動風險。
榮昌生物與Vor的合作同樣面臨挑戰:若泰它西普臨牀失敗或商業化遇阻,不僅影響產品收益,高比例持有的Vor股權價值也將大幅縮水;同時,Vor在全球市場準入、學術推廣等環節的經驗積累,相較傳統跨國藥企仍存在一定差距。
從康方生物到榮昌生物,中國創新葯企正通過與資本驅動型企業合作,探索突破傳統跨國授權模式的桎梏。
這種以效率為核心、資本為紐帶的合作範式,不僅重構了創新葯出海的路徑,更推動行業從「技術換市場」的被動授權,邁向「價值共創、風險共擔」的主動合作時代。
未來,隨着更多類似案例的涌現,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合作規則或將被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