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7:40
(轉自:廣州市工商聯)
科技與產業動態快訊
2025年
第011期
目錄索引:
#1.首個植物功能基因組學智能問答系統PlantGPT問世
#2.中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富含神經調控因子的雞尾酒水凝膠
#3.文遠知行與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三方簽約
#4.廣汽傳祺聯合華為首次實現機場出發層VPD技術試點
#5.首箇中馬「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廣州啟動建設
#6.全球首次,我國實現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
#7.腦機接口技術重大突破:可使漸凍症患者重新説話、唱歌
#8.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研發成功,實現類腦導航
#9. 宇樹被曝C輪融資落定:中國移動、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吉利共同領投,估值超100億
#10.百度地圖全球首發司機智能體,支持自由指路、路線記憶等
#
廣州成果
01
首個植物功能基因組學智能問答系統PlantGPT問世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劉耀光院士、祝欽瀧研究員團隊聯合清華大學,開發出植物功能基因組學專家問答系統PlantGPT,相關成果發表於《先進科學》並獲高亮推薦。
PlantGPT融合檢索增強生成技術與大語言模型微調方法,基於超6萬篇植物研究文章摘要,10萬余個問答對優化模型,精準回答專業問題,克服大語言模型「幻覺」問題。該系統為植物科學研究提供全新AI輔助工具,可普及農業知識、助力新手入門、支持資深研究者決策。其開源、易遷移且持續更新,提升研究效率與知識傳播效果,為創建專業Agent提供支撐,標誌人工智能在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目前PlantGPT免費在線服務,未來擬拓展至合成生物學等更多領域應用。
02
中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富含神經調控因子的雞尾酒水凝膠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潘光錦團隊開發出新型雞尾酒水凝膠,可促進人源功能性中間神經元再生,用於腦損傷治療,相關成果發表於《高級研究雜誌》。
針對人源神經前體細胞用於腦損傷治療時面臨的存活率低、分化不明確等難題,團隊通過優化水凝膠組分與交聯條件,構建出仿生性三維支架水凝膠系統。該水凝膠能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環境,提升神經前體細胞的黏附、生存與分化能力。這項成果為腦皮層損傷的細胞替代治療提供了新理論與策略。
03
文遠知行與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三方簽約
文遠知行6月16日宣佈,與迪拜道路與交通管理局RTA及優步Uber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將合作在迪拜落地部署商業化Robotaxi出行服務。
該服務將於今年內上線Uber平臺,首批Robotaxi將進行有安全員的商業運營和純無人測試,2026年第一季度實現純無人商業運營。目前,文遠知行與Uber已在RTA指導下,在迪拜啟動Robotaxi路測工作。
04
廣汽傳祺聯合華為首次實現機場出發層VPD技術試點
6月14日,廣汽傳祺聯合華為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首次實現了」出發層泊車代駕VPD(ValetParkingDriving)」技術試點,這是全球首個機場出發層就能使用VPD的技術試點。
白雲機場對出發層道路以及停車場道路進行了改造,在廣州市相關部門指導下,經過各方努力,出發層VPD技術試點得以順利落地,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向往M8乾崑成為首個試點車型。未來,M8乾崑的車主將能率先體驗機場出發層VPD帶來的便捷出行。
05
首箇中馬「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廣州啟動建設
6月14-15日,中國-馬來西亞油脂加工與安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暨未來食品科技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由暨南大學和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共建的中國-馬來西亞油脂加工與安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於去年10月獲中國科技部批准建設,是第四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也是我國首箇中馬「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聯合實驗室將憑藉生物製造技術,提升棕櫚油營養價值和產業附加值,為馬來西亞可持續發展及我國糧油安全、國民健康助力,並深化中馬在油脂加工與安全領域的合作,建成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促進中馬國際科技合作交流與人才培養。活動現場,聯合實驗室還與國內多家食品行業龍頭企業簽約,將開展合作共建,打造成果轉化基地。
#
中國力量
06
全球首次,我國實現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
據中船集團6月19日消息,七一一所自主研製的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OCCS)系統在14000TEU大型集裝箱船上,與上港集團成功合作完成全球首次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LCO₂)接卸作業。
面對國際海事組織淨零排放約束,船舶碳捕集技術是航運業脱碳關鍵。七一一所研發的系統實現二氧化碳綜合捕集率超80%、純度達99.9%。此前船岸卸載模式對港口設施要求高、靈活性不足,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成為海上碳轉運難題的破局關鍵。
#
科技前沿
07
腦機接口技術重大突破:可使漸凍症患者重新説話、唱歌
據外媒NewAtlas6月14日報道,腦機接口技術迎來一項重大突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發的新型植入系統,讓一位癱瘓患者不僅能順暢説話,甚至還能借助電腦「哼唱」旋律,幾乎沒有任何延迟。
研究團隊在一位漸凍症患者身上試驗了這項技術。通過在大腦中控制發音的區域植入四組微電極陣列,系統能實時捕捉説話時產生的神經信號,再結合低延迟處理和AI解碼模型,將這些信號同步轉化為語音,在揚聲器中播放。
這項技術並不是在「讀心」,而是識別出患者嘗試發聲時大腦發出的運動指令。系統合成出的聲音與患者本人極為相似——這得益於在其發病前錄製的語音樣本訓練出的聲音克隆算法。
08
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研發成功,實現類腦導航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團隊開發出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LENS,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機器人學》。該系統模仿人類大腦神經運作,實現類腦導航,能耗不足傳統系統的10%,為機器人位置識別設立低能耗標準。
LENS系統結合脈衝神經網絡、「事件相機」與低功耗芯片,通過獨特算法,利用仿生硬件實現高效數據處理。在應用層面,LENS系統可用於物流配送、災難救援等場景,也適用於無人機、深海探測器等前沿領域。隨着技術優化,其或將成為下一代智能機器核心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
#
名企動態
09
宇樹被曝C輪融資落定:中國移動、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吉利共同領投,估值超100億
6月19日媒體報道,宇樹科技已於近期完成了去年底開啟的C輪融資,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和吉利資本共同領投,宇樹的大部分老股東跟投。宇樹投前估值目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今年1月初,中國移動、螞蟻和一些大型產業方就在積極洽談,幾家主要潛在投資方計劃出資1億-3億元不等。而進入今年2月后,宇樹C輪投后估值逐漸上漲,融資結構也相應變化。今年上半年,宇樹部分老股交易的估值已超過150億元人民幣。熟知宇樹科技融資事項的人士對媒體表示,「融資最近確實完成了」。
10
百度地圖全球首發司機智能體,支持自由指路、路線記憶等
6月14日,百度地圖官方發文宣佈全球首發「司機智能體」,號稱「上路即自由」。據介紹,百度地圖「司機智能體」支持自由指路、路名定製、偏好路線、多點規劃、路線記憶、路線查詢、百科問答等功能。
另外,百度地圖「司機智能體」還支持隨時下達左轉、右轉或掉頭指令,改變路線規劃;支持靈活調整行程計劃,按需變更行駛路段方案;支持用户自由規劃想行駛的地點和線路,並按照路名規劃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