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有人噴完是肚臍眼臭味有人是奶香」,打工人花3元買瓶「信息素香水」自測體味?

2025-06-26 19:10

香水界又來新角兒了:ABO信息素香水

一般香水靠疼痛青春式名字和文案喚起你無限遐思,靠花里胡哨的包裝設計誘你見色起意;而信息素香水,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沒有精雕細琢的文案,沒有通感疊加隱喻的名字,賣的恰是於你最熟悉卻又最神祕的味道——

你自己的味道。

更具體地説,這種香水能讓你「信息素」的味道擴散出去,主打一個千人千味、獨一無二、AO分明。

有人已躬身入局,有人還疑竇叢生,什麼ABO,什麼信息素,嘰里呱啦説啥呢?你身上到底有誰的香水味,將你酷烈或温柔來分類?

原來我聞着竟是這樣三分冷峻、 三分清別、四分風流倜儻

香水的價值常常在於文案、在於設計、在於品牌,偶爾也可以在於味道;而信息素香水的價值,類同性格測試、近似玄學看相,它們都面向一個問題:我到底是個啥人?

點開信息素香水的評價區,你會發現買家們已經完全沉浸在對自我和親朋的嗅覺剖析里了。

有人發現自己和對象的信息素十分般配:「我剛噴上是茉莉香,靜置一會兒又像雨后青草的味道,應該是小O吧;男朋友的信息素是木質香加皮革味,還有一點菸草的氣息,包是猛A的。」

有人慶幸自己是香的:「好消息,沒有臭臭怪味,像摻了奶味的肥皂。」

當然也就有人驚覺自己是臭的:「像肚臍眼里摳出來的髒東西的味道,試了試噴腳丫,變成老滷的味道,聞着聞着就下單了滷菜外賣。」

有香有臭,有A有O,香和臭變幻莫測,A和O相伴相生,這不比藍風鈴、英國梨、柑橘檀香天竺葵有意思多了。

所以ABO、信息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吸引人按這個標準給自己歸類?

信息素(pheromone,也即「費洛蒙」)本身是一個生物學術語,是一種由生物個體分泌到體外的物質,能夠被同物種的其他個體通過嗅覺器官察覺,並因此表現出某種行為、情緒、心理或生理機制的改變。

信息素一詞源於希臘文的「φέρω」(意指「我攜帶」)與「ὁρμή」(意指「刺激」),合起來是「我攜帶刺激物」的意思。

一度引熱議的「費洛蒙香水」以促進「生理性喜歡」為賣點 

后來這個詞遇到了ABO世界觀,可謂天雷勾地火,刺激無處躲。

ABO世界觀最早起源於歐美同人創作圈,給人類賦予三種階層分明的「第二性別」——Alpha、Beta和Omega,與生理性別並存。針對這三種性別,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簡易版解釋:Alpha通常是領導者和支配者,類似朱亞文,現在熱搜上常掛着的「姐姐好A」「哥哥好A」就是這個A;Omega通常被視為社會中的弱勢羣體,較為柔弱可欺,可代入黃軒;Beta則是普羅大眾,張力有限,這塊目前白客是權威。

圖源:抖音@我的偶像巨頑皮 

信息素在ABO世界中經過了誇張化處理,是傳遞情感、慾望和身份信息的關鍵元素,也是一個巨大的刻板印象集散地。

Alpha的信息素可以是跟「霸總」強相關的一切味道,如烈酒味、雪茄味、冷杉味(為什麼沒有鈔票味?);Omega的信息素大多清新甜美且帶一絲易碎感,如牛奶味、水果味、花香味;Beta的信息素則比較日常、温和、基本聞不到,比如紙張的味道、海鹽的味道。

説到底人類最有興趣瞭解的還是自己。當賣香水的店家告訴你,一樣的液體卻能煥發出不同的香氣,誰又不好奇自己到底是翻手爲雲覆手為雨的Alpha,是人間魅魔Omega,還是半夜被Alpha叫去給Omega治病的老好人Beta?

體味擴散器嗎,有點意思。 於是我們買了一支回來試試。 

信息素香水已經遍佈各大電商平臺,不乏成交數破萬的。它們大同小異,造型上像小尺寸的吊瓶,上面貼張白紙黑字的標籤,看得出來走極簡風;價格比起香水更接近花露水,2ml的小支裝三四塊錢就能買到,30ml的大支裝也能低於20塊拿下;至於品牌就別糾結了,都是小眾私房手調自制,滿滿的匠人精神。 

我遂斥資6.85元購入5ml。

標籤上的油墨很容易掉

到貨之后往手腕上一噴,一陣濃郁的酒精味率先猛烈襲來,兩分鍾后,變成了一種混雜柑橘和馬鞭草的味道,像放在大理石桌面上的洗手液。顯然我不是打小奶嗝的O,更不是大馬金刀的A,應當説恰如其分的就是那個去茶水間接半杯熱水再摻半杯冷水的普通同事B,偶爾充當主角們恨海情天的背景板。

然后我火速讓編輯部所有人都噴上。噴在嘴嘴身上是發甜的果香,到肘子那兒倒有明顯的玫瑰氣,胖兔聞到了一種非常熟悉的木質調,橘總皺眉:「我的怎麼一股脂粉味兒?」

我們都體會到了信息素香水成為一款團建破冰遊戲的潛力——先每個人都噴上,再互相嗅手腕,對比一番,點評一番,會議室里一時充滿快活的空氣。噴上信息素香水,人類卸下偽裝,「這不就是我家小狗在公園跟同類社交的場景?」

直到這擴散效果強、留香時間長的產品讓所有人的「信息素」開始在密閉空間內打架,快活的空氣變成稍顯嗆鼻的空氣。

然而這款產品天才就天才在,哪怕你聞着不高興、不舒服、不滿意,竟也沒什麼抱怨的立場。

且不説好聞與否本來就因人而異,遇上信息素香水更是無處申訴,人賣家早就說了:「聞出來的一切味道與產品無關,產品的唯一作用僅僅只是放大。」言下之意,你要覺得難聞,只能拿自己是問。

可是且慢,噴之前在場無人相信這香水真能做到誰噴上都不一樣,噴之后還真每個人都品出了點微妙差別。

難道説,還真有所謂「擴大你的信息素」這樣的神奇效果?

再百轉千回的香評,也比不過一句「獨屬於你的味道」?

我試圖從成分表入手,運用科學知識對味道差異做出一個客觀分析,卻發現這很難,因為信息素香水真的有在把神祕進行到底。

不同於等閒香水要寫出800字小作文從前調、中調、后調、靈感來源、研發故事等等角度賞析其香氣之底藴深厚、回味悠長,信息素香水的詳情頁對ABO的科普都多過對香水的介紹,強調「僅擴大體味」的免責聲明都長過對創作過程的披露。

對成分的全部介紹最多隻有一句:原料僅有降龍涎香醚。

耳熟。

法國沙龍香品牌佩槍朱麗葉,2010年推出一款「非香水」(Not A Perfume),賣點就是「千人千香」,號稱是「專屬於你的信息素放大劑」。2020年佩槍朱麗葉進入中國市場,「非香水」被品牌選為當家花旦重點宣傳,併成功吸引了關注,成為很多人知道佩槍朱麗葉的起點。

其奧祕説來也簡單,就是只使用降龍涎香醚一種香料。

2018年入行的在職調香師子墨告訴我,降龍涎香醚在調香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説90%以上的高級香水,配方里都含有這個原料」。這種原料早年間在業內有一個代稱是「404定香劑」,所謂定香劑,作用在於使香料成分揮發均勻,防止快速蒸發,延長留香。

主打「你本來就很香」的產品為什麼要讓這個通常是配角的原料挑大樑?

子墨表示,香水在不同人身上散發出的氣味本來就會有微妙的差別。這和人體上的變量有關:皮膚的pH值,甚至一些微生物,都可能對擴散出來的香氣有影響;温度的影響更顯著,體温越高,香氣擴散越強,反之越弱。

降龍涎香醚很適合用來凸顯這種微妙的差別。「它恰好就是幫助留香的原料,會把你身上殘留的味道,比如沐浴露或身體乳的味道,給散出來。」

更加天賦異稟的是,降龍涎香醚本身的味道就很接近(理想中的)體味。「它是龍涎的味道,加上一點温和的木香、一點細膩的麝香,整體比較有‘動物感’,噴在身上聞起來,會覺得温暖、舒適,會覺得比較像體味。」子墨解釋。

信息素香水被認為是模仿「非香水」

這樣一瓶每個人噴上好像都不太一樣,又彷彿就是本人散發出來的味道的香水,要做出來似乎並不難——隨便哪個電商平臺上搜搜,都能輕易找到降龍涎香醚,「純度99%,歡迎試用」。

不要説香原料,直接買香精也是手到擒來。子墨透露,香水就是香精稀釋后的產物,「只要往香精里兑一定量的酒精和水,還有遮光劑、抗氧化劑之類的,或者最簡單的,只兑酒精,就能做出很完整的香水了」——酒精揮發性很強,能載着香氣往外散。

全球四大香精香料公司(奇華頓、德之馨、國際香精香料、芬美意)的香水香精靜靜陳列在商品列表里,好整以暇,待價而沽,便宜的200多塊就能買到一公斤,貴的能到上千上萬。

出乎我意料的是,降龍涎香醚並不是便宜的那種。「算是合成原料里比較貴的」,子墨説,比它更貴的基本就剩產率很低的天然原料,和一些香氣強度特別大的合成原料。

在網上,2克99%降龍涎香醚晶體能賣到二十多元,10克就要一兩百。雖説這是尚待稀釋的原料,可仍遠遠超出了我對信息素香水成本的揣測,畢竟我買的那瓶,5ml只賣6.85元,包郵。

子墨分析,成本要壓低,一來是控制香水濃度,濃度低了成本自然就低了,二來私人作坊可以免除很多大品牌逃不掉的支出

她掰着指頭給我數:「首先大公司研發很花錢,要經過很多很多輪測試,過程中會消耗原料,其次是養調香師的錢,再加上採購原料、維持工廠供應鏈運轉的錢,以及庫存壓力也要算進去。」

除了這些之外,子墨猜測,小作坊也許還能鑽一個大品牌鑽不了的空子。依照國家規定,香水屬於化粧品範疇,需要進行化粧品備案;而如果把香水宣稱為織物噴霧或室內噴霧,總之理論上並不接觸皮膚,就可以省掉備案流程和當中耗費的人力財力。

某信息素香水和某品牌香水的參數信息

門檻不高,難度不大,一味原料打天下,架不住「香水盲盒」就是有誘惑力。主打「千人千香」、追求「這就是你本來味道」的香水,這些年就沒停過。

除了佩槍朱麗葉的「非香水」,美國美護品牌Glossier,也推出過爆款香水「You」。

命名背后的營銷理念昭然若揭。雖説You成分很多,前中后調一個不少,但「讓體驗完整的最終香味,是你」,更具體地説,是你皮膚上的油脂、温度、氣味殘留,讓這瓶香水在你身上聞起來就是和在別人身上聞起來不一樣。

You在2017年面市,很快走紅,官方曾稱每20秒就有一瓶售出。因為太成功,Glossier后來還在原版香水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款名為Impressions of You的擴展產品。

不過「以我的香詮釋你的信息素」式香水,雖然能出爆款,卻也常被吐槽是智商税、割韭菜、噱頭大於實際

消費者對「非香水」的評價(圖源:香水時代)

要我説,這些吐槽還是説早了,當信息素香水終於套上命運般的ABO世界觀,你才知道啥叫會搞噱頭——前輩們一味拿消費者對彰顯獨特個性的執念做文章,而疊上ABO這重亞文化buff的信息素香水,還拿捏了大家對羣體認同的依賴。

你是你,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你還可能是一個大猛A,一個小萌O,或一個淡淡的文藝B。

對獨異性和歸屬感的向往從來相生相伴、相輔相成,我們希望自己和別人不同,卻也害怕和別人真的特別不同。再追求獨特個性,也會想找到同類以獲得安全感和信念感;越是身處芸芸眾生中,越是想要一個「身份」,證明我跟你們不一樣,我跟他們纔是一撥兒的。

香水小作坊的商品列表寫滿了對人性的參悟。賣ABO信息素香水的店家,通常也會賣16型人格MBTI香水、以熱門電視劇為靈感的香水(比如韓劇《鬼怪》)、以暢銷書為靈感的香水(比如《被討厭的勇氣》)。

INTJ的香水slogan是「宇宙旁觀者」,ISTJ領悟「枷鎖給我自由」,ENFJ呼號「我偏要做不熄的野火」,ESFJ有「柔軟的殼」。

真的好奇了所以也買了一些 

香水賣的從來不是氣味本身。氣味是符號,「咯噔文學」是引導,藉此我們豐滿對自己的想象。

從這個層面上説,香水和人格測試本就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可以提供快速、明確的自我認知,都可以作為簡便、高效的社交貨幣,都在向自己也在向他人回答:我到底是個啥人。

如今兩相結合,獨特性和歸屬感雙管齊下,信息素香水還是太會做生意了。

封面圖源丨小紅書@是鹽粒兒不是鹽粒

參考資料: 

1.數英Digitaling,《獨家專訪 | 香水之戰中, 佩槍朱麗葉如何將海外的「女權故事」帶到國內?》,2022.02 

2.AirMail, That’s So You, 2024.11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作者:大稚,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