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7:10
轉自:貝殼財經
食品安全是食品行業的命脈,一旦失守,便難收復。在過去的五年間,食品行業穩中向好,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從政府相關部門到生產企業,各方在積極應對挑戰的同時,通過強化食品安全管理、創新發展模式,實現了自身成長與突破,併爲行業注入了正能量。
近年,一些食品飲料企業依舊出現了食品安全、虛假宣傳等方面的問題。在抽檢方面,牛奶生產企業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麥趣爾」)在生產過程中超量使用添加劑登上熱搜;老牌瓜子品牌「三胖蛋」一批次南瓜籽因過氧化值不合格被通報;燕麥生產企業西麥的一批次燕麥片曾因黴菌超標而不合格。
在日漸火熱的直播電商平臺,虛假宣傳的問題頻頻出現。例如,合肥三隻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三隻羊公司」)帶貨月餅、牛肉卷等產品因虛假宣傳被立案調查;網紅辛巴帶貨的「尖鋒食客」螃蟹被消費者反映解凍后全是黑水一事,被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列入《2025年春節消費維權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輿情分析報告》。
此外,隨着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關注,一些食品企業將註冊商標當產品包裝使用,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也登上熱搜,「壹號土豬」、白象「多半袋」、「千禾0」等問題受到關注。
食品安全是食品行業發展的永恆主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在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但行業整體穩中向好的情況下,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必須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政府部門與企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消費者也需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共同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
關鍵詞:食品抽檢
麥趣爾被罰掉兩年淨利,西麥黴菌超標
抽檢在食品行業是保障食品安全、規範市場秩序、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它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也對食品行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着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抽檢工作也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行業變化。
麥趣爾純牛奶檢出丙二醇事件可追溯到2022年6月27日,當時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國家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系統平臺推送的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市場監管局檢驗報告,檢驗結論為麥趣爾2批次純牛奶含有食品添加劑丙二醇,為不合格食品。6月28日,昌吉市市場監管局對麥趣爾立案調查。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2年7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要求新疆市場監管局嚴查麥趣爾純牛奶檢出丙二醇問題》通報,「經初步調查分析,麥趣爾純牛奶中檢出丙二醇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香精所致」。在最終調查后,昌吉市市場監管局認定,麥趣爾構成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的違法行為,決定對麥趣爾沒收違法所得360154.88元,沒收全部不合格純牛奶產品,罰款73151000.72元。財報顯示,麥趣爾2020年、2021年淨利潤分別為5275.08萬元、1845.75萬元,此次罰款相當於其一次性賠掉近兩年淨利潤。
除了麥趣爾,知名肉製品企業雨潤也曾被通報。2022年11月,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1批次標稱廣元雨潤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雨潤」牌勁火腿(240克/袋,2022/7/10)菌落總數超標。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市場監管局表示,經對該企業產品運輸過程調查,發現當事人委託的運輸企業在運輸途中温度超過了冷鏈管理規範和實物標籤上標識的温度,也不符合當事人委託運輸合同的約定,該批次的產品不合格原因為運輸環節造成。燕麥行業的知名品牌西麥也在2024年9月被通報,1批次河北西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高鈣牛奶燕麥片被抽檢出黴菌超標。
網紅品牌、作為巴彥淖爾市知名商標的「三胖蛋」1批次鹽焗味南瓜籽因過氧化值不合格被通報。天津市紅橋區市場監管局信息顯示,2020年4月10日,該局接到中國商業聯合會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天津)發送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結果通知書》《檢驗報告》(NO:SC19120000113900247),天津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西青道分公司銷售的「三胖蛋」1批次鹽焗味南瓜籽(2019年10月14日 160g/袋),經抽樣檢驗,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項目不符合相關標準。
關鍵詞:直播帶貨
直播間頻現虛假宣傳,多位網紅牽涉其中
近年來,直播帶貨成為電商行業不可忽視的力量。與此同時,直播帶貨領域問題頻發,多位知名主播因涉嫌虛假宣傳等問題「翻車」。瘋狂小楊哥(張慶楊)、辛巴、東北雨姐等網紅因直播帶貨問題受到關注,並受到處罰。
2024年9月17日,合肥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在「合肥高新發布」微信公眾號發佈情況通報,對三隻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三隻羊」)在直播中涉嫌誤導消費者等行為立案調查。據瞭解,直播過程中,瘋狂小楊哥稱其帶貨的美誠月餅是「高端月餅,香港月餅」,里面有黑松露原料,經米其林大師調製。然而,據多名代理商爆料,美誠月餅在中國香港並未開設門店。網友曬出的產品包裝信息顯示,這款美誠月餅印有「香港美誠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字樣,品牌運營方為「廣州市美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方有兩個,分別是廣州市美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美誠食品有限公司,並非香港生產。此外,三隻羊受湖北鮮多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多裕」)委託,直播推介「澳洲谷飼牛肉卷」,鮮多裕提供的推介信息宣稱該產品為原切肉。三隻羊在未獲取原切肉檢測報告的情況下,仍根據鮮多裕提供的信息進行推介。鮮多裕實際發貨的肉品為調製肉。
對三隻羊直播帶貨問題立案調查十天后,合肥發佈情況通報。通報顯示,依據《行政處罰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規定,擬決定對三隻羊公司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894.91萬元。2025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聯合調查組發佈通報稱,2024年10月11日,三隻羊公司足額繳納了罰沒款6894.95萬元。對「香港美誠月餅」「澳洲谷飼牛肉卷」等涉案產品,已累計賠付2777.85萬元,並繼續按照應賠盡賠原則,執行退一賠三標準,做好退賠工作。
除了瘋狂小楊哥,東北雨姐直播帶貨的紅薯粉條沒有紅薯成分卻宣稱原料為紅薯,最終被處罰及封號處理。2024年10月12日,遼寧省本溪市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對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的調查結果並表示,其直播推廣的紅薯粉條送檢樣品未檢出紅薯源性成分,檢出木薯源性成分。雨姐傳媒屬於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行政處罰,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同日,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對風波中的生產企業朝陽縣六河粉條製造有限公司的調查結果,責令六河公司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71.76萬元。
同爲網紅的辛巴及其公司,也曾因虛假宣傳問題被處罰。2020年11月,職業打假人王海質疑辛選旗下主播「時大漂亮」推銷的燕窩是糖水。在此之后,辛巴承認,「時大漂亮」在直播間宣傳的茗摯品牌燕窩確實存在誇大宣傳的成分。同時,辛巴進行先行賠付,對受影響的用户共計賠付超過6000萬元。2020年12月,廣州市市場監管局以「存在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等為由對和翊公司(辛巴方)罰款90萬元,對融昱公司(品牌方)罰款200萬元。此后,辛巴個人賬號被封停60天。今年上半年,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顯示,辛巴相關公司辛選集團關聯公司廣州辛選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虛假宣傳違法行為,被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75萬元。主要原因是,廣州辛選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快手平臺直播間為合作方推廣「合普諾愛畢可」「愛樂倍佳艾必可」「九芝堂(維權)艾草三伏貼」等產品。消費者通過直播間鏈接跳轉至合作方在快手平臺開設的店鋪購買上述產品。當事人(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在商品賣點卡宣傳內容之外,存在誇大宣傳、虛構商品功能性能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違法行為。
關鍵詞:商標誤導
用註冊商標玩「文字遊戲」
消費市場中,一些企業利用商標打起 「文字遊戲」,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今年以來,從千禾味業 「千禾0」商標被指與「零添加」概念混淆,到壹號食品將「壹號土」商標與商品名連用,誤導消費者以為是「壹號土豬」,再到白象食品「多半」系列方便麪名稱與實際淨含量不符,多個事件引發熱議。
這些事件中,企業看似合理使用註冊商標,實則在宣傳上暗藏玄機,引發消費者對虛假宣傳的質疑。律師明確指出,此類易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損害消費者權益,商標使用與市場宣傳的規範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
今年3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其中包括千禾味業的「千禾0」系列產品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檢測結果顯示,該款醬油鎘含量為0.0110mg/kg,雖然符合國家標準,但引發了消費者對千禾產品的質疑。有消費者稱,上述醬油產品上標有「千禾0」商標,其命名方式易與「零添加」概念混淆。
千禾味業也在3月21日發佈聲明稱,媒體報道的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檢出「鎘」來源於原料,公司使用的原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千禾0」是公司的註冊商標,其系列產品是零添加產品,有嚴格的生產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食品添加劑。該系列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為。
3月底,有消費者發現,壹號食品在官網、門店招牌上,將「壹號土」商標與豬肉等商品名稱連用,遠看以為是「壹號土豬」,仔細看才發現是「壹號土®豬」,有消費者認為,這種情況是品牌在虛假宣傳,蹭「土豬」流量。對此,「壹號土豬」品牌所屬公司壹號食品迴應稱,公司既有「壹號土®」商標,也有「壹號土豬®」商標。近年來,豬肉產品基本全部使用了「壹號土豬®」圖形標識。同時壹號食品表示,目前「壹號土豬」採用的豬肉,均是以地方豬種兩廣小花豬為基礎資源開發的豬肉,不存在欺騙消費者的情況。
6月初,有網友發現,自己購買多次的白象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產品包裝上顯示「多半」為註冊商標,質疑企業「在宣傳上玩文字遊戲」。對此,白象食品客服迴應稱,「多半」確實為商標,產品具體克重以包裝上顯示的爲準。在社交平臺,該事件登上熱搜第一。有網友發現,「多半袋/桶面」在淨含量上並沒有多半,僅多了1/5到1/4。新京報記者在多家平臺、市場發現,白象此類方便麪產品還包括「多一半」「多半」等,麪餅重量均不符合「加量一半」。6月4日晚間,白象食品緊急發佈聲明稱,「多半」商標申請註冊的初心是爲了與常規分量產品做區分,便於消費者選購,將盡快調整「多半」產品的包裝。
律師表示,消費者對其購買的商品特點(包括實際重量)享有知悉真實情況的權利,容易引起消費者誤解甚至具有欺騙性的商品包裝用語,涉嫌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所禁止的引人誤解的宣傳、廣告或虛假的宣傳、廣告,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能面臨消費者的投訴、索賠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郭鐵 王思煬 劉歡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