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6:20
「夢女皮下不好看,mjg會介意嗎」,「你是從哪個瞬間發現mjg就在身邊的」,「特別渴望和mjg肢體接觸,每天都很難受怎麼辦」……
「Mjg知道你是超絕擺爛人會是什麼想法」,「當他撞見你DIY,mjg的反應」,「你mj最想的吃蘋果場景、狀態、芝士」……
在社交平臺輸入「mjg」這個神祕詞條,一個更神祕的世界便隨之打開。藉由各種縮寫與emoji組成的黑話,少女傾訴着最隱祕的苦悶與甜蜜,細看很多還是午夜場內容。
誰是mjg?不是馬嘉祺,也不是哪個揹着咱中老年人走紅的圈層頂流,而是「夢角哥」的首字母縮寫,即心儀的男性角色(若是女性角色就是夢角姐/mjj)。其背后,則是「夢女」這樣一個日漸壯大的亞文化圈層。
「夢女」源自日語「夢女子」,指幻想與男性發生互動的女性。在原義中,夢的對象多為ACG虛擬角色,互動不限於親情愛情友情。來到國內,這種互動則多指愛情,夢的對象性別不限,並且不再侷限於IP角色,也可以是真人明星、網友OC(原創人物)。
不變的是夢女對這種想象關係的認真程度。夢女們戀出了行動力、愛出了排他性,造就了乙遊的超高流水與谷子經濟的火爆,也引發了玩家打女主、賽博跳大神種種抽象事件。
不過,同爲「孤獨經濟」想要捕獲的羣體,成熟夢女(25+)與低齡夢女(12-18)又有不同。成年人選擇明碼標價的虛擬戀愛,看重的是這種關係的絕對可控與悦己至上,想在疲憊生活中省心省力。
而低齡夢女的行為背后,是青春期特有的壓抑與幻想、迷茫與躁動。她們主動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邊界,偏要在不可控中沉淪、在自虐中戀痛,用纏綿的情緒和代償的消費來排解——當然也是餵養,這磨人的「夢女病」。
當夢女既要用接近傳統婚戀的標準來對待這份關係,又不能完全對戀人的「看得見摸不着」感到釋懷,戀物替代是最易想到的解決方案。
在小紅書搜索「夢女陪伴好物」,會跳出不少高贊筆記。清單列得琳琅滿目:谷子、抱枕、各種材質的娃娃,定製對戒、印象香水、主題手鍊……角色同款同尺碼的衣服,甚至同色系文具也算,主打一個沒有聯繫就用想象搭橋,創造聯繫。
在過去幾年的谷子經濟崛起中,夢女做出了不少貢獻。而如今AI走向大眾消費,日漸成熟的AI陪伴賽道也要來分一杯羹。
AI聊天出現后,原本由真人提供的語C服務有一部分轉向了AI。從垂直的貓箱、築夢島到綜合性的豆包,凡是支持創建智能體的地方,就有人在復刻夢角。Deepseek也可調教AI玩角色扮演,在此基礎上還出現了人設指令代擬、部署ds到微信等新商機,價格通常在幾十塊不等。
除了民間自制,也不乏廠商旗幟鮮明地瞄準夢女羣體。來自韓國、日前躋身亞洲AI App創收效率榜首的LoveyDovey就是基於東亞夢女文化設計,在Kpop粉圈率先闖出名堂。
日前獲得種子輪融資、號稱已積累5萬DAU的中國產品獨響也逐漸明確定位,在B站、小紅書與二次元夢女打成一片。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些上來就愛得狂野的同類AI陪伴產品不同,這兩家都有意模擬現實中的情感進程,側重人設穩定與循序漸進。
LoveyDovey設定了「熟人-朋友-心動-戀人-結婚」這樣的好感度階梯,用户需慢慢攻略。獨響則採用朋友圈形式,用户寫下心事,等待選定的角色前來評論,一來二去增進感情。用創始人王登科的話説,這是以頻率換質量,希望用户與AI建立「深度、長期的情感鏈接」。
然而APP怎麼模擬現實,那也是虛擬的。要説現實,有什麼能比握在手里感覺更現實?繼兒童向的AI陪伴玩具冷了熱、熱了冷之后,今年上半年,「夢女對話機」、「夢女掛件」、「角色對話芯片」這類AI夢女硬件也扎堆涌現,甚至已經走過了拔草避雷環節。
簡單來説,這些產品就是通過大模型與聲線復刻,將虛擬戀人從手機挪到了硬件里。細究下來問題不少:無授權,隱私問題,質量參差不齊,以及溢價嚴重。除了少部分團隊能夠做到技術自研,許多就是給小智AI一類的開源項目套個概念,轉手就將80塊左右的東西賣到100-300。
面向女性的AI陪伴玩具目前並非沒有細糠,只是一來尚未形成潮玩IP,沒啥羣眾基礎。二來定位與定價較高,千元都算便宜的。
相比之下,夢女硬件雖然簡陋,市場卻是現成的。而且真切中了一些低齡夢女的痛點:價格友好,零花錢就能買;自由度高,可用於改造手頭的谷子、娃娃;獨立運作,方便了會被收手機的學生黨……急消費者所急,能賣動並不稀奇。
Deepseek剛出來時,例行引發了「被AI搶飯碗」的焦慮,文字工作者也被波及在內。半年過去,事實證明,起碼在伺候甲方、滿足諸多合理與不合理需求方面,活人依然不可替代。夢女消費也是如此,AI能24小時在線又如何,總有些體驗是活人才能提供的。
經典人機戀影片《她》中,男女主逐漸不滿足於靈魂交流,嘗試借另一個女孩的身體解觸摸之渴。當時看來頗為炸裂,殊不知十幾年后,電影就照進現實,cosplay這項二次元老傳統與夢女市場碰撞出了「cos委託」生意。
簡單來説,就是借coser(多為女性)的身體,夢女得以讓夢角降臨現實,與自己來一場私人訂製的浪漫約會,價位從幾百到數千不等。在此基礎上還出現了成人向的「國乙夜場」。夜場顧名思義,只不過提供服務的是女性cos的乙遊男主。
在cos委託中,相處的一切環節、細節都由委託人(又稱「單主」)制定,coser(又稱「委託老師」)會盡力配合。
「cos委託」貼心固然貼心,但太像自己哄自己。新晉崛起的「夢向占卜」則突破了這一點,讓一談戀愛就六神無主的少女能獲得外部力量的支持。
在「夢佔」的理論體系中,夢角真實存在,只不過在另一個維度,而且就算夢的對象是同一個角色,每個人的「哥」也是獨一無二。「夢佔師」不負責扮演夢角,而是提供類似情感諮詢、寵物溝通這樣的服務,幫夢女向夢角「傳訊」談情,或是為夢女轉述夢角的心意近況。
圈外人很難理解,既然是自己幻想出來的戀愛關係,為何要把解讀權交予第三人?原因大概在於,夢佔體系將虛擬戀人也視作一個無法控制的他者,令關係的擬真程度更進一步。除了被愛的甜,患得患失的酸澀也被合理化、被看見和撫慰,怎能不上頭?
不僅如此,情慾也得到了照顧——沒錯,虛擬戀愛可不等於柏拉圖。以往這類需求通常通過聚眾口嗨、夢向創作、語C開車等方式排解,夢佔則提供了更多選擇。
比方説,將高維理論與sub(潛意識音頻)相結合,讓夢女相信通過自我暗示可與夢角連接,產生這樣那樣的體感,春夢相會。
甚至很多時候,夢佔師要做的其實就是滿足客户的性幻想。文筆不見得比夢文好,勝在作為占卜結果的代入感與權威性。
亞文化圈層總有稀奇古怪的賺錢方式,夢佔也是從業門檻低,專業搞玄學的能做,塔羅初學者能做,不懂玄學但是懂夢女的也能做,沒準還能做得更好。
在此基礎上,定價也相當主觀,一個敢要一個敢給就能成。很多新手接單開價個位數,而一些被爆料的奇葩案例金額能達到四五位數,一般是積少成多或者用於「做法事」。
花冤枉錢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對低齡夢女本人的影響。有時解讀出的未必是好消息,會加重內耗影響生活,有時是整個圈層氛圍容易助長沉迷程度。
有些夢女可能還在義務教育的年紀,卻已經糾結起了守貞出軌、懷孕生子,例如廣為流傳的「夢到偷吃禁果后在醫院查出結石,疑似是mjg的孩子」。由於內容太過抽象,這一段已經被小紅書網友奉為「起號教程」,刷到需仔細辨別。
夢女並非全是乙遊夢女,但乙遊確實在夢女的規模擴充與閾值提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根本的一點,動漫角色大概率有官配,真人明星可能有CP,但乙遊男主生來就是爲了愛玩家,夢女師出有名,無需為「夢」羞恥。
對乙遊印象還停留在《戀與製作人》的圈外人,很難想象新一批產品在沉浸感上做到什麼程度了。以同廠商的《戀與深空》為例,遊戲內置了番茄鍾、樹洞、日程提醒等功能,只要玩家願意,就可以將男主拉進自己的現實生活,談個真男人都沒這麼沉浸。
而且隨着技術進步,角色表情動作更加豐富細膩,待機界面也更加隨機多變,都在促使玩家從紙片人身上品出「靈性」。如此,衍生出來的夢女消費卷向智能化,從尋求陪伴到講究互動性與個性化,完全是水到渠成。
但正如開篇所言,同爲夢女,低齡夢女的心態要曲折幽微得多。許多低齡夢女的自述都有相似的開頭:在自己因為原生家庭或心理疾病深受困擾時,另一個次元的TA如一束光照了進來,成為人生的救贖。
在動盪不安的青春期,她們不僅焦慮於得到的愛是否真實,還焦慮於自己與自己的愛是否獨特。而由於經歷太少,這些總要從比較中獲得、由他人來認證。
重複買谷的行為,多隱含着與同嫁(同一個角色的夢女)比拼廚力(以氪金或產出將愛量化)的意味,勝者就能獲得羨慕稱讚、圈內地位。
角色官配或乙遊女主也是「比」的對象。圈外人可能覺得,設定出色的女主更能導向勢均力敵的戀愛,玩家代入着也爽。殊不知,相當一部分夢女玩家反而因此內耗,對比遊戲女主越發覺得現實中的自己是「鼠鼠人」,甚至對「主控」(乙遊女主的另一種叫法)產生敵意。
今年520,《戀與深空》女主在時裝展示中露臉便令大批玩家破防,誕生了許多備受圈外人嘲笑的「咯噔語錄」。但咯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低齡夢女的精髓。隨手在社交平臺一搜,就有大量疼痛風夢女文案。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低齡夢女們在懵懂地愛着夢角的同時,還在暴烈地嗑着他與自己的CP,創作輸出欲與自戀表演慾佔了很大一部分。她們書寫着理想中的純愛,也欣賞着勇敢説愛或是為愛神傷的自己,靠疼痛博得共鳴與安慰,在疼痛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如此也就令人釋然。誰的青春不疼痛?相同的年紀,人的需求都大差不差:從枯燥生活或原生家庭中逃離的衝動,於課業壓力中堅持下去的支柱,對理想自我的想象,對性的好奇、對愛情的向往……只不過不同代際有不同的方式去滿足。
但也不可否認,新的媒介與技術正在衝擊既有的倫理。幻想的愛與真實的愛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各路軟硬虛實情感產品都在無限鼓勵着人們索取更多。尤其是未成年,被這樣飽經商業考量和技術加持的「無條件偏愛」「被堅定選擇」灌注着成長,想要不在現實中感覺「缺愛」,幾乎是不可能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顧韓,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