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6 10:25
在家居行業整體下行的大背景下,上市家居企業的「二代們」,正陸續接過繼任的「大旗」。
上市企業森鷹窗業6月22日發佈公告,公司董事長、法人、控股股東邊書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職務。辭任后,邊書平將擔任公司名譽董事長,雖然不享有公司高管相關權利和責任義務,但仍然是公司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與此同時,時年36歲的邊可仁,當選森鷹窗業新任董事長和法人。邊可仁是邊書平的兒子,也是公司董事、財務總監劉楚潔的配偶。新老董事長的變更,也意味着企業「二代」正式接班森鷹窗業。
無獨有偶,國內頭部管道企業中國聯塑,也在今年5月中旬宣佈,35歲的黃展雄成為公司執行董事,成為公司的執行董事之一。
黃展雄是中國聯塑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黃聯禧的兒子。隨着黃展雄擔任執行董事職務,黃氏父子佔據了公司董事執位置中的兩席。
齊峰新材的管理層同樣在近期進行了大換血,公司實控人李學峰辭任公司董事長,兒子李安東接任董事長,孫子李潤生接任公司總經理,並補選為公司董事,完成公司「二代」和「三代」的職務更替。
建材企業普遍面臨市場陣痛期
當下接班的「企二代」們,的確處在家居行業整體下行的艱難時期。上述進行權力交接的企業,近年的業績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森鷹窗業2024年的營收為5.66億元,同比下降39.71%;上市公司股東淨虧損421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8.9%;經營活動現金流金額為1.24億元,同比下降16.32%。
這一局面截止到今年一季度也未能呈現好轉。業績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公司營收6380.8萬元,同比下滑27.9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虧損797.5萬元,比去年同期虧損額度擴大353.01%。
對於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森鷹窗業在年報中坦言,國內窗產業正在經歷「從增量到存量」的市場陣痛期,面臨房地產和消費需求的雙重抑制。
中國聯塑也業績也同樣堪憂。去年公司營收270.26億元,同比下降12.45%,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6.84億元,同比下降28.89%,淨利潤已經連續4年出現下滑。
對於業績的下滑,中國聯塑也同樣歸結為房地產市場面臨提振、內需活力沒有完全釋放、經濟結構失衡帶來挑戰等經濟和行業大背景。
有媒體對129家上市家居企業2024年業績統計顯示,其中的105家出現業績下滑,其中有33家出現淨虧損。
其中建材行業受困力度最為明顯,包括行業頭部企業在內,大部分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均大幅下挫,31家上市建材企業中,有14家的利潤降幅超過100%。
工信部發布的去年全年家居行業運行情況顯示,規模以上家俱製造業企業營業收入6771.5億元,同比增長0.4%;實現利潤總額372.4億元,同比減少0.1%。
不得不説,在此時接班或深度參與家居企業經營的「二代」們,不論是企業還是行業,都在經歷「艱難時刻」。
年輕高學歷的「二代們」,能讓企業觸底反彈嗎?
經歷大風大浪的「創一代」們選擇在此時放手,也有着自身和業務上的原因。
首先是「創一代」已經逐漸上了年紀。上述的幾位實控人中,年齡最大的李雪峰生於1949年,今年已經76歲。齊峰新材在公告中也直言,李雪峰的辭職是因為年齡原因。
森鷹的邊書平和黃聯禧都出生於1963年,今年已經62歲。雖然剛過花甲,在很多企業管理者中也並非高齡,但相較於「二代」們的當打之年,也的確不如年輕人精力旺盛。
其次,「二代」們更具國際視野的求學經歷,和企業的出海佈局相吻合。
以森鷹窗業為例,在加入家族企業之前,邊可仁畢業於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專業。而森鷹窗業近年來面對需求下降的國內市場,也選擇出海進行市場拓展。
剛剛擔任中國聯塑執行董事的黃展雄,也有着相似的經歷。他曾經就讀於加拿大約克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是加拿大最知名的商學院之一。
而兩家企業對於出海佈局,也有着強烈的訴求。
在不久前的投資者會議上,公司的管理層就表示,未來海外也會將會有大幅推進。計劃要在2028年將海外市場收入佔比,提升到20%-25%的水平。
據悉,公司已經在美國陸續完成分支機構設立和組織機構搭建,以及推進符合美國市場需求的產品研發和渠道開發。同時,公司在加拿大、澳洲、歐洲、中東及俄羅斯等海外市場一也在加強佈局。
中國聯塑則在多年前就已經對海外業務進行佈局,截止2024年,公司在境外的銷售額達到22.86億元,在總收入的中的佔比已經達到8.5%,較上一年還有0.2個百分點的上升。
中國聯塑在財報中表示,正在加速推進品牌出海和本土化發展,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將東南亞、非洲和北美作為重點發展區域,目前已經在東南亞、非洲和越南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海外銷售中心,可見對於海外業務的重視程度。
不可否認,邊可仁和黃展雄的海外的求學經歷和視野,對於企業未來重點佈局的海外市場,將能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與互聯網專家王建國認為,此時家居企業「二代」逐漸接手,主要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從內部管理而言,一些上市企業已經發展到需要管理層接班的階段,以及企業也需要管理干部年輕化的迭代;從外部因素來看,過往企業在發展上行期,做較大幅度人事調整的決策會較為謹慎。但在當前的下行期,當傳統的調整方式已經難以再起作用的時候,創始一代反而會讓年輕一代放手一搏。」
他認為,現在不少企業處在艱難的觸底過程中,讓「二代」接手也是在尋求觸底反彈的時機,對於企業也不會有更壞的結果:「尤其是現在不少企業‘二代’本身高學歷、廣見識,企業在當下更需要有衝勁、有精力的管理者。而創業一代在必要時還能穩住局面,協助掌舵,因此部分企業較為集中地選擇在這一階段讓‘二代’們接手,或更加深入地參與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