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隨處可見的藍牙技術,怎麼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025-06-26 08:26

就在2025年5月初,藍牙技術聯盟(SIG)正式公佈了新一代的標準規範藍牙6.1。

值得注意的是,這可能是藍牙標準近年來「換代」最快的一次,因為此前的藍牙6.0標準公佈於2024年9月,這一新版本亮相纔不過間隔了8個月。而按照以往的經驗,藍牙標準往往都是兩年左右纔會會更新一版。

為什麼SIG會如此急推出藍牙6.1版本呢?從他們公佈的更新內容來看,這是因為藍牙6.1本質上就是藍牙6.0的「安全補丁」,主要是爲了解決藍牙6.0大幅增強設備定位能力之后,所可能會引發的隱私泄露情況,封堵了第三方APP(及設備)藉助藍牙連接記錄,來跟蹤用户位置的可能性。因此藍牙6.1相比藍牙6.0並不需要新的硬件,同時也不會帶來什麼其他很明顯的用户體驗改進。

但這也正好給我們提了個醒,因為從這件事,以及藍牙標準過去幾年里的種種「作為」便不難發現,為什麼這個明明幾乎所有人每天都會在用的技術標準,如今卻幾乎很難再引發消費者的關注,將自己變成了消費電子領域里有些尷尬的「透明人」。

技術與硬件的脱節,是藍牙「失勢」的表徵

衆所周知,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説,「標準」的更新往往是與硬件、產品的換代相輔相成。這不僅是因為新的技術標準往往需要新硬件去實現,同時這樣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合理的「促銷」手段,即只有購買新的硬件、才能享受到新標準所帶來的新功能。

這樣的「優秀案例」有很多,比如WiFi7、5G、各路HDR標準等等,沒有對應的硬件,確實就享受不到新的技術標準。但反過來説,只要硬件「達標」,那麼新標準所帶來的體驗提升也會非常明顯。

但是藍牙呢?大家都知道,正式版的藍牙5.0標準公佈於2017年年初,之后基本是以一年半到兩年的間隔進行「版本更新」。但是從藍牙5.0到藍牙5.4,這幾個標準與相應硬件之間的關係那隻能説是「非常混沌」。

比如,高通的FastConnect 6900無線模組首發時僅支持藍牙5.1,后來它的「簡化版」FastConnect 6700推出時,兩者就都通過新固件支持到了藍牙5.2。之后當FastConnect 6700被沿用到驍龍7 Gen3上的時,又被標註為支持藍牙5.3標準。

可問題就在於,此時許多內置「滿血」FastConnect 6900模組的老設備,因為沒有更新過藍牙固件因此還停留在5.1版本。

諷刺的是,特別喜歡強調藍牙版本號的廠商和產品,多半反而不太靠譜

再加上在TWS耳機市場,藍牙版本的標註很多時候都並不被廠商所重視,而藍牙技術聯盟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對這樣的亂象也幾乎沒做出什麼反應。這就導致消費者早已形成了「買手機和TWS耳機等產品時,壓根不看藍牙版本號」的習慣。説真的,別說藍牙5.x、6.x版本了,絕大多數消費者恐怕壓根就對於藍牙3.0之后的技術,已經都沒什麼概念了。

市場定位的混亂,纔是藍牙標準脱離羣眾的濫觴

當然,硬件廠商「不重視」藍牙版本的問題,背后不僅僅是因為藍牙模塊本身的規格混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藍牙技術標準在過去的許多年里,在具體的功能發展方向上一直「反覆橫跳」,以至於很容易讓消費者感到迷惑。

藍牙5.0:傳輸速率(比藍牙4.2)翻倍,首次支持藍牙Mesh網絡和藍牙長距離廣播

藍牙5.1:增加測向功能和室內定位能力

藍牙5.2:增加LE同步信道、支持多聲道音頻廣播,改善低功耗藍牙設備的功率控制精度

藍牙5.3:改進低速率設備(主要是醫療設備)對藍牙5.x的兼容性,提高物聯網設備的密鑰長度,改善藍牙廣播穩定性

藍牙5.4:支持更高質量的音頻,改進信號處理技術,優化傳輸算法讓速度和距離都得到增加

藍牙6.0:新的等時適配層技術大幅降低音頻延迟,可用於設備尋找的信道探測技術,在藍牙擁擠的環境下更快找到配對過的設備,對超出連接範圍的設備智能停止連接嘗試以節約電量,更高音質的LCPlus音頻編解碼器。

藍牙6.1:新增可解析隨機私有地址技術,避免設備定位信息被第三方APP竊取。

爲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瞭解這一點,我們簡單列舉出了到目前為止的6個版本藍牙標準主要更新內容。可以看到,藍牙技術標準這些年來其實「改動不小」,但問題是它的改進方向頗有些「飄忽不定」。其中有些版本明顯針對消費級音頻設備、有些版本更注重家用智能終端,而有的時候改進似乎與大眾消費者毫無關係,很顯然是專門針對專業物聯網應用場景。

如此一來,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説,他們很自然地就會覺得「這個新版的藍牙標準好像對我來説啥也沒變」。而站在終端廠商的角度來看,事情就更加尷尬了,因為他們完全沒法將「支持最新版本藍牙」來作為宣傳賣點。

相比「公版」藍牙技術,消費級市場近年反而是私有藍牙協議更受關注

 

更糟糕的是,正是因為藍牙標準這種「反覆橫跳」的特性,就倒逼相關廠商往往不得不開發出一些私有的增強技術,自己來為他們的新款產品提供藍牙方面的賣點。比如私有的藍牙無損音頻協議、比如某些芯片獨佔的超遠距離藍牙連接能力,比如如今新款手機上常見的(藍牙)無網通訊功能等等。

從結果來説,這就使得消費者更不需要去在意他們的設備現在運行着「哪個藍牙版本」,並使得「正統」的藍牙版本信息對於消費者而言變得愈發邊緣化。

儘管藍牙技術聯盟在今年五月剛剛承諾,未來藍牙標準的更新會穩定在兩年一次。但只要他們沒法解決藍牙技術目前這個對專業領域和消費級領域「既要又要」的問題,那麼藍牙標準本身影響力的下降趨勢只怕就很難會有所改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