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5 19:48
中新社西安6月25日電 題:「秦嶺工坊」何以揚帆出海?
——專訪「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理事長、陝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趙小峰
作者 阿琳娜 吳小雷
2023年,由「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牽頭組織的「秦嶺工坊」國際職業教育項目揚帆出海,聚焦當地產業需求,開展職教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目前已有無人機應用技術、信息技術、旅遊管理等領域的國際合作落地。
陝西如何依託自身優勢,推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職教領域合作?「秦嶺工坊」何以揚帆出海?未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職教領域還有哪些合作前景?近日,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理事長、陝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趙小峰,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站在中國向西開放前沿,陝西如何依託自身優勢,推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職教領域的合作?
趙小峰:陝西省科教資源豐富,擁有110多所高校,以此為依託,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絲路國際建築科技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等多個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其中,「一帶一路」職教聯盟是在2017年由陝西職業技術學院發起成立,目前已吸引來自20個國家的129所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企業加入。
聚焦職業教育創新國際化發展、「中文+職業教育」線上國際課程推廣、國際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建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秦嶺工坊」建設等方面,「一帶一路」職教聯盟通過定期開展國際職教交流活動、推動國際化雙語雙師以及國際化課程資源建設、人才培養與互訪交流等,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職業教育領域合作。
比如,聯盟成員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陝鼓集團等3家在印度尼西亞的中資企業,以及曼達拉理工學院等10所當地職業院校,建立「秦嶺工坊」中文+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印度尼西亞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很好掌握了中文,並藉由中文學習加深了對中國的瞭解,54名印度尼西亞學生畢業后實現100%就業。
中新社記者:聚焦產教融合,「秦嶺工坊」何以揚帆出海?
趙小峰:在陝西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由「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牽頭組織的「秦嶺工坊」國際職業教育項目2023年正式啟動,通過中外職業院校和中資企業合作,在海外設立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與產教融合。「秦嶺工坊」項目也被納入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涉陝階段性成果清單。
目前,已建立或簽訂合作協議的「秦嶺工坊」項目涉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老撾、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個國家,合作領域涉及現代農業、無人機應用技術、跨境電商、旅遊管理等眾多領域。
其中,依託區位優勢,我們與中亞國家開展了多項合作。中亞國家的優勢產業與我們有很多相似和互補性,比如中亞國家在農業、礦產、畜牧、製造業等方面對人才的需求比較旺盛,而聯盟成員單位在這些領域均有涉及,這也促成了項目的落地實施。
比如,針對吉爾吉斯斯坦在農業現代化進程、鐵路建設測繪中對具備無人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陝西職業技術學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合作共建中吉無人機應用技術「秦嶺工坊」,培養的吉爾吉斯斯坦無人機工程師已在該國多個行業立足,他們在中吉烏鐵路進行無人機測繪作業,在比什凱克1000公頃的安德烈農場開展無人機植保作業等。
聯盟成員陝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塔什干國立技術大學等建設「秦嶺工坊」——SHACMAN中亞五國技術服務中心,在重卡銷售、維修、技術服務等領域開展技能人才培養、職工技能培訓、應用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合作。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因此「秦嶺工坊」出海也要聚焦產教融合,針對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培養人才,為當地民眾帶去優質的教育、實用的技術和更多就業機會。
中新社記者:職教領域的合作,對推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交流合作有何意義?
趙小峰: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合作不應僅停留在技術層面,「一帶一路」職教聯盟旨在通過整合資源、深化產教融合、促進人文交流等,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層次交流合作。
在整合資源、構建合作網絡方面,「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匯聚了來自20個國家的成員單位,搭建起跨國界、跨領域的合作橋樑。通過開展對話,定期舉辦國際職教論壇、教育展等活動充分溝通信息,促進各國職業教育機構、企業在標準、課程、師資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形成多元主體協同的合作生態。
從深化產教融合、服務經濟合作角度,聯盟推動校企協同「走出去」。比如,陝西國防學院聯合泰國坦亞武里皇家理工大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坦亞武里皇家理工大學建成了中泰「秦嶺工坊」,比亞迪的電池技術課程已在泰國高校「生根發芽」。
在促進人文交流方面,聯盟以「中文+職業技能」為特色,通過雙語課程、文化體驗活動,將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融合。通過師生互訪、聯合培養項目增進跨文化理解,構建起長效人文交流紐帶。比如,在國際合作中,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注重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建國際中文教師團隊,除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風俗等內容的精品課程外,還開展國際培訓、留學生培養、漢語橋研習營等活動。
中新社記者: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職教領域還有哪些合作前景?
趙小峰:「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在推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展望未來,合作前景廣闊,相關計劃也在穩步推進。
隨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升級需求的不斷變化,在現有合作基礎上,聯盟將進一步拓展新興領域的合作,比如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康養等領域,有望聯合培養技術骨干。
聯盟成員近年來不斷增加,未來也希望吸引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職業院校、企業及相關機構加入,特別是在中亞、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通過「秦嶺工坊」等項目的示範效應,帶動更多國家參與,構建更為廣泛的國際職業教育合作網絡,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此外,「中文+職業技能」模式將持續深化,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未來,依託「秦嶺工坊」等項目,我們將聯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職業院校、企業共同研發國際課程標準和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推動職業教育標準在國際上的廣泛應用,加快建設「標準共建—資源互通—質量互認」體系。(完)
受訪者簡介:
趙小峰,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教育管理,現任陝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聯盟理事長,中國職業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第六屆陝西省督學,陝西省職業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陝西省中華職教社第六社務委員會合作交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