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ICU」歸來的小鵬,如何抗衡小米YU7?

2025-06-25 18:44

汽車行業的淘汰賽越來越迅猛。

據行業大佬判斷,未來國內存活的車企數量只會在個位數。無論是華為余承東説的「一隻手」、小米雷軍認為的「5-8家」,還是何小鵬説的「小於7家」,毫無疑問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活下來。

其中,小鵬汽車的處境或許更加不妙。今年3月,何小鵬曾説:「有朋友告訴我們已經在‘KTV’了,其實還遠着,我們還在‘ICU’ 的門口。」

憑藉MONA M03和經典車型加強版P7+,小鵬汽車從「ICU」掙扎逃出,但性價比能夠「救命」,對品牌力來説也是掣肘。最新發布的23萬元起預售的小鵬G7,能否在Model Y、小米YU7之間殺出一條生路,或將決定小鵬汽車的發展走向。

與蔚來、小米汽車等友商一樣,小鵬也立下了今年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標。小鵬汽車確實正在向好,但是可以放心進入「KTV」了嗎?或許,挑戰纔剛剛開始。

真香的性價比

性價比從來不是小鵬的第一選擇,而是一種無奈之舉。

2023年,小鵬高端車型G9銷量不及預期,小鵬G6又遭遇產能難題,再疊加供應鏈腐敗事件,小鵬一度「躺進了ICU」。

小鵬能夠逆襲,得益於管理體系在大刀闊斧之下走上正軌,推出的極致性價比車型小鵬MONA M03精準切中了市場需求,並且自創立之初就堅持的技術路線,和「智駕平權」的市場策略,保障了關鍵性的市場競爭力。

從此,在「智駕技術」的基因之后,「性價比」也成為小鵬的標籤之一,逆襲之路也順勢開啟。

2024年,小鵬汽車共交付了19萬輛新車,同比增長34.2%;總營收達40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2%;但仍沒能改變虧損的處境,實現淨虧損57.9億元,每賣一輛車約虧損3萬元;所幸其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提高,迎來了轉折信號,毛利率從2023年的1.5%提升到了14.3%,不過,與行業頭部企業20%左右的水平還有差距。

到2025年,小鵬汽車更是意氣風發。憑藉MONA M03和P7+的熱銷,第一季度累計交付新車共94,008台,同比增長331%,登頂新勢力銷冠,單車虧損也降低到了7021元。顯然,小鵬初步嚐到了規模效應的甜頭,這與組織變革、產品營銷、技術升級等方面都緊密相關。

小鵬MONA M03這款10萬出頭起的車型,在多個月份中銷量佔比都達到了50%以上。2024年,小鵬的單車均價還在20萬元以上,今年一季度就跌至15萬了,與理想的25萬元以上的差距持續拉大。

顯然小鵬十分依賴性價比,那麼問題來了,逆襲之后如何再上一層樓,繼續性價比路線嗎?現實恐怕不容樂觀。

如果能一直以價換量,那至少能犧牲「面子」贏得「里子」,但MONA M03的銷量有些后繼乏力了,開始顯露回落的趨勢。1-4月份,MONA M03平均月銷量為15335輛,5月份銷量為10900輛,大幅下滑了28.92%。在「價格戰」明爭暗鬥的今天,小鵬還能否堅守性價比堡壘,需要打一個問號。

△ 小鵬MONA M03銷量趨勢 來源:懂車帝 

目前小鵬旗下售價較高的G9、X9等車型,今年前5個月的平均月銷量只有一兩千輛,難以稱為暢銷。這對於小鵬塑造高端化來説,是個不利的趨勢,而能夠救命的性價比路線,對品牌力也是拖累。

「過去的MONA、P7+、X9,我們都做得不錯,但是我實際上對內部沒有那麼多的訴求,因為⼩鵬是期望形成一個體系能力,在單點上偶爾出現的,我覺得沒有意義。」顯然,性價比路線並不是何小鵬的意願和目標規劃。

對於小鵬而言,從滴滴手中接下MONA M03,是在存亡危機下的自救,今后要打造的「體系能力」,纔是行穩致遠,衝擊高端的制勝關鍵。

如何抗衡Model Y和小米YU7勁敵?

小鵬從「ICU」歸來,小鵬需要打響「均價保衞戰」,以20萬以上的暢銷產品為品牌力背書,前不久發佈的小鵬G7作為流程體制改革后首款全新車型,吹起了重新衝擊中高端SUV市場的號角。

這注定是一場更為艱難的旅程,因為這個價位段正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蔚來李斌曾形容為「最慘烈,並還會更加慘烈」。

在這里,有特斯拉Model Y橫貫在前,這款全球性的純電SUV標杆,一直是中國新能源品牌圍獵的對象,智界R7、蔚來ES6、極氪7X、阿維塔07等國產車型紛紛挑戰。去年10-12月,Model Y國內零售銷量分別達到36,204輛、44,576輛、61,881輛,顯然並沒有車型能夠威脅其銷冠的地位。

Model Y 在性能、續航、智駕、充電網絡、品牌力等維度有着領先優勢,國內品牌通過強調操控性能或家庭使用等特點,難以壓制Model Y的綜合實力。

不過,現在也是好時機。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5月,特斯拉中國銷量同比下降15%至6.17萬輛,已連續8個月出現同比銷量下滑。今年Model Y煥新之后,銷量曲線不升反降。1-5月,Model Y在華零售銷量分別為25694輛、8006輛、48189輛、19984輛和24770輛,均出現了大幅度的同比下滑。

△ 特斯拉Model Y銷量趨勢 來源:懂車帝 

特斯拉並不是無敵的,比如中型純電轎車市場,產能爬坡后的小米SU7便將煥新版Model 3牢牢甩在身后。今年5月,前者的零售銷量達到28013輛,而后者僅為13818輛。

小鵬G7的上市,能夠填補小鵬G6和G9之間的產品體系,23.58萬元預售價打出了不小的市場反響,一小時內小訂突破了10000台。

憑藉高智能化和高性價比,小鵬G7的確有可能撕開一條道路,但難度不小。特斯拉作為全球電動車的標杆,品牌力遠超小鵬,價格相近的情況下,小鵬G7只有在產品力遙遙領先的情況下,纔有可能與特斯拉掰掰手腕。

而且,最恐怖的對手,或許不是Model Y,而是將在6月26日發佈的小米YU7。即使經歷輿論風波。小米YU7仍是全網最關注的車型之一,有試車后的博主表示,小米YU7必將大賣。而新車還未發佈,網上就已經出現了出租、代拍和轉單鏈接,支持長租或短租,短租一天的價格普遍在1000-6000元之間,高昂的熱度可見一斑。

小鵬G7的最終定價大概率低於小米YU7,二者的正面交鋒,正是小鵬奪回市場份額的重要契機,但從斷層領先的關注度、男女通吃的外觀設計、超強性能等方面來看,小鵬面臨壓力着實不小。

智能化下半場,AI是救命稻草?

「我們希望成為AI汽車的——領導者。」5月28日,在小鵬MONA M03 MAX發佈后的交流會上,何小鵬表示,未來十年,AI會成為汽車的核心能力。

AI技術屬性,是何小鵬一貫強調的標籤。

去年11月,小鵬P7+的宣傳定位是「全球首款AI汽車」,全系標配AI高階智駕,自稱肩負着讓更多人享受到「豪華行政級轎車」的空間與舒適、讓更多燃油車用户享受到「高階智能」樂趣兩大使命。

到今年G7發佈,宣傳定位是「全球首款L3級算力」,意為超過2000 TOPS的AI算力水平,並支持本地部署小鵬自研的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與VLM(視覺語言模型)。

在禁止誇大宣傳智駕的背景下,小鵬將「L3級」用於形容算力,用話術規避了監管,實質上是爲了向外界強化技術領先的印象。

並且,小鵬依賴高算力或許也是爲了彌補硬件的不足。

智駕一直存在兩條路線,國內車企的主流方案是視覺+激光雷達互相補益,但成本較為高昂。小鵬則效仿特斯拉,從高成本的激光雷達路線轉向了純視覺智駕方案,在大幅降本的同時,需要用更高算力芯片彌補精度不足的缺陷。

但是,高算力並不意味着更好的體驗。目前業內還沒出現足夠完美的基礎大模型框架,小鵬如今追求算力冗余,並不能直接轉化為體驗上的領先,其構想的AI輔助駕駛體驗,對於普通客户來説是個「大餅」。

按照何小鵬所言,小鵬基座模型能夠逐漸進化到「超越人類老司機」的水準,打造小鵬自動駕駛真正走向L3、L4的根基,部分AI能力會在2026年取得斷代式的領先。

△ 小鵬G7車端「VLA+VLM」模型示意 來源:小鵬汽車官方微博 

在何小鵬看來,汽車AI的轉折點最快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到來,屆時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ALL in AI」雖是星辰大海般的高瞻遠矚,但目前來説,商業化路徑並不明顯,技術落地的成本高,商業回報周期長。在此之前,小鵬必須先解決銷量與盈利的平衡問題:一邊繼續用MONA M03穩住下沉市場基本盤,一邊憑藉技術在高端市場搶奪市場份額,塑造品牌力。

去年底,小鵬發佈了全新增程技術「鯤鵬超級電動體系」。最近有消息稱,小鵬首款搭載這套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G01,綜合續航達到了1400公里,有望成為對標理想的爆款。

老車型改款、新動力車型、AI技術突破,小鵬手上的牌不少,有底氣劍指今年第四季度盈利,而能否對外界強化智駕領先的標籤,將決定小鵬在行業中的定位與長久發展。

結語

小鵬汽車在引入王鳳英解決採購、成本控制、市場銷售等汽車行業傳統環節后,已經為公司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在智能化下半場,競爭範疇不再僅限於動力、舒適、空間等維度,智能化將成為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也是眾品牌爭奪的焦點戰場。

而技術本來就是小鵬天然基因,如今正是何小鵬大展拳腳的時候。在推進AI戰略的前提下,能否維持交付量的高速增長,汽車毛利率能否穩步提高,這些因素不僅決定小鵬2025年底能否盈利,也決定了能否在淘汰賽中突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點財經」,作者:一點.大製造組,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