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5 08:39
(轉自:物股通)
7個交易日暴跌79.1%,一場圍繞基石投資者解禁的恐慌性拋售,讓這家西北物業龍頭的800%漲幅神話灰飛煙滅。
6月20日的港股市場,經發物業(01354.HK)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開盤后股價如斷崖般直線下墜,單日暴跌51.08%,一日之內市值蒸發數億港元。
然而這並非終點,恐慌蔓延至23日,股價再度重挫超40%,最低探至5.46港元,月內累計跌幅已超80%。
這家去年7月上市時號稱「西北物業第一股」的國有物企,曾創造了令市場側目的神話——股價從發行價一路飆升,最高漲幅超過800%。而如今僅一周時間,便將所有榮光盡數湮滅。
一切的導火索,似乎都指向即將在7月2日解禁的基石投資者。
01#
解禁倒計時,暴跌的致命推手
即將到來的7月2日,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個平常的日子,但對經發物業的股東來説卻如懸頂之劍。
這一天,基石投資者天博診斷與盯準教育所持的585.48萬股限售股將迎來解禁,佔公司總股本約8.78%。
經發物業最終發售價及配發結果公告)
按當前5.64港元股價計算,解禁市值達5562萬港元。在日均成交額僅數百萬的盤面上,這是一股足以傾覆股價的洪流。
耐人尋味的是,同爲基石投資者,三家公司解禁時間卻分道揚鑣。瑞凱集團早在今年1月3日便已解禁132萬股,而天博診斷與盯準教育則需苦等一年。這種差異化的解禁安排,無形中將拋壓集中到了7月初這個致命時點。
市場反應永遠快人一步。6月16日起,經發物業股價便開啟陰跌模式,前四個交易日已鋪墊下跌。到20日,放量暴跌來臨,成交量達111.2萬股,成交額飆升至1131萬港元,較前期均值激增數倍。
根據物股通在《被玩壞了的經發物業》、《如何打造一隻物業妖股?》兩篇跟蹤文章的分析,基石之一的投資機構——瑞凱集團,可能已經減持完畢,沒有機構再去維護市值,從而上演了這出屠戮大戲。
02#
基石真容,套現動機浮出水面
這兩家即將解禁的機構,與經發物業有着微妙的地緣紐帶。天博診斷和盯準教育均來自陝西西安,與經發物業堪稱「同鄉」。
天博診斷成立於2014年,位於西安市經開區,專注醫學實驗室解決方案,實控人為蒙武軍。其持有439.11萬股經發物業股票;盯準教育成立於2017年,註冊地同樣在西安經開區,由丁華明控制,持股146.37萬股。
當初他們以每股7.5港元的發行價入股。即使經歷暴跌,若以26港元高位計算,浮盈曾高達247%。
如今股價跌至5.64港元,較認購價已浮虧約25%,套現動機反而可能更加強烈——在進一步虧損前止損離場,成為這些財務投資者最理性的選擇。
盤面數據揭示了更為殘酷的真相。耀才證券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暴跌前已現身賣出席位。6月20日放量下跌中,第六大持倉機構昌利證券成為拋售主力,機構資金集體外逃跡象明顯。
這種毫無抵抗的下跌,反映出市場對解禁后拋壓的深度擔憂。即使動態市盈率已降至10倍左右,抄底資金依然畏縮不前——在解禁洪峰面前,估值的安全邊際似乎失去了意義。
03#
妖股現形,高光下的基本面暗傷
回望經發物業上市后無視行業發展環境,孤傲的創下800%暴漲的「奇蹟」,如今看來更像一場脱離基本面的資本遊戲。
儘管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9.52億元(同比增長10.4%),股東應占溢利5903萬元(同比增長18.71%),業績看似穩健,但深層隱患早已埋下。
其業務高度依賴陝西本土市場,尤其是西安經開區。2021-2023年,來自西安經開區管委會的收入佔比分別高達33.9%、31.9%、27.1%,而控股股東經發控股貢獻的收入亦在6%-8%之間。這種對大客户的深度依賴,使公司增長天花板清晰可見。
作為「西北物業第一股」,經發物業在管面積1734.8萬平方米,看似龐大卻集中於單一區域。當資本市場從狂熱轉向理性,其全國化拓展能力的欠缺暴露無遺。
在物業行業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全國併購的浪潮中,偏安一隅的經發物業難以支撐超高估值。
04#
風暴之后,價值能否重生
7月2日解禁大限將至,市場仍在猜測天博診斷與盯準教育會否立即拋售。但無論其選擇如何,恐慌情緒已充分釋放。截至6月23日,股價較最高點縮水超90%,總市值僅剩約3.76億港元。
對長期投資者而言,這輪暴跌或許正在砸出「黃金坑」。公司背靠西安經開區管委會,國資背景提供穩定業務來源;西北區域物管市場滲透率仍低,增長空間明確;而當前10倍以內的動態市盈率,已接近行業底部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