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遠海運9家上市公司集體亮相中遠海運資本市場日

2025-06-24 22:0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6月24日

第二屆「中遠海運集團資本市場日」

(COSCO SHIPPING Capital Markets Day)

在上海舉辦

中遠海控中遠海能中遠海發中遠海特中遠海科海峽股份中遠海運港口中遠海運國際香港、東方海外國際等9家集團控股的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管理層,與近百位來自各類型投資機構的研究員、基金經理、投資負責人以及境內外各大券商分析師、上市公司的戰投股東等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共計召開一場大型集體推介會和45場小範圍交流會議。

本次活動是中遠海運集團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和證券監管機構有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市值管理相關要求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主動加強投資者關係管理,進一步增進上市公司的市場認同和價值實現,推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在集體推介會上,中遠海運集團公共關係部負責人介紹了集團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及加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情況。

9家上市公司的董祕和投關團隊向投資者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戰略、經營情況和行業最新趨勢,並在小範圍交流會議上,耐心細緻的回答了投資者提出的問題。

中遠海運集團高度重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通過大比例分紅、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和加大投關工作力度等主動操作,積極有效提升集團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集團11家控股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合計分別為218億元和257億元。2024年10月和2025年4月,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先后2次集體宣佈回購/增持計劃,目前已實施的回購/增持總金額合計約73億元,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投資者問答精選

【問題】關於股東回報,公司採取的措施有哪些,以及后續計劃是什麼?

中遠海控回答:一直以來,中遠海控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始終將回報投資者放在首位。作為航運央企的上市公司,近年來中遠海控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優化市值管理,增強投資者信心的要求,堅持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切實通過現金分紅、回購股份等方式積極回報股東,與股東共享公司的發展成果,提振市場信心,提升公司長期投資價值。

近年來,公司已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現金分紅

1、公司在嚴格遵守滬港兩地法律法規及《中遠海控未來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2022年-2024年)》相關承諾的基礎上,2022年-2024年公司每年實際派發的現金紅利總額,均約佔當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50%。公司2022年-2024年中期及末期的現金分紅合計達到911億元人民幣

2、2025年5月28日,公司召開的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決定「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具體方案」,該授權可以有效提升中期股息派發工作效率,體現出中遠海控最大誠意地回報股東、與股東分享公司的發展紅利和成長價值,建立長期、穩定股東回報機制的決心。

3、為保持給股東帶來更好回報的延續性,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還審議通過了《未來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2025年-2027年)》。其中,現金分紅政策在2025-2027年期間得到延續,具體為:「在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前提下,公司年度內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應占公司當年度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0%-50%」。

(二)股份回購及註銷

1、第一輪迴購(2023年8月-2024年2月):

中遠海控回購並註銷A股及H股股份合計2.15億股,回購金額約人民幣16.8億元。

2、第二輪迴購(2024年10月-2025年4月):

中遠海控回購並註銷A股及H股股份合計3.28億股,回購金額約人民幣38.94億元。

3、第三輪迴購(2025年4月9日-5月28日):

中遠海控回購並註銷A股及H股股份合計1.44億股,回購金額約人民幣18.94億元。

上述所有回購的股份,均已註銷。

未來,中遠海控將始終努力通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夯實核心競爭力,提升內在價值創造能力。同時,將繼續綜合考慮自身可持續發展和股東回報,切實維護股東權益,相關股東回報工作執行情況等,將依法合規做好信息披露。

【問題】跨太平洋航線最新的市場情況如何?

中遠海控回答:今年以來,跨太平洋航線東行集裝箱出口需求總體保持增長態勢。4月初,美國宣佈對多國加徵關税,帶來美國進口成本上升壓力,客户觀望情緒增加,該航線貨量出現短期波動。在此期間,各家班輪公司積極採取運力調控措施,以匹配各自客户出貨需求的變化。中遠海控建立了客户定期排摸機制,及時掌握客户出貨需求調整節奏。

2025年5月12日,中美雙方發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雙方承諾採取舉措,大幅降低雙邊關税水平。2025年6月9-10日,中美雙方在英國倫敦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雙方代表在原則上達成了一個協議框架,標誌着中美兩國在落實日內瓦會談共識、解決經貿糾紛上再次邁出了重要一步。

基於此,相關航線客户重新調整了出貨節奏。對此,公司積極研究制定運力恢復計劃,以滿足客户國內出貨恢復的需要。目前來看,跨太平洋航線的裝載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即期市場運價較關税前有所恢復。

從中長期來看,由於關税政策複雜多變,對行業的影響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或帶來全球貨流結構的變化。儘管如此,美國依然是最大的消費市場,短期內雖受政策影響而波動;但從長期來看,我們對該市場仍較看好。

中遠海控將繼續保持高度重視,密切關注,積極應對。緊跟客户出貨需求變化,建設更加靈活的供應鏈體系,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使供應鏈更具彈性和韌性,為廣大客户提供優質穩定的運輸服務,進一步增強客户黏性,以公司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全力保障公司的穩健發展。

【問題】目前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衝突對油輪市場的影響如何?霍爾木茲海峽如果被封鎖對油運市場的影響如何?

中遠海能回答:本輪的中東局勢升級,風險溢價對油運影響十分顯著。目前VLCC TD3C航線已經迅速突破至7萬美元/天以上的水平。同時,還有其他潛在因素助推運價上漲:

(1)若伊朗原油出口減少,將增加合規油需求。目前伊朗原油產量約330-340萬桶日,出口約160-170萬桶日。伊朗戰局升級導致油田設施或受到威脅,產量、出口量下降或有利於合規原油需求釋放。

(2)若中東原油出口難度加大,或導致對運輸相對安全的美國、巴西、西非等長運距原油採購需求增加。

(3)敏感油市場運輸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或提早推動該市場運力出清。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的阿曼角之間,是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的水道,海峽最窄處不足40公里,是全球石油運輸通道的關鍵節點。2024年波斯灣原油出口量1440萬桶日,佔全球原油出口量4160萬桶日的比重34.6%;2024年波斯灣VLCC原油出口1275萬桶日,佔全球VLCC原油貿易量1987.5萬桶日的比重約64%。因此,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關閉,將對石油市場造成巨大影響,龐大的石油短缺將迅速推升油價至高位,也將造成運輸市場的劇烈波動。

【問題】作為公司兩大核心業務,集裝箱製造和集裝箱租賃如何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整體經營效能?

中遠海回答:公司造箱與租箱業務規模均處於行業前列,具備核心競爭優勢,依託於航運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佈局,在市場拓展、客户服務、信息互聯以及科創賦能方面能實現高效的租造聯動,形成公司租造協同的獨特優勢。

我們創新性打通集裝箱租、造行業界限,推動獨具特色的「租造自由切換」營銷模式,通過數字化鏈接等方式優化客户畫像,打造租造互聯互通的服務模式,增強營銷合力和服務能力,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有效增強客户黏性,推動集裝箱租造業務市場競爭力的躍升。

同時,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通過租造業務的協同進一步加強創新產品的市場化應用,提升定製化服務水平;加強數字化能力建設,構建租造一體化數字生態系統,通過數字化場景的深度融合,賦能租造箱業務整體效能的提升。

此外,公司造箱業務的優勢佈局和定製化產品研發能力,為租箱業務規模的穩步拓展及特箱領域業務的有效開拓提供有力支撐。公司集裝箱租造業務積極發揮資源互通和聯動優勢,在不同市場環境和發展階段,持續釋放租造協同價值。

【問題】公司如何理解市值管理,在分紅、回購等方面有何舉措?

中遠海發回答:作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我們堅持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在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與股東分享企業長期發展紅利,在公司積蓄長遠穩健增長動能的基礎上,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公司已建立完善市值管理制度,規範有序開展市值管理工作,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推進強化內生增長、有效資本運作、踐行ESG治理、穩定分紅回報以及高效的投資者溝通等一系列舉措。分紅方面,已連續七年派發現金紅利,2018年以來,歷年現金分紅佔當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均達到30%以上。2024年進一步優化分紅方式和節奏,首度派發中期紅利,全年派發紅利每10股人民幣0.38元。股份回購方面,公司已順利完成首輪股份回購並完成股份註銷,合計回購A、H股股份約2.19億股,累計回購金額約人民幣3.23億元,同時接續開展第二輪迴購,截至6月20日,公司合計回購股份約1.26億股,累計回購金額約人民幣1.8億元。

未來,公司將繼續以維護股東權益為導向,積極探索研究市值管理「工具箱」,進一步優化與資本市場信息互通機制,有效傳遞公司價值,推動上市公司市場價值與內在價值相匹配,合力打造價值實現新局面。

【問題】請問公司有運輸風電光伏等設備產品嗎?請公司展望一下未來中國風電等設備出口前景。

中遠海特回答:公司致力於服務新能源產業、中國先進製造、戰略性大宗商品三大核心業務,運輸貨種包括風電設備及光伏產品,其中風電設備是公司前三大貨種之一。

近年來,中國製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新能源產品出口保持連續增長態勢,2025年一季度中國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和8.2%。展望未來,海外能源轉型驅動裝機需求增長,國內企業積極佈局海外市場,疊加海外本土產能供給緊張,預計中國風電出口將保持景氣。

【問題】公司滾裝船發展迅猛,出口貨源不需要擔心,但是回程的時候是空載嗎?對此公司有比較好的辦法解決回程貨源問題嗎?

中遠海特回答:返程空艙是中國滾裝船東參與國際運輸時普遍面臨的問題。近年來,中國汽車出海步伐加快,公司作為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服務者,基於多樣化的船隊和領先的貨運技術水平,創新打造了「汽車滾裝船+重吊船吊裝+專用框架搭配多用途紙漿船」的汽車運輸服務新模式。

一方面自主研發多尺寸的可摺疊商品車運輸框架,滿足多種車型裝載需求,通過專用框架搭配公司運營的40余艘多用途紙漿船的組合形成彈性運力池,形成出口運輸汽車、回程運輸紙漿的經營模式,有效解決雙向貨源不平衡問題。

另一方面,公司專業滾裝船隊錨定汽車市場較為成熟的歐洲地區,與歐洲主機廠深化合作,在回程時搭載歐洲進口的產品回國。

【問題】介紹下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情況?

中遠海科回答:公司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戰略支點,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投入1.01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23.03%;申請受理和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2件,近五年複合增長率50.28%。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和專利產出的指數級增長,強化了技術壁壘,併爲長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堅持算力基建、數據資產、算法突破三位一體,自主建設航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形成25+P的可控AI算力。獨創航運廣域高質量數據集,加速實現超大規模數據集成和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突破。發佈國內首個航運大模型Hi-dolphin,年度積累語料1.2TB,其以深度推理引擎重構航運決策邏輯,實現複雜規則推演與實時風險預判的毫秒級融合。

Hi-dolphin大模型構建了航運知識圖譜、智能體和智能協調系統,具備高效的數據解析、信息檢索、智能交互和決策支持能力。不僅提升公司在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的品牌形象,也有利於未來拓展高質量數智化業務。一是推動產品能力提升,Hi-dolphin能力會以API、Widget等方式嵌入到公司打造的航運專業化產品中,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和客户體驗;二是圍繞大模型產品的多元化經營:為客户私有化部署Hi-dolphin產品、面向C端客户提供的智能終端(查詢船位、港口等信息)等;三是基於大模型能力提供企業大模型服務:以Hi-dolphin為底座,為特定客户訓練企業大模型,實現特定客户的專業化大模型場景,比如航運單證智能識別等。通過以上舉措,今年公司圍繞大模型在航運企業的落地也在陸續形成一批高質量的合同。

【問題】公司未來的盈利有什麼增長點?

中遠海科回答:后續公司將繼續發揮公司在技術積累、產品質量、品牌聲譽等方面形成的競爭優勢,加大集團內外的營銷力度,為客户提供有價值的數字化賦能產品和數據服務。

數字航運與供應鏈板塊聚焦智能航運戰新產業培育。一是把服務集團戰略作為穩中求進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拓展集團增量服務場景和客户機會。二是加速推進船視寶、Hi-dolphin等核心產品的市場化進程,同步探索業務出海。三是深化行業滲透,加快拓展海事數字化業務,努力向銀行金租、高端製造、菸草物流等高價值領域延伸。

數字城市與交通板塊加速推進業務體系戰略升級。一是持續夯實聯網收費、視頻檢測、智慧養護等核心平臺矩陣,鞏固市場佔有率。二是通過融合創新,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數據應用等方向的平臺產品。三是拓展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與治理、數字安防等新領域。

【問題】收購完成中遠海運客運后,公司同時運營南北兩大區域有沒有經營上的難點?怎麼去解決好跨區域經營的問題?

海峽股份回答:作為目前中遠海運集團內唯一以客滾輪渡業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公司經過2021年及2022年瓊州海峽南岸及北岸的航運資源整合,現已實現以海峽股份為主體對瓊州海峽客滾業務的整體運營,本次交易通過併購重組方式整合客滾船舶資源后,公司將成為國內首個跨區域經營的客滾龍頭企業。

未來,上市公司將通過船隊運力池互補、航線及船員管理優化等多種方式增強客滾服務運營效率,通過跨區域經營促進國內南北兩個最大的客滾市場融合,實現瓊州海峽、渤海灣一體化發展,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實現客滾輪渡業務整合從「做大」到「做強」的跨越式發展。

【問題】隨着祕魯錢凱項目投入運營,公司有何運營方針和措施帶動碼頭箱量和單箱收入增長?

中遠海運港口回答:隨着祕魯錢凱碼頭項目投入運營,港口公司持續做好相關的營銷工作,根據碼頭的通用功能,做好不同形態的業務開發。

集裝箱方面,隨着碼頭的航線持續補齊,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形成三干三支航線佈局,加速拉美樞紐網搭建。其次我們也在協調主要航商和當地的收貨人,爭取滾裝船、散糧、散貨、件雜貨等不同類型業務落地在祕魯錢凱。在當前的發展階段,迅速提升不同業務形態的服務能力,為打造祕魯錢凱成為拉美地區的多元業務樞紐打下根基。

【問題】綠色低碳轉型是行業趨勢,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成本壓力。公司在推進綠色港口建設過程中,如何平衡資金投入與經濟及環保效益?

中遠海運港口回答:公司在推進綠色港口建設過程中,始終以「技術驅動、效益優先、多方協同」為核心理念,通過將綠色低碳轉型與碼頭生產效能提升深度融合,實現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以自動化碼頭建設為核心,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通過自動化岸邊和堆場設備遠程控制、無人集卡、智能安防等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減少人工依賴和能源浪費,長期能耗和運維成本顯著下降;同時依託5g智慧港口建設,優化碼頭作業流程,縮短船舶在港時間,降低船舶燃油消耗與碳排放,提升碼頭吞吐能力。

二是聚焦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研發,以創新驅動降本增效。公司組織附屬公司積極開展綠色低碳轉型相關科研項目,涵蓋綠色低碳港口建設路線研究、港口設備電氣化改造、多式聯運自動化等多項關鍵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

三是構建協同生態,分攤轉型成本並共享收益。港口公司與設備供應商、能源企業等綠色低碳轉型合作方等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合同能源管理及代運營等模式,降低綠色低碳轉型設備初期投入;同時,公司積極參與行業和團體標準制定,推動上下游協同減排,避免重複投入。

通過以上三點措施,將綠色轉型從「成本負擔」轉化為「增效引擎」,充分驗證了環保與經濟的協同可行性。未來,公司將持續通過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進一步優化綠色投入結構,鞏固行業領先的綠色低碳競爭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