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5 08:17
「如何呢,又能怎」、「別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銀龍魚」、「哈基米南北綠豆阿西噶阿西」「baby,我們的感情好像跳樓機」......光是看到這些歌詞,腦海里就會自動播放那段熟悉的旋律和畫面。能輕輕哼唱甚至還能跟着扭兩下:像單依純那樣左右的甩甩腦袋,或是像「不齊舞團」編的舞蹈動作那樣,在空中揮舞手臂盡情釋放。
總之,這些歌真的躲不掉!因為一打開短視頻軟件,自然逃不過那幾首「流量密碼」BGM的魔性洗腦。
最近洗腦的或許是《跳樓機》《大展鴻圖》《李白》《跳樓機(哈基米純享版)》,如果是今年更早些時候,就可能是《APT.》《九萬字》《愛如火》等等,這些歌甚至是能給短視頻帶來流量的熱門背景音樂,主打一個「誰用誰火」。
其實,這些歌早不是簡單的僅供聆聽了,它們更像是一種社交貨幣,沒刷到過或者接不上梗的會被懷疑是「異類」。
那麼,藉着《大展鴻圖》爆火之際,音樂財經盤點了近期較火的幾首短視頻BGM,以及過去六年的抖音熱門歌曲,回顧這幾年大家的短視頻BGM迭代之旅。
《大展鴻圖》是攬佬與劉夫陽合作的一首歌,收錄在攬佬2024年8月20日發佈的專輯《八方來財》中。然而最近,這首歌以極具感染力的動感節奏迅速風靡抖音,成為新一代洗腦神曲,不僅霸佔各大音樂平臺榜單,更席捲了全國各地的廣場舞陣地。
線上,不少明星達人都紛紛在翻錄《大展鴻圖》的舞蹈;而在線下,親戚朋友們聚會也要露一手玩一段,大家爭相學習攬佬的嚼字、學習攬佬在MV里的手勢,好不熱鬧。可見,《大展鴻圖》不僅是線上的爆款,也是線下聚會的氛圍王,正在全方位滲透人們的娛樂生活。
令人意外的是,攬佬的這張專輯一下子出了兩首爆款,還有一首則是專輯同名曲《八方來財》。《八方來財》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點迅速走紅,但這首歌的走紅怎麼看都不像偶然,它完全踩中了熱門歌曲的流量密碼。
首先,「來財 來 來財 來」這種直給的歌詞、瘋癲式的豁達完全戳中了當代人愛打直球的習慣;其次,國人對「來財」這種吉利話很青睞,歌詞的病毒式植入大腦實在是太順利了,沒人會抗拒「來財」吧?最重要的是,短短几秒的副歌完美契合短視頻時代的碎片化傳播需求,真的是刷到就能上頭,太魔性了。
今年同樣爆火的還有《跳樓機》,隨着張靚穎、葉童紛紛在綜藝節目的陸續翻唱,這首歌也迎來了自己的第N春。
《跳樓機》的原唱LBI利比是一個十分勤快的音樂人,從他的音樂流媒體賬號來看,他始終保持着月月發歌的習慣,每個月至少3首,此前他的《小城夏天》熱度也很高,但《跳樓機》卻直接將他的職業生涯再度推到了新高度。在《跳樓機》之前,他是歌紅人不紅的代表,但今年,他終於好像有點人紅的跡象了。
坊間流傳,《跳樓機》這個爆款歌版税收益已經高達3000-4000萬,如果加上這首歌帶給LBI利比作為藝人身份的加持,實際收益當然遠不止這個數字。根據小紅書博主「遇見好音樂-覓聽」的分享,3000-4000萬是由全網發行流媒體版税結算、8-9個爆款翻唱、海外發行、公播、綜藝節目以及演出服務授權等各項收入累積起來的金額。
作為一首發行剛剛半年的歌曲,《跳樓機》的爆紅算得上是短視頻時代的經典案例了。它的爆火倒也不算跳脱,歌詞通俗易懂、情感表達直接又強烈,再配上洗腦的旋律,看似簡單粗暴,實則暗合了當下短視頻神曲的傳播定律:夠直給、夠洗腦、夠宣泄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跳樓機》的「衍生」歌曲《跳樓機(哈基米純享版)》也是一首充滿歡快與童趣,併疊加了貓貓文學的音樂作品。填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歌詞,似乎讓原曲少了些傷情、多了些幽默,傳播起來也更加多樣,不少網友戲稱「《跳樓機》就是爲了哈基米而生的」,也有聽眾自發的去KTV點《跳樓機》唱哈基米的版本!
此外,憑藉魔性神曲《愛如火》翻紅的那藝娜今年開啟了「堅強笨女人」巡演,且多站售罄。其實那藝娜的演唱會因其假唱、荒誕表演等爭議性話題,屢次引發爭議,但反而讓她更火了,似乎總有一批那藝娜的支持者們在期待着與她見面。對於部分粉絲來説,來看那藝娜的演唱會是爲了追求一種情緒的宣泄和釋放,而不是衝着高品質的演唱會現場來的。
最近,57歲的那藝娜官宣將再次啟程,開啟「畢如業」全國高校畢業歌會巡演,目前公佈的三站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事實上,那藝娜的走紅與這些熱歌的霸榜異曲同工。她反其道而行之的「土到極致就是潮」,反而精準擊中了年輕人「拒絕內卷」的情緒痛點,成為一種精神寄託,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她的現場很多人都在喊「媽媽」。
從《跳樓機》到《大展鴻圖》,這些神曲的爆紅都在訴説同一個真相:結束一天疲憊工作的現代人,躺在牀上刷手機時,要的不是陽春白雪的藝術品,而是能瞬間點燃多巴胺的「音樂快餐」。
我們回顧了近幾年抖音官方發佈的《年度抖音數據報告》,不禁感概那些曾經存在於排行榜頂端的神曲,如今看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一看到歌名旋律就會在耳邊響起,陌生的則是這些歌早已從流量的巔峰榜退去。
從《你笑起來真好看》《你的答案》《芒種》到《我願意平凡的陪在你身旁》《綠色》《有可能的夜晚》,再到《野狼disco》《心如止水》《把孤獨當做晚餐》《愛你三千遍》,2019年抖音的最受歡迎背景音樂TOP 10似乎也沒那麼遙遠;2020年的《少年》《我和你》《舊夢一場》《世界那麼大還是遇見你》《微微》當選年度最受歡迎背景音樂TOP 5。
這些歌的旋律依然很快能被回憶起來,都曾經很有「情緒價值」,但實在想發出一種「久違了」的感概,眼下各大音樂榜單早已有新的面孔,熱歌的生命力一年不如一年,曾經的霸榜歌曲只能是一種集體記憶了。
2021年10月,《漠河舞廳》突然爆火,相關的視頻2021年在抖音播放量超42億次,更直接帶火了漠河旅遊,當真的「一首歌帶火一座城」。
如今的漠河舞廳已經成了漠河旅行的必去打卡點,編輯部的同事2024年底也去到漠河舞廳參觀過一次,還記得那天的遊客很多,進去只需要交幾塊錢門票(含一首點唱歌曲),年輕人們在這里隨着熟悉的旋律跳着上世界的交際舞或是新時代的抖舞,當時每隔幾首歌,就會有一個人點唱《漠河舞廳》。(回顧:被算法選中的《漠河舞廳》)
次年,陳奕迅的《孤勇者》以破百億播放量的成績,重新定義了「戰歌」的概念。
這首歌神奇地打破了年齡和圈層壁壘,從小學生到廣場舞大媽,從電競玩家到抗疫工作者,都在「戰嗎?戰啊!」的吶喊中找到共鳴。《孤勇者》也不再是一首簡單的流行歌曲,而昇華為一種全民參與的文化符號。(回顧:從動畫主題曲到「國民級作品」,《孤勇者》何以跳出原生圈層?)
行至2023年,抖音音樂生態可謂百花齊放,這一年的十大熱點歌曲也各具特色。
有温暖治癒的《是媽媽是女兒》、有慵懶愜意的《向雲端》、有喪卻真誠的《雪 Distance》,還有《在草地上肆意奔跑》、《苦咖啡·唯一》《毒藥(釋懷版)》《籠(電影〈消失的她〉片尾曲)》《子莫格尼》《海邊探戈》以及《If We Ever Broke Up》,這些歌曲就像一個個音樂盲盒,每次刷到都能帶來不同的情緒體驗。
這一年一定要提到的還有《科目三》,坐地鐵換乘都能看到有人在對着地鐵門的反光跳,實在是太火了。
2023年,《一笑江湖(科目三)》累計播放量超500億次,是2023年中國區所有音樂平臺榜單的TOP1。有趣的是,這首歌還在TikTok和YouTube出海,成為2023年韓國YouTube榜單TOP1,在Spotify日本飆升榜第一。
《一笑江湖(科目三)》的起源可追溯至廣西柳州民間,最初以「科目三」為名的舞蹈在KTV包房或婚禮現場零星出現,動作融了合社會搖、鬼步舞與戲曲雲手,形成「土潮結合」的魔性風格。雖然這首歌發行於2020年,但在2023年10月纔開始受歡迎。而且,這首歌的爆火最早就得益於舞蹈動作,用户將《一笑江湖》DJ版作為背景音樂,配合「搖花手-擺胯-扭膝蓋」三連招動作,形成強烈的視聽反差。
2023年底,《一笑江湖(科目三)》在TikTok上以#科目三挑戰#標籤引爆。韓國女團成員、菲律賓舞者等跨文化KOL參與挑戰,將舞蹈與本國文化元素結合(如韓國版加入K-pop編舞),形成循環傳播的病毒效應。截至2024年1月,TikTok上#科目三挑戰# 標籤視頻播放量突破60億次,衝上韓國YouTube短視頻熱門周榜冠軍,力壓K-POP勁歌熱舞,被稱為《江南Style》之后來自中國的神曲。
2024年最亮眼的要數神曲《APT.》,無數明星網紅都在拍這首歌,《APT.》也以其魔性旋律成為新一代「抖腿神曲」。
同時,《APT.》和《若月亮沒來》《青花》同爲《2024抖音熱點年度數據報告》十大熱點歌曲中的HOT級別曲目,余下7首分別是《這條小魚在乎》《暮色迴響》《淚橋》《壁上觀》《fast car super star》《上春山》《重生之我在異鄉為異客》,作為2024年的年度熱點歌曲,這個榜單的曲目短視頻刷屏彷彿就在昨天。
這些年度熱單隨便挑出一首,都是能拉出萬字長文敍述其發展走向的歌曲,在此並未一一展開。它們的存在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短視頻時代的音樂審美變遷,更折射出當代年輕人的情感共鳴點。
當然,這些年走紅的爆款歌曲並非都如此糟糕,流量和口碑兼顧的作品也非常多,在此不做贅述。
但一首爆款歌曲在極短的時間內走紅后,從音樂版權到線下演出市場,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容易引發諸多爭議。
譬如,相較於《大展鴻圖》,今年《跳樓機》的爆火之路更具爭議性。伴隨數據和熱度狂飆的,輿論場上對《跳樓機》真的是嗤之以鼻,爛俗的歌詞、粗糙的旋律拼接,被音樂愛好者視為劣幣驅逐良幣、降維市場審美的典型代表。
據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回溯,2018年爆款歌起飛,版權方還可以用僅數千元就能撬動一首出圈爆款歌,2019年的推廣成本雖然有所上升,但相較於現在依然顯得十分便宜,持續投入的營銷成本大致在10萬到50萬之間,而現在一首頭部爆款歌可能需要持續投入數百萬元的推廣費。
而根據騰訊音樂研究院發佈的《2024華語數字音樂年度白皮書》,2024年,播放量破十億次的爆款歌曲同比少了3首,破億次的熱歌少了70首,而播放量破千萬的歌曲數量增加了1095首,可見如今的版權歌市場有多難做,要殺到超頭部更是難上加難。
面對「音樂快餐」席捲市場的現實,業內其實心態很複雜,有人會艷羨爆款歌的市場份額所帶來的吸金能力,有人會批判這些爆款歌的藝術價值,但不管怎麼説,沒有人能否認其存在的客觀現實。
在高壓快節奏的生存語境下,爆款熱歌的更迭軌跡就像是大眾情緒的鏡像投射。一些歌曲成為「無心插柳」的偶然爆款,或許源於創作者對集體潛意識的敏鋭捕捉,個人表達和集體情緒在同一個時空迎面「撞」上了,就成了。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如今多數爆款背后是精密的流量算法與推廣策略。譬如,「黃金三秒」定律、情緒鈎子、記憶點密度等數據指標。
熱度決定商業價值,所以,現在跟自媒體天天屁顛顛忙着追熱點似的,也不奇怪。誰能在最短時間拆解當下這一刻大眾情緒的流量密碼,將焦慮、治癒、狂歡等社會情緒轉化為一段BGM,誰就能在平臺的流量大戰中,擁有更大的贏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作者:音樂財經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