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5 05:07
轉自:貴州日報
貴陽聯塑的生產車間。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許發順 文/圖
■編者按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強引擎。當下,清鎮市正全力做優「貴人服務·清松辦」營商品牌,聚集一大批鋁及鋁加工、新型建材、生態家禽、綠色蔬菜、現代物流、人力資源服務等行業的優質民營企業,民營經濟韌性強大、動能澎湃。為深入展現清鎮市民營企業風采與營商環境優化成果,今起,本報推出「聚焦清鎮民企,共鑑營商新貌」系列報道,走進企業一線挖掘發展故事,聚焦政策落地剖析服務實效,呈現清鎮市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畫卷。
在貴陽清鎮市醫藥工業園區,有一家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工廠,沒有高大的樓房和高聳入雲的煙囪,只有不斷進出的大型貨車默默訴説着這里的繁忙。
這里就是聯塑科技發展(貴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聯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國聯塑重要的產品研發基地和其在西南地區重要的生產基地。中國聯塑具有高知名度和高好評度,在塑料管道領域市佔率長期位居全國第一,是業內公認的「管道一哥」。
貴陽聯塑的「硬核實力」與「低調外表」形成強烈反差:年均產值達10億元量級,年均納税約7000萬元;擁有約60人的技術團隊,年均投入逾3000萬元開展新技術研發;每年可消耗約2萬噸磷石膏,成為「富礦精開」的關鍵「推手」,自主加碼打造11套揮發性有機物氣體淨化裝置,投入逾6000萬元打造環境友好型企業。
貴陽聯塑總經理蔣維貴表示,這些都與貴陽聯塑堅持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三量」協同的發展取向密不可分。
「含金量」足:年產值達10億元量級,年均納税約7000萬元
中國聯塑總部位於廣東佛山。2003年,貴陽聯塑成為中國聯塑在廣東總部以外首批佈局的生產基地之一。在雲南和四川的聯塑「分廠」開業前,貴陽聯塑長期是中國聯塑輻射西南地區市場的主力廠。
貴陽聯塑主營產品塑料管道及管件,是民用建築給排水、市政工程、電力通信等領域的必需品,這決定了貴陽聯塑的市場表現和西南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事實的確如此。「2013年至2021年是我們的黃金時代,貴陽聯塑年產值12億元左右。」蔣維貴説。最近三年,貴陽聯塑年產值也有10億元左右,年均納税約7000萬元。
最近幾年,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放緩,貴陽聯塑的產能產值面臨下滑趨勢。
為響應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和滿足鄉村振興對管材的新需求,貴陽聯塑調整細分產品生產計劃和研發計劃,向排污、排洪排澇、科技農業等領域傾斜。加強行業整合和產品創新,全力降本增效,將「數量追求」轉變為「質量追求」。當地黨委政府也給予貴陽聯塑較大支持,主要是通過產業扶持、專項補貼、減税降費等政策,為其減輕負擔,讓其保持穩定的利潤水平,實現健康發展。
在生產過程管理中,貴陽聯塑採用基於數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打造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高效管理好每個班組的每一個生產機臺,對生產全鏈條數據進行實時監控,並對產品質量及時「預警」,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更好地釋放產能。走進貴陽聯塑的生產車間,只見經過投料、混料、拉料、通料、擠出、成品等環節,管材持續不斷地走下生產線,被一輛輛貨車運往四面八方。
專注於主營主業,與時俱進推動技術迭代。如今,貴陽聯塑年均產值約10億元,年均納税約7000萬元,解決了500多人就業,穩居貴州民營企業100強和貴州製造業100強。
「含新量」高:既是「大廠」重要研發基地,也是「高原造」產品研發前沿
通常來説,沿海「大廠」在中西部地區建「分廠」,多數是建生產基地,少數是建研發基地,中國聯塑就是其中的「少數派」。當前,貴陽聯塑已成為中國聯塑重要的產品研發基地之一。
「在技術支撐上,全國廣泛應用的產品由集團研發,區域性的、相對‘小眾’的產品交由實力強勁的子公司研發。我們根據貴州的產業政策、地理氣候、資源環境、市場環境研發新品。」蔣維貴説,貴陽聯塑研發中心有約60人的技術團隊,年均投入逾3000萬元開展技術研發,成果頗豐。
結合氣候搞研發。貴州冬季多有凝凍天氣,常規管材易因冰凍開裂甚至「爆掉」,使用壽命大幅縮短。貴陽聯塑研發的「PPR、PVC抗低温耐老化技術在建築管材中的產業化應用」項目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該項目曾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結合地理搞研發。貴州多山地,很多地方地形高差很大,貴陽聯塑研發出抗壓力、抗衝擊力、延展性等性能很高的輸水管道。
貴州山地精品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無土栽培等精細化農業技術大行其道,貴陽聯塑根據不同作物類型量身定製相應的滴灌管材系統,滿足農業產業需求。
……
蔣維貴介紹,貴陽聯塑還為中國聯塑承擔了多項全局性產品的研發任務,這段時間正在研發「PVC-BO雙軸取向電力通信管道」,該管道將能夠應對飛機降落瞬間的巨大沖擊力,成為各中大型機場的地下電力通信管道的可靠選擇。這項研發任務接近尾聲,已開始小批量試產,技術完全成熟后每年可為中國聯塑帶來至少數千萬元經濟效益。
由於是中國聯塑在全國佈局的首批生產基地,而且地處雲貴高原的特殊地理環境,貴陽聯塑在技術研發上搶佔了先機,成爲了「大廠」重要研發基地和「貴州造」新品研發前沿,而且建樹頗多,獲評高新技術企業、貴州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進一步證實了其技術實力。
「含綠量」濃:新技術助推「富礦精開」,投資6000萬升級生產線踐行環境友好
貴陽聯塑擁有高「含金量」、高「含新量」,還擁有高「含綠量」。
當前,貴州正在大力推進「富礦精開」,意圖將礦產資源優勢轉換為發展優勢。磷礦是貴州的優勢礦產之一,但是有一個關鍵難題制約着磷礦的開發利用,那就是磷石膏處置。磷石膏是濕法磷酸工藝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二水硫酸鈣,還有未完全分解的磷礦、殘余的磷酸、氟化物、酸不溶物、有機質等。磷石膏集中堆積不但污染地下水資源,還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按照相關生態保護政策,磷礦的開採量和生產過程中固體廢棄物消化能力掛鉤,也就是磷石膏利用越多,開發主體獲批的開採量越高,這有利於促進「富礦精開」各產業鏈的綠色循環。
貴陽聯塑找到了破題之法。「磷石膏的主要成分可以用於生產管材。基於其這一特質,貴陽聯塑和貴州磷化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展磷石膏綜合利用相關技術研究。」貴陽聯塑生產副總經理羅喜豐介紹,貴陽聯塑攻克很多技術難題,將材料學的最新技術應用在磷礦石的分選、燒結等過程,從而淨化磷石膏並提取其中符合要求的管材生產原料。用磷石膏生產的管材可應用在市政排水排污、民建排水排污、電力通信管材等領域,清鎮市部分排洪排澇項目已開始使用該類管材。羅喜豐測算,經過初期技術推廣后,貴陽聯塑每年可消耗約兩萬噸磷石膏。
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是,貴陽聯塑毗鄰清鎮中心城區,廠區周邊有多個居民小區,然而投產22年來從未收到任何一起羣眾關於環保問題的投訴,反而得到羣眾的一致好評,原因何在?
「塑料生產過程中受高温加熱,會造成有機物的揮發。我們原本的技術工藝已經是達標排放了,但是爲了讓周邊居民更放心,我們投入300多萬元打造11套揮發性有機物氣體淨化裝置,每年還投入約200萬元運行這些裝置,進一步提升環保水平。」羅喜豐説。同時,貴陽聯塑還投資逾6000萬元改造生產線的供料系統,實現全封閉送料,將粉塵量降到極低水平,走進廠區聞不到一絲粉塵味或塑料味。
貴陽聯塑還經常邀請媒體記者和居民代表進廠參觀,監督企業做到清潔文明生產。由於在打造環境友好型企業方面的種種優異表現,貴陽聯塑獲評貴州省健康企業、貴州省節能減排示範單位。
作為全國「大廠」的貴陽「分廠」,貴陽聯塑堅持實現「新」「綠」「金」三者的協調統一,既成就了企業本身,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在新發展階段必定大有可為。
(《「含金量」足 「含新量」高 「含綠量」濃 》由貴陽日報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