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4 19:30
(轉自:商圖藥訊)
全球TOP50藥企正處在產品力、管線力、適應證拓展能力等多方角力之中。
撰文| Kathy
殺瘋了!
短短一周時間(6月7日-12日),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皮下注射製劑(MK-3475A)一口氣在CDE提交了24條上市申請並獲受理,覆蓋了K藥的所有實體瘤適應證。
同樣的舉動,默沙東在今年3月已演示過一次,彼時默沙東向FDA提交了皮下注射製劑的上市申請,同樣覆蓋所有K藥已獲批的實體瘤適應證,FDA的審評決定日期(PDUFA)是今年9月23日。
K藥用了近5年時間,在銷售額上打敗修美樂,登頂全球暢銷藥「藥王」寶座后,不料又遇上橫空出世、增長勢頭可怕的司美格魯肽,成了有史以來最短命藥王。如今,默沙東狠狠發力K藥皮下注射劑,試圖守住K藥2025年的全球藥王之位。
而幾乎已經內定了新葯王位次的司美格魯肽,也在GLP-1賽道里腹背受敵,並不如表面般風光。
日前,全球CRO公司ICON發佈了《製藥50:2025藥物發現與開發全球Top50製藥公司報告》(以下簡稱「《製藥50》」),報告將2025年,定義為「全球製藥產業的又一大歷史拐點」:昔日「藥王」Keytruda進入倒計時,GLP-1成為攪動多病種市場的超級變量,自免、腫瘤與代謝三大治療領域持續出現「裂變」。
之中,誰在守擂?誰在進攻?誰在醖釀下一輪產業主導權?
默沙東,守擂K藥帝國
根據ICON報告,2025年,默沙東以641.7億美元的營收蟬聯製藥50榜首,其核心支柱無疑是K藥。K藥2024年全球銷售額達到294.8億美元,佔默沙東整體營收的46%,同比增長17.9%。
但光環背后,是對專利懸崖的高度焦慮。
從默沙東的營收構成來看,K藥「一藥獨大」,佔默沙東收入比重持續上升,從2022年的35%攀升至2024年的46%。這也映射出了默沙東自身營收的高度集中性。雖然HPV疫苗Gardasil仍貢獻了86億美元,但同比已經出現了明顯下滑。這也引發了一些共識:單一超級產品帶來的增長容易掩蓋企業管線脆弱性,導致后期的風險加劇。
距離2028年的專利懸崖越來越近,為延長產品生命周期,默沙東選擇將K藥打入多線聯合治療戰場。在胃癌(KEYNOTE811)、三陰乳腺癌(KEYNOTE522)、肝癌(LEAP012)等多個適應證上,以「免疫+化療」、「免疫+靶向」等組合形式搶佔早期治療空間。2025年其多項組合療法已成為新標準治療,試圖將K藥構建為平臺型藥物。
另一種方式,則是前文提到的,迭代給藥途徑。
皮下帕博利珠單抗(MK-3475A)由帕博利珠單抗與 Alteogen公司開發的透明質酸酶變體(berahyaluronidase alfa,ALT-B4)結合而成,旨在增加藥物使用的方便性。
有關皮下注射版PD-1,K藥其實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
目前,皮下注射PD-1/L1領域已經有3款產品獲批上市,羅氏的阿替利珠單抗(PD-L1)、BMS的O藥納武利尤單抗(PD-1)都已經獲FDA批准,國內則有思路迪/康寧傑瑞/先聲的恩沃利單抗(PD-L1)。
待到「皮下版K藥」正式上市,雖然是第4款入局的產品,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這是一款站在K藥肩膀上的產品,完全可以憑藉K藥在腫瘤賽道的強大品牌影響和十年的臨牀深厚基礎,彎道超車。更進一步來説,皮下版K藥極有希望會成為默沙東「K藥帝國」未來的精兵強將,鞏固住默沙東在腫瘤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皮下注射劑型的競爭,在國內市場也日趨白熱化,進展較快的像君實的特瑞普利單抗皮下版,和輝瑞的Sasanlimab都進入到了III期臨牀階段。
但話說回來,默沙東的未來並不能單單押注在K藥帝國身上。ADC、TIL(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和新一代免疫療法也是其押寶的方向。過去一年里,默沙東啟動了與第一三共ADC產品的全球合作,同時在細胞治療和KRAS抑制方向加碼研發投入。
然而,有分析師認為,默沙東在K藥之后仍需時間構建下一個增長曲線。
王者不穩,已是不爭事實。
GLP-1,製藥業的顛覆者
讓K藥如此「焦慮」的,除了專利懸崖將近,還有另一個原因,GLP-1的崛起讓它成了「最短命藥王」這件事幾乎要板上釘釘了。
《製藥50》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GLP-1類藥物整體銷售額超過370億美元,成為製藥產業最大的變量。
2024年,司美格魯肽Ozempic的營收達到174億美元,增長25.8%,穩居全球糖尿病治療首位。 Wegovy雖銷售額略遜僅84億美元,但增長達到85.7%,加之又獲批心血管風險適應證,2025年增速又將是掙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司美格魯肽在外部用猛火「圍剿」藥王,回到GLP-1賽道里,諾和諾德與禮來也是一場激戰。替爾泊肽雖然未能拿下市場的先機,但Mounjaro的銷售額已經突破115億美元,並且有着可怕的123.5%的增速,隨着其獲批適應證從糖尿病拓展至肥胖等等,給司美格魯肽帶來不小壓力。
2024年銷售額增速最快的代謝類藥物(銷售額大於10億美元)
如今提起GLP-1,已經不僅僅是糖尿病、減重的代名詞了,頭部公司已經構建出「代謝、心血管、腎病、神經退行」的跨適應證佈局。
諾和諾德正推進司美格魯肽在早期阿爾茲海默症與帕金森病試驗;禮來則將替爾泊肽用於睡眠呼吸暫停與MASH研究。這些擴展意味着,GLP-1已經逐漸具備了心、腦、腎全系統干預的潛力,若拓展成功,極有可能顛覆傳統治療模式。
在巨量市場需求下,產能成了藥物競爭中的新護城河。誰能保證不缺貨,誰更有希望能贏市場。據悉,諾和諾德與禮來已經相繼投入超過150億美元用於擴產。諾和諾德收購Catalent提升填充能力,禮來新增美國、愛爾蘭多座工廠。擴產后,預計這些產品的產能較2024年能大幅提升60%。
腫瘤、自免、代謝,三足鼎立
根據報告,腫瘤藥仍為全球最大藥物市場之一,2024年整體銷售額超1100億美元。在PD-1/PD-L1抑制劑已構建穩定格局的基礎上,腫瘤藥物創新的重心,正加速轉向聯合療法、ADC、細胞治療與新一代靶向藥。
在ICON看來,腫瘤賽道未來增長點將是組合用藥策略(如IO/IO、IO+TKI)、ADC新靶點拓展、KRAS/G12D靶向療法突破以及細胞治療在實體瘤中的首次臨牀落地。此外,雙抗(如CD20xCD3、HER2xHER3)和TIL療法(如Iovance lifileucel)在血液腫瘤與實體瘤均呈現出階段性突破,產業化潛力不容小覷。
不同於腫瘤賽道的蓄勢待發,自免領域已經完成了一次「王位」更迭。艾伯維修美樂退場,賽諾菲度普利尤單抗接棒,幾大靶點創新,又開啟了新周期。
對於「自免之王」艾伯維來説,其未來的增長也不再依賴單一產品修美樂,Skyrizi 與Rinvoq已經快速成長,過去一年分別增長50.9%與46.2%,成為艾伯維新的增長雙引擎。接棒修美樂「自免藥王」之位的度普利尤單抗,保持22.1%增速的「祕密」,正是多適應證的拓展。而強生的烏司奴單抗則會在2025年迎來生物類似藥上市衝擊,強生也正在加快推動IL-23、IL-17A/F等后續產品策略。
代謝領域則正在從單一的控糖減重角逐,拓展到成為心腎腦協同共管的系統性藥物交鋒。
《製藥50》顯示,SGLT2家族藥物在治療心衰、慢性腎臟病上維持競爭力,2024年全年增長在15%-28%區間。但GLP-1明星家族,憑藉更強心腎保護作用,正在逐步「掠地」。
代謝領域未來的看點,並不再是GLP-1單藥治療潛力,更包括GLP-1與SGLT2固定複方、與FGF21或THRβ組合治療MASH,以及針對糖尿病合併CKD/HF等多系統病人羣的精準藥物組合療法。
不論是腫瘤、自免還是代謝,創新葯界的下一位霸主是誰,依然存有懸念。
當K藥的榮耀逐漸逼近懸崖邊,GLP-1在多病種攻城略地,再加上新技術、新靶點、新治療模式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全球製藥格局進入「混戰」。誰能「制霸」未來?既看產品力,也看管線厚度,更看一家公司的戰略決策。
參考資料:
《THE 2025 DRUG DISCOVERY & DEVELOPMENT PHARMA 50 REPORT》
一審| 黃佳
二審| 李芳晨
三審| 李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