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海外市場全面爆發,點燃中國汽車全球化引擎

2025-06-24 17:57

轉自:新華財經

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5月,比亞迪在歐洲16國總銷量再次超越特斯拉,其中,在英、法、德、意、西五大市場中,比亞迪總銷量為10199輛,領先特斯拉6619輛,電動化佈局再提速。

方正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文姬表示,隨着比亞迪在南美、歐洲、東南亞等市場的不斷佈局,以及新車型的持續推出,公司海外市場前景廣闊,未來發展增長空間明確。

衝擊全球市場,多國月銷量超特斯拉

今年以來,比亞迪海外拓展勢如破竹,多市場齊頭並進。

5月份,比亞迪海外銷量再創新高,達到88640輛同比增長133.6%。同時,1-5月的出口量達到‌37.42萬輛‌,同比增長112.3%。

其中,在英國,比亞迪5月份銷量同比猛增408%,單月銷量3025輛,而特斯拉則同比下降超45%。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比亞迪在德5月銷量為1857輛,同比增長824%,已連續兩個月超越特斯拉。

在意大利,比亞迪以近2000輛的銷量,領先特斯拉的850輛。更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比亞迪銷量2434輛,是特斯拉的3倍。在法國,比亞迪也實現了反超,銷量達到938輛,超過特斯拉的700余輛。

此外,比亞迪在葡萄牙、愛爾蘭、克羅地亞等國銷量也已超過特斯拉。

文姬認為,展望全年,海外市場方面,隨着比亞迪的產能佈局的完善和市場推廣的深入,公司銷量有望持續增長。

深耕細作,以本土化營銷開闢出海新賽道

比亞迪如今在歐洲的銷量成績來之不易。

據瞭解,2021年初比亞迪開始進入歐洲,早期年銷量僅千余台。2022年到2023年,在英法德意西五大市場,比亞迪一直面臨着單國月銷幾百台,甚至只有個位數,而如今已完全不同。

這其中,比亞迪做對了哪些事?

以比亞迪開拓英國市場為例,早期由於品牌在英國缺乏知名度,大經銷商集團合作意願低,經銷商融資也面臨很多挑戰。比亞迪克服重重困難,通過高頻拜訪經銷商、產品試駕、跑遍多家銀行磨出授信,以及跟經銷商共創本地化營銷方式,從剛開始個位數的經銷商門店,發展到如今的幾十家。

同樣,比亞迪初到法國時也面臨類似挑戰,市場拓展一度陷入僵局。本地銷售團隊把試駕當突破口——在試過車的法國人當中,很多用户從不信任「中國製造」到主動發社交媒體點贊,試駕后的成交率有了明顯提升。今年5月海鷗車型(DolphinSurf)上市時,當地經銷商爭先舉辦促銷活動,為能夠代理比亞迪而感到自豪。

據瞭解,比亞迪剛進入歐洲時,年註冊量僅有1000多臺。2024年,比亞迪在歐洲的註冊量已大幅攀升至近6萬台,增長近60倍。2025年1-4月銷量已達約5.5萬台,接近2024全年水平。如今,歐洲已經有單國月銷量破6000台的成績,五大重點市場實現月銷破千台已成常態。

不僅是在歐洲,比亞迪的亮眼表現在亞洲七國也同步上演。

據悉,在亞太地區,比亞迪除中國本土市場大幅領先特斯拉以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重點市場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在新加坡,比亞迪蟬聯今年前5個月乘用車全品牌銷量冠軍;在馬來西亞,比亞迪旗下高端子品牌騰勢於2月正式進入當地汽車市場,5月銷量達1148輛,同樣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超越;在泰國,比亞迪5月銷量5787輛,持續書寫着「泰國現象」;作為最具挑戰性的亞洲汽車市場之一的日本,比亞迪5月上牌量首破400台,成功躋身日本進口車品牌銷量前十。

加速全球化進程,中國車企引領全球產業變革

自2021年比亞迪正式宣佈新能源乘用車出海,關税壁壘、產品適配、工廠建設、銷量瓶頸及海運運力不足等多重挑戰,都考驗着品牌出海的韌勁。比亞迪通過海外建廠、豐富產品矩陣、優化物流系統等舉措,逐一攻克難關,將挑戰轉化為全球化發展的動力。

如今,海外多家媒體都對比亞迪出海作了大量報道,並將其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的成功歸因於其先進的技術,如DM超級混動、兆瓦閃充等技術,以及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矩陣。

今年5月,比亞迪在歐洲15個國家同步舉行海鷗(BYDDOLPHINSURF)上市發佈會,成功切入最為歐洲消費者關注的小型純電汽車市場。為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也已在今年米蘭設計周期間,官宣進入歐洲。

如今,中國車企正以技術與生態的雙重優勢,在海外市場重塑競爭邏輯,引領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變革與前進方向。比亞迪以技術突破為引擎、生態構建為翼展,在全球市場掀起中國智造的革新浪潮,將中國汽車工業的智慧結晶,轉化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壯闊圖景,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推動全球汽車產業向綠色智能的未來浩蕩前行。(康耕甫 可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