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被兒子曝光的大佬:起底李松堅的明園集團|氪金·大事件

2025-06-24 16:20

作者|王晗玉

編輯|鄭懷舟

今年的父親節,6月15日當天,李新野發表一篇《我的父親李松堅》,悉數公開了自己父親作為地產商的多種違法法律、道德底線的行為。

根據公開的個人資料,李新野曾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美國計算機奧賽第一名,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布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曾在亞馬遜、Meta、Citadel Securities任職軟件工程師,最近的職業更新顯示他目前是Alpha Star Research的創始人兼CEO——這是一家關注人工智能基礎研發並與量化金融相結合的金融科技公司。

Alpha Star Research官網對於李新野的介紹

同時,在關於該事件的部分市場傳聞中,李新野還被稱為「私募大佬」。此前他曾於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傳一條視頻,標題為「我是怎麼掙到十個億的」,不過目前這條視頻已被下架。

李新野的父親李松堅是明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園集團」)董事長,當前其與前妻凌菲菲各佔集團49.2%股份。而其如何經營地產生意以及處理與凌菲菲的關係,似乎成為其與李新野父子關係的主要矛盾來源。

時代快車道上的「藝術地產」

李新野的文章主要控訴了父親的三類行為,分別是樂於攀附權貴、為「女神」揮金如土以及蔑視員工下屬、盲目信奉房價上漲邏輯。

李松堅1963年出生在廣東澄海,因創辦廣東明園塑料製品廠賺得第一桶金,后又進軍上海,於1994年成立明園集團,主營房地產開發業務。

其在上海開發的第一個大型住宅項目是明園世紀城,位於徐匯區復興中路。上海人心中「買房要買在徐匯」的固有想法一直延續至今,可見明園集團當年拿下這一地塊背后的實力。

而真正讓明園集團打開知名度的動作,是在2001年以3.04億元的總價拍得上海造紙機械廠408畝土地,以此開發城市綜合體都市森林項目。

根據規劃,該項目共分四期建設,建成后將集高層公寓、多層住宅、辦公樓、商業用房、五星級酒店、低密度別墅、藝術會所、學校等為一體。2014年之前,項目一、二、三期已經竣工。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明園集團開始着力打造「藝術地產」的標籤。

在2012年的一篇訪談中,時任明園集團總裁的凌菲菲就表示明園集團一直想走個性化產品的道路。「以前我們一直比較注重把藝術附加在我們的產品上面,比如,把藝術品引進小區。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現在我們希望能把藝術融進生活。」

根據這篇報道的説法,藝術生活方式就是都市森林項目推出的主題概念

而藝術一度也成為李松堅與凌菲菲作為明園集團創始人的標籤。如今在明園集團官網上,「多元業務」列表下,「文化藝術」仍單獨成一業務板塊,集團持有上海明圓美術館和明當代美術館,后者即是前述都市森林綜合體的配套項目。

除了文化藝術外,李松堅的明園集團還涉足環保材料、金融投資、醫療健康等領域——一如矇眼狂奔的時代一同成長起來的地產同行,各家都在猛踩油門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

明園集團官網列舉的多元產業佈局

2004年3月,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資產重組,李松堅控股的汕頭市明光投資有限公司成為上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之一。

2006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李松堅以17億元身家位列191位。

 「房價永不跌落」的幻想

但到2007年,李松堅一路高進的地產事業出現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其涉上海挪用社保基金案,因挪用5000萬元、行賄7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這成為李新野所控訴的父親通過走捷徑發展生意的其中一個代價。

根據李新野文中的説法,在李松堅接受調查、入獄服刑前,當時的配偶凌菲菲先一步與其離婚,並分走一半資產,價值數十億元。等到李松堅出獄后二人又「重歸於好」,但未寫明是否復婚。因此也有聲音質疑二人離婚是出於迅速切割、保全財產的目的。

直至目前,愛企查App顯示,李松堅與凌菲菲在明園集團旗下多間公司仍均有持股或擔任高管。

信息來自愛企查App

信息來自愛企查App

而李松堅出獄后,明園集團在投資拿地方面似乎再也沒有大動作。官網上列明的僅有南昌的九龍灣和汕頭的金融城兩個項目。

再往后,2017年,房地產史上最嚴調控蔓延至全國,2021年,行業正式步入下行周期。

但彼時李松堅對房地產的前景似乎信心十足。根據李新野的説法,2021年他回國時,曾表達過對地產見頂的判斷,試圖説服父親調整業務佈局,而李松堅並不認可,他認為西方經濟學不適合中國,「中國房子永遠漲」。

這一觀念與當時市場中一眾被多年以來的慣性思維和「房價信仰」支配的產業鏈從業者甚至是潛在購房者如出一轍。而后續的市場走勢給了這些人當頭一棒:2021年下半年開始,房企債務違約集中爆發,多城房價接連進入下跌區間。

李松堅的觀念代表了經歷房地產粗放發展時代的一大類人,認為房價將永遠上漲,不動產天然的金融屬性又為普通人接盤提供着無窮盡的動力,進而支撐他們自身的財富累積。而眼下行業正經歷的深度調整,也讓他們不得不與過去的發展理念做切割。

不過,目前也無法確認李新野所寫《我的父親李松堅》一文內容是否客觀準確。如近日李新野曾發佈視頻表示受到來自父親的人身安全威脅,自己已就此事報警。但視頻發佈不久后即下架。

此外也有質疑表示李新野此次發文曝光父親,或亦是行業下行大背景下不得已的舉動,實際則是為提前劃清界限、保全財產。

對於報警后的最新進展、視頻下架的原因以及外界的質疑,36氪曾嘗試聯繫李新野作進一步瞭解,但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回覆。此外明園集團也尚未就此事作出迴應。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