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蘇州張家港工行:深度融入區域發展進程 踐行國有大行使命擔當

2025-06-24 09:31

轉自:名城蘇州網

  工商銀行蘇州張家港分行深入踐行國有大行使命擔當,將做好「五篇大文章」作為工作着力點,積極投身港城經濟社會主戰場,為區域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持續注入金融動能。

聚力向新,激活科技創新引擎

  蘇州張家港工行聚焦「工」和「商」主責主業,持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助推港城向「新」而行、以「質」取勝。

  位於張家港經開區的某半導體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特種化合物半導體外延片研發、製造和銷售的初創企業,急需資金用於新產品研發和擴大產能。由於企業年銷售額僅300萬元,核心技術研發也進入瓶頸,這讓多家金融機構望而卻步。該行通過深度調研及行業研究分析瞭解到,該半導體企業擁有一支由研究員、博士組成的核心研發團隊,在MOCVD技術領域具備較強優勢,發展潛力大、未來成長性高。該行為企業開闢綠色審批通道並快速發放了300萬元科創貸款,同時聯動工銀投資為企業提供500萬元股權融資,通過股債貸聯動滿足企業產品研發的融資需求。

  「近期,我們在結構設計、材料研發、器件工藝等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在工行的全方位支持下,我和團隊有信心把企業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合物半導體外延片提供商。」該企業負責人説道。

  先進特色半導體是張家港新興經濟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張家港,像該半導體公司這樣的科技型企業正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目前,該行已圍繞區域「4+4」重點產業鏈組建科技金融中心和專業人才庫,成立行業研究團隊,加快構建同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全力以赴提升金融服務供給和產品交付能力。截至5月末,該行累計向區域科技型企業投放貸款超25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突破130億元,硬科技貸款余額超80億元。

追新逐綠,守護港城綠水青山

  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正在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勃勃生機。蘇州張家港工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基因」融入發展血脈,以金融之力賦能綠色低碳未來。

  隨着長江大保護戰略的深入實施,張家港這座依託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崛起的工業強市,也面臨着節水挖潛難度大、水環境壓力大等多重挑戰。如何以金融所能優化區域污水治理格局、改善水環境質量,讓「金融活水」真正變成「生態綠水」,是張家港工行必須面對的時代使命。

  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工業污水管網收集、污水和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再生水利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周邊工業企業產生的污水統一接入該公司進行集中處理。近年來,接入該環境科技公司進行工業污水處理的企業已超過80余家。由於接入企業的日益增多,加之地方大力推進工業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對該企業的管網處理效率和運維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家港工行為該企業發放5億元項目貸款,幫助企業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助力構建綠色高效的工業污水處理體系,進一步擴大污水處理規模,為區域工業發展保障水質、水量供應,持續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提供堅強金融支撐。

  除了推動水資源綜合利用,張家港工行還瞄準新能源產業及「雙碳」領域藴藏的發展機遇和資金需求,先后為港城多個光伏項目及氫能公交車置換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在近日舉辦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大會上,該行向張家港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聯合會綜合授信100億元。

支農惠農,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該行在認真落實小微融資協調機制,全力做好中小微製造業企業金融供給的同時,把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做好港城現代農業轉型作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命題。

  在張家港永利村開心農場,紅黃交織的小番茄、成串的桑葚在陽光下競相生長。採摘大棚里人頭攢動,在某平臺的直播間里,農場負責人朱先生正在向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推薦自家種的水果黃瓜。

  「去年,我們一次性採購了250多萬粒果蔬種子,整個農場的規模擴大了近一倍,多虧了工商銀行的資金支持。」永利村開心農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4年3月,張家港工行「和美興農」團隊開展「興農萬里行」普惠金融調研時瞭解到,該農場擬擴大水果蔬菜的種植規模,但買種子、建大棚處處都要用錢,讓本就資金流緊張的農場不知所措。該行迅速為其量身定製融資場景,一周內便發放了1000萬元貸款,這也是張家港區域首筆村級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融資。

  解決了春耕的種子問題,也要幫助村民拓寬果蔬上市后的銷路,帶動增收致富。讓永利村把直播開到田間地頭,搭上電商直播帶貨的快車,是該行的又一次創新實踐。考慮到專業的直播設備價格昂貴,加上農場剛剛擴大種植規模,資金比較緊張,該行又為其發放了張家港區域首筆農户信用貸款30萬元購買直播器材,讓村民跟上電商帶貨的「潮流」。

  在該行的持續支持下,永利開心農場已經打造了集親子研學、企業團建、果蔬採摘、家庭露營於一體的綜合文旅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閒勝地。

  近年來,蘇州張家港工行持續探索金融下鄉進村新路徑,圍繞農户客羣特徵定製授信產品,深化農村信用積分體系建設,陸續推出村級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融資、富民美居貸等特色融資產品,精準對接鄉村產業振興融資需求,努力寫好精細入微的「三農」服務文章。截至2025年5月末,該行向張家港市70余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累計投放普惠貸款超15億元,覆蓋糧食種植、特色養殖、鄉村旅遊等多個領域。

情繫桑榆,深耕養老金融沃土

  蘇州張家港工行堅定落實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優化養老產業及「銀發羣體」金融服務,綜合發力增輝最美夕陽。

  在張家港市區人民東路北側,佔地近15畝的項目圍擋內,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未來,這里將建成290户健康養老公寓,還將打造商業、立體化景觀、洗衣、寵物醫院、書畫手工、舞蹈、棋牌娛樂、球類活動以及老年社團等綜合化服務配套。這背后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持,2024年,張家港工行聯合蘇州相城工行及相關同業,總計為該老年公寓項目發放2.5億元銀團貸款,確保了養老院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序推進,也為區域改善養老環境、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注入新的動力活力。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客户對銀行實體網點依賴度較高,如何提升「銀發羣體」在金融活動中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普惠性,該行也在持續探索。在全部營業網點設置移動填單臺和愛心專座,佈設無障礙坡道等人文關懷設施,並配備多功能電子血壓計等智慧健康設備,為到店老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服務體驗。

  同時,該行還高度重視解決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對於生病卧牀、行動不便等老年羣體,充分依託便攜式智能終端,延伸服務半徑。

  位於長江之中的雙山島渡口村,村民辦理業務必須換乘輪渡過江,交通相對不便。為避免村民頻繁往返營業網點,張家港工行聯合渡口村委會設立「鄉村振興工行驛站」,構建「一點接入、全渠道響應」的服務體系,村民只需將金融需求提交至村委會,該行指派專人上門辦理,讓村民「足不出村」「足不出戶」即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

乘數前行,澎湃數字創新動能

  蘇州張家港工行把握數字金融發展機遇,持續夯實技術、數據、創新等基礎能力底座,積極打造「產品+場景」一體化的新型服務模式。該行結合小微客户生產、經營、資產、需求等特點,大力推廣數字供應鏈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場景化、多元化的融資服務。截至2025年5月末,該行已搭建23條數字供應鏈,為二百多家小微企業累計融資超5億元。

  糧食收儲數字撥付平臺是該行依託銀企直聯、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與某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數字人民幣支付和管理系統,旨在提升糧食收儲領域資金結算效率,幫助企業和種糧大户解決賬户歸集、資金繳納和自動對賬報銷等難題,有效降低支付成本和風險。截至目前,該行通過數字撥付平臺為張家港市7個糧食購銷庫點、近100户種糧大户提供數字結算服務,累計結算收糧款超1800筆、金額近3.5億元。

  除了推廣數字金融產品,張家港工行持續探索數字場景創新在政務、民生、文旅、鄉村振興等領域的應用,以「專業+數字」推動惠企利民服務提檔升級。幫助地方財政完成資金撥付系統改造,並首次使用數字人民幣在省級財政預算一體化系統實現國庫跨行支付;搭建全國首個數幣期貨交割場景,獲評蘇州市「TOP5全國優秀首創場景」;運用「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為區域外貿企業完成跨境人民幣利潤支付和出口貿易貨款回籠……近年來,該行錨定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價值座標」,依託工行總分行持續的金融科技賦能,累計打造「智慧新塍」等20余個具有較強示範意義的數字化應用場景,以「數字工行」新動能助力地方實體經濟發展、迴應港城人民美好生活期盼。

  近五年,蘇州張家港工行為張家港市累計投放本外幣各項貸款超1600億元,信貸投放余額及增量保持市場領先,連續三年位列張家港市金融系統績效考覈第一等次第一名。「我們將以本次簽約為新起點,強化全鏈條賦能,用好‘股貸債保租託’等金融工具,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持續加大資源投入,以領軍銀行姿態為張家港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貢獻工行力量。」在今年2月舉辦的「千億金融活水領軍助力港城發展」戰略合作簽約活動上,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未來,蘇州張家港工行將繼續與國家戰略同向發力、與港城發展同頻共振,以領軍銀行姿態做精做深「五篇大文章」,在張家港這片熱土,續寫嶄新的金融報國為民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