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4 07:57
全國各地氣温攀升,但户外賽事的熱度絲毫不減。
不過,上周四崇禮168超級越野賽賽事組委會緊急發佈的一項重要通知,讓選手們高漲的參賽熱情驟然降温——
根據通知,為確保運動員安全參賽,根據中國登山協會關於舉辦山地越野跑賽事相關規則規定,部分組別的參賽選手需在賽前提交一年內的體檢證明(含心電圖報告)。
而之所以「緊急」,是因為此時距離2025年崇禮168超級越野賽開賽,不足三周時間。不少參賽選手表示,自己的訓練及出行日程已定好,臨時補充材料不僅打亂了備戰節奏,一時間也挪不出空跑醫院開證明。
隨着質疑、惋惜、調侃的聲音四起,關於「參加越野跑比賽是否需要提交體檢報告」的討論也逐漸進入人們視野。
究竟是確有必要,還是多此一舉?一紙體檢報告,反映的是賽事方責任與選手自主權的邊界之爭,也折射出中國户外賽事從自由到規範必經的陣痛。
發佈在官方公眾號的這一重要通知,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近兩百條留言里,有人表示理解與支持,併爲了順利參賽在第一時間遵照新的規定上傳了體檢證明。但更多的,是對於臨近開賽規則加碼的質疑和質問。
在不少越野愛好者們的個人公眾號、小紅書等平臺,關注此事件的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
不少跑者認為,「完賽證明和月跑量就是最好的體檢報告」;有人指出提交體檢報告是「純粹落實指示的形式主義」「以對跑友安全負責之名,行推卸責任風險之實」。
甚至有人直言,「我的健康自己做主,要體檢報告的比賽一律不報名、不參加」。
值得一提的是,創辦於2017年的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今年已經辦到第九個年頭。作為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超長距離耐力跑比賽之一,崇禮168不僅是張家口夏季重要的賽事活動之一,也是國內越野愛好者每年最重視的賽事之一。
在社媒平臺,關於#崇禮168越野賽的話題瀏覽量超過1550萬,討論覆蓋賽前訓練、裝備種草,賽道美圖直出,和賽后恢復。不少資深跑者提及,「體檢報告」似乎是第一次作為硬性規定出現在參賽規則中。
這一臨時規則的加碼,無異給火熱的備賽氛圍投下一枚小型輿論炸彈,不僅讓選手們原本高漲的參賽情緒急速冷卻,也讓賽事方及登山協會的口碑急轉直下。
事實上,關於越野跑比賽是否需要選手提交健康證明的規定,早在2021年中國登山協會發布的登山户外賽事活動辦賽指南中有所體現。
文件中不僅提及參加不同級別比賽的選手需上傳完賽證明,且明確表述「參加山地越野跑比賽運動員應在有資質的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體檢」。
圖源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中國登山協會山地越野跑辦賽指南》
只不過在具體落地中,各賽事方的執行程度一直以來並不統一。
以今年UTMB寧海越野挑戰賽為例,賽事將在10月開跑,在4月的公告里已明確要求選手準備一年內體檢證明,而根據跑友留言「去年還沒這個」。更別說,不少越野跑比賽從始至終都未將體檢報告納入選手報名程序。
眼下,無論是UTMB還是崇禮168,面對這個臨時的新規定,不少網友發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主觀能動性——
有人懷着僥倖心理全網求一紙體檢報告,p圖上傳,有人則乾脆上傳小貓照片,以戲謔態度宣泄對規定的不滿。
到底誰纔是選手安全健康的第一負責人?賽事主辦方、相關管理部門和參賽選手在規則的邊界,正在展開激烈碰撞。
強制提交體檢報告的原因顯而易見,但選手普遍的抗拒情緒則是多方面的。拋開體檢報告能否反映選手健康水平不説,提交后報告由誰審覈及后續執行,官方未有明確表示。
因此,與其武斷理解為「多此一舉」,強制提交體檢報告在當下更重要的意義或許在於,藉由全民户外運動熱潮,喚醒大眾的健康管理意識。
越野跑的全民火熱是有目共睹的。根據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的數據,2013年至2019年間,國內越野跑比賽的數量從大約10場增加至500場之多,參賽人數也增加到了15萬人,是同期所有國家中增長率最快的。
以此次身處輿論中心的崇禮168超級越野賽為例。2017年僅有2000多名越野跑選手在賽道角逐,到了2024年參賽選手已經超萬名。除了經典的168公里組別,賽事特別增加了女子10公里和青少年10公里組別,極大擴容了大眾羣體湧入越野跑的數量。
大眾的參賽狂熱,從賽事中籤率可以一窺——
根據官方最新發布數據,2025崇禮168超級越野賽的平均中籤率為64%,其中作為大眾愛好者入門的30公里組別,中籤率僅為46%。選手劇增但資源有限,競爭空前激烈。
在社媒平臺,越野跑熱潮一度帶火了#上山吃席、#人生首野等話題,但關於越野跑的安全性討論幾乎寥寥。
和馬拉松不同,在山林中進行的越野跑比賽,選手往往面臨更錯綜複雜的挑戰。越野跑之難,從完賽率也可以一窺——
2023年,崇禮168越野賽30公里、50公里和70公里的整體完賽率分別為98.01%、90.15%、77.07%。到了2024年,完賽率分別為93.52%、93.56%和90.15%。
不難看出,隨着選手跑山經驗的累積,長距離高難度的組別完賽率有所提升。而新手雲集的中低難度組別,由於普遍缺少户外運動經驗等原因,完賽率呈下降趨勢。
ETC30公里、TRG女子10公里、TRY青少年10公里組別完賽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趨勢
越野跑強勁崛起但不能野蠻發展,想要提升運動體驗感和安全性,抽籤、漲價在此前都充當了間接篩選手段。
從根本上提升大眾的健康管理意識,纔是重中之重。或許突擊檢查的「體檢報告」的確不合時宜,體檢報告、心電圖對於選手真實健康水平的反映有其侷限性。
但某種程度,人們普遍的反感情緒也恰恰體現了一個現實:大多數人口頭的「對自己健康負責」,無法改變國民體檢率僅30%左右的事實。
在狂熱投入高強度、高風險運動之前,踩一腳剎車讓人們重新審視「健康」二字,為時不晚。
回到參賽規則爭議,體檢報告的侷限性仍是讓眾多越野跑選手「不服」的關鍵。
事實上,正是因為普通的體檢項目很難科學全面地評估運動健康水平,目前,對於參與越野跑是否需要提交健康證明,不同賽事舉辦國的要求也並未全面統一。
通常參加在美國舉辦的越野賽事,只需完成簡單的在線報名和繳費即可;但在法國,選手需要完成由法國田聯管理的「健康防護計劃」認證,以確認理解賽事相關內容與風險;在意大利,選手需在報名時提交一份由醫生簽署的健康證明;在瑞士參賽則無需。
意大利運動醫療證明
此外,相同賽事根據不同組別難度,也會對選手提出不同的健康證明標準。
通常,簽署免檢聲明書只能作為基礎篩查手段,按照重要程度部分機構制定「三級醫療認證標準體系」,即需選手逐步提供靜息心電圖檢查、跑步機壓力測試和心臟負荷超聲檢查。
在越野跑運動發展更為成熟的地區,針對選手的篩選標準,更是五花八門。例如不少越野老炮提及參賽門檻和考覈標準的嚴格程度,都會想到日本最難越野賽之一TJAR(Trans Japan Alps Race)。
作為兩年一度、僅設30席位的極限越野賽,賽事不僅要求報名選手提交全馬3小時20分、百公里超馬10小時30分證明,還需完成在海拔兩千米以上地區露宿10晚以上的特殊任務。
正如組織者表示,「如此嚴格的審覈標準,是爲了確保所有參賽者都能活着到達終點線。」
眼下,中國越野跑快速崛起,儘管還未迎來遍地百公里大神的黃金時期,但體檢報告或許只是起點,人們期待發展出更科學的准入評估體系。
只有以牢固的全民健康意識作為根基,以更完善的賽事服務體系作為保障,才能讓中國的越野跑真正跑得更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Jting,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