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3 17:04
導讀:2024年跨國儀器企業在華營收普遍下滑,僅默克實現增長,多家企業連續兩年下降,受中美貿易摩擦、經濟環境及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影響。
過去十余年間,作為全球最活躍的新興市場,中國市場對全球科學儀器市場的影響力逐年攀升。回顧過去數年跨國企業在華業績,可謂節節攀升,在華營收已成為眾多跨國儀器企業全球業績的核心支撐。
024年,受中美貿易戰、經濟環境、市場供需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科學儀器行業面臨更多挑戰。儀器信息網特別梳理了2022-2024年跨國企業在華業績情況,聚焦重重挑戰下外企在華的機遇與挑戰。
在2024年全球上市儀器公司營收TOP20的企業中,共有11家在財報中公佈了其在華營收情況。從整體看,除默克外,其余企業在中國市場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在公佈數據的企業中,在華業績超10億美元的共有3家:丹納赫、默克和安捷倫。
從具體營收規模看,2024年跨國儀器企業在華營收前五名依次為:
默克以32.98億美元位居榜首,是榜單中唯一實現增長的企業,同比上升5.8%,在2023年營收下降14.2%后逆勢反彈。
丹納赫以28.05億美元位列第二,但同比下降10.8%,連續兩年下滑,2023年營收31.43億美元,同比降13.0%。
安捷倫以12.20億美元位列第三,同比下降11.6%,連續兩年下滑,2023年13.80億美元,下降7.9%。
島津與梅特勒-託利多分別以6.30億美元、6.22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四和第五。
整體來看,多數企業持續承壓,超八成上榜企業2024年在華營收同比下降,部分企業更連續兩年下滑。例如,因美納2023年營收同比降18.6%,2024年降幅進一步擴大至19.8%;丹納赫、梅特勒-託利多、沃特世連續兩年降幅超10%。
從在華業績佔比的角度分析,諸多企業在華業績佔比也呈現下降趨勢。這既反映了業績不佳,也顯示出中國市場活力相較於全球市場相對低迷。2024年,安捷倫在華業績佔比18.74%,島津佔比16.95%,梅特勒-託利多佔比16.06%,較此前高位超20%的水平下滑明顯。
這與2022年前的業績情況形成鮮明對比。2022年,在2021年各大企業實現驚人增長后,在華業績也呈現暴增態勢,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也不難解釋,為何2024年財報季多家企業在業績匯報會上大幅着墨分析中國市場的挑戰。
部分典型企業分析
丹納赫:2024年,我們有約12%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因此,中國的政治、經濟、法律、合規、社會及商業環境總體上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和財務報表產生不利影響。此外,中國政府通過實施行業特定政策,在規範行業發展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並通過制定貨幣政策和確定對特定行業或企業的待遇,保持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調控。中國及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推行的財政政策的長期影響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國環境的不確定性或不利變化、中國政府政策或法律法規的不利變化,可能對中國整體經濟增長或我們所參與的特定行業產生不利影響,並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和財務報表造成不利影響。
沃特世:2024年,公司從中國市場獲得的總淨銷售額為3.97億美元,較2022年的5.65億美元有所下降。中國市場銷售額這一顯著的30%降幅,源於不同類別的客户普遍對我們產品的需求下降,而這一需求下滑由多重因素驅動:中國經濟環境的惡化、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與關税及其對我們業務(尤其是客户採購決策)的影響、中國本土及國際競爭對手的競爭加劇、中國政府持續收緊對政府資助客户的採購限制,以及中國市場面臨的其他監管與合規挑戰及不確定性——所有這些因素已對我們在華業務和運營產生不利影響,並可能持續造成負面影響。
安捷倫:公司生命科學與應用市場、診斷與基因組學業務板塊的淨收入均出現下滑(主要集中在製藥市場),主要原因是客户資本支出的整體壓力在2024年持續存在。在明科學與應用市場領域,亞太地區的收入下滑則由中國在液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氣相色譜質譜及光譜業務領域的需求下降所推動。
梅特勒-託利多:中國在我們的業務和財務業績中佔據重要份額,並在我們的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2024年,我們的在華業務佔外部客户銷售額的16%、佔部門總利潤的29%,以及約佔全球產量的30%。近年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尤其是美國與中國之間。這些地緣政治問題除其他影響外,導致了關税和貿易限制的增加。中國政府及其他國家政府也更加關注國內採購要求。此外,由於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潛在的關税上調,許多企業正尋求提升供應鏈的靈活性,這可能導致對華外國投資減少。中國經濟持續承壓,且受房地產市場問題的影響——該問題影響了國內消費,而房地產市場歷來是政府刺激措施的資金來源之一。所有這些風險可能導致在華銷售額下降及成本上升。在經歷了2021年和2022年顯著增長后,中國市場需求於2023年下半年大幅下滑,並在2024年持續這一趨勢。我們的業務在製藥/生物製藥、食品製造和化工等核心領域的市場需求中受到顯著影響。市場環境也可能像2023年所經歷的那樣波動劇烈且快速變化。
不難看出,外企在華業績承壓是多維度的。一方面,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儀器企業技術與產品質量快速提升,逐步搶佔市場份額,部分國產高端儀器在性能上已接近國際水平,壓縮了跨國企業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貿易摩擦、匯率波動等因素,增加了跨國企業在華運營成本與風險。
結語
當然,我們也能看到,面對市場變化,跨國企業也在加速戰略調整,一方面加大在華技術研發投入,推出更貼合本土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深化本地化生產與服務,降低供應鏈成本。
2022至2024年間,跨國儀器公司在中國的經營狀況經歷了從快速增長到顯著挑戰的轉變。這一時期,受中美貿易戰、全球經濟環境變化以及市場供需關係調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跨國企業在華業績普遍遭遇下滑。儘管如此,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視。
總體而言,雖然2022-2024年期間跨國儀器公司在華業務面臨諸多困難,但隨着企業戰略調整措施的逐步實施及其對中國市場長期潛力的信心,未來仍有望迎來轉機。同時,這也預示着跨國企業需要更加靈活和創新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以維持並增強其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