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穩定幣漸行漸近 國際貨幣金融博弈新賽道

2025-06-22 02:54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轉自:中國經營報

中經記者 鄭瑜 北京報道

香港《穩定幣條例》生效漸行漸近,相關概念在資本市場持續走熱,多家機構正綢繆進場。

日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京東集團(9618.HK)的一場內部會上表示:「希望在全球主要貨幣國家都申請穩定幣牌照。」 6月12日,螞蟻集團(688688.SH)披露,旗下螞蟻科技、螞蟻國際兩家獨立子公司已在準備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此外,還有跨境支付公司在醖釀相關申請。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公開表態稱:「在《穩定幣條例》生效后,香港金管局將盡快處理收到的牌照申請,以便符合資格的申請人開展其業務。」

市場普遍關注的是,如何觀察此輪穩定幣熱潮?香港在穩定幣上的探索有何價值?內地機構和資本加速在香港卡位,將如何影響自身業務在全球的發展?

機構洶涌卡位

由於錨定法定貨幣、實物資產等,且實現價格相對穩定,在加密市場中,穩定幣作為用户兑換其他加密資產的「中間貨幣」被廣泛使用。

2014年,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itfinex旗下泰達公司發行1∶1錨定美元的穩定幣USDT,2018年美國金融科技公司Circle(NYSE:CRCL)與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合作推出了穩定幣USDC。截至2023年,穩定幣總市值超過1300億美元,佔全球加密資產總市值超過十分之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穩定幣總市值已經超過2500億美元。

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10月底發出《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向業界明確了香港大力發展虛擬資產、打造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政策方向。今年5月21日,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8月1日,《穩定幣條例》開始實施。

在此次宣佈申請穩定幣牌照之前,螞蟻集團已經參與到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中。去年8月,螞蟻區塊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香港發行了首個跨境新能源實體資產RWA(現實資產通證化)。

RWA是一種聚焦於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如房產、股票、債券等,轉化為區塊鏈上可交易的數字通證的代幣化項目。RWA與穩定幣是應用場景與基礎設施的關係,穩定幣能夠充當RWA項目中的價值流通橋樑。

隨着香港逐步完善虛擬資產牌照制度、金管局Ensemble沙盒和穩定幣監管立法,Web 3.0合規環境逐步建立,也為RWA一類創新場景奠定了制度基礎。

在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程華看來,現實世界中一些複雜的交易場景,比如供應鏈場景、元宇宙世界等,穩定幣的特質天然與這些場景契合,不僅能夠提高支付效率,也為一些新型的融資方式的創新(如RWA)提供了支付方式。

更早入局的京東幣鏈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幣鏈科技」),目前已經進入香港穩定幣沙盒測試的第二階段。京東幣鏈科技CEO劉鵬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京東穩定幣是基於公鏈並與港元或美元等法定貨幣1∶1掛鉤的穩定幣,第一階段暫定發行的是港元和美元錨定的穩定幣,具體情況基於監管及市場需求調整。

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也在密切關注這波穩定幣熱潮。

5月以來「穩定幣」關鍵詞相關的券商路演會議密集涌現,中信證券(600030.SH)、國泰海通(601211.SH)等券商爭相發聲。從5月至今,深圳證券交易所投資者互動平臺——「互動易」上關於「穩定幣」的投資者提問達到737條。

6月10日,長亮科技(300348.SZ)在互動易上表示,公司具備穩定幣相關的技術能力與場景建設能力,願意為香港穩定幣發行與運營機構提供技術服務。長亮科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隨着全球穩定幣市場即將進入規範化發展階段,穩定幣管理系統建設需求預計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

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金融創新的試驗田。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中就曾提及加密資產國際監管框架以及香港在積極探索加密資產牌照管理相關舉措。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香港《穩定幣條例》的生效,有利於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也可助推內地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認為,法定貨幣抵押型穩定幣的發行,讓主流法定貨幣的影響力在數字化空間中得以釋放,這也成為未來國際貨幣金融博弈的新賽道。此外,雖然《穩定幣條例》給穩定幣一類創新戴上「緊箍」,但對於長期遊走在監管邊緣與罰單恐慌下的加密貨幣行業仍為積極信號,有助於吸引相關資本集聚。

在程華看來,穩定幣在支付領域的想象力更大。在產業供應鏈上下游支付、供應鏈金融以及跨境貿易等場景中,穩定幣的支付即結算保證了支付效率,降低了相關各方的在途資金成本以及承擔的支付手續費。

當前,穩定幣在全球支付場景中已經形成了一些商業模式。比如在全球支付業務中,2024年支付服務商Stripe授權美國商家接受來自Circle發行的USDC,以便能夠接受來自全球的付款。

數據平臺PYMNTS與Bitpay 2022年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在年收入達10億美元的受訪企業中,85%的企業正在採用加密貨幣支付來尋找和獲得新客户。根據該報告,處理加密交易的費用約為1%,相比信用卡一類其他支付方式收取的1.5%至3.5%的費用更低。

劉強東在前述內部會議上提到:「通過穩定幣牌照能夠實現全球企業之間的匯兌,能夠把全球的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到10秒鍾之內。」

根據《穩定幣條例》,其核心監管要求涵蓋牌照準入(要求最低註冊資本為2500萬港元)、100%優質流動性儲備資產的隔離託管、無條件面值贖回機制以及嚴格的反洗錢和信息披露義務等。

在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高級研究員王普玉看來,規定通過消除法律不確定性,推動穩定幣合規發行,有利於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數字資產中心的地位。

浙商證券(601878.SH)研究所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認為,穩定幣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穩定器,其產業鏈覆蓋發行、交易、應用、金融基礎設施等多個關鍵環節。隨着技術及監管框架日益成熟,預計穩定幣作為全球流動性競爭的載體,其總市值在未來幾年可能出現加速增長的態勢。

談及《穩定幣條例》將為港股市場帶來的結構性機會所在,廖博指出,一是穩定幣發行方的有關領域,建議關注有可能申請並獲得穩定幣發行牌照的機構,包括對應機構的上下游行業;二是穩定幣技術提供方,例如為發行方、流通或監管方提供技術服務方案的公司;三是與典型應用場景相關的領域,比如RWA。

探索商業價值 避免「空轉」

雖然機構的入場和未來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價值讓穩定幣的熱度快速提升,但總體來看,其商業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

在楊濤看來,穩定幣要重塑跨境支付,需要面對現有各國支付監管差異,並且能夠真正解決原有跨境支付的痛點,符合二十國集團(G20)推動跨境支付改革的路線圖。對於監管者和現實世界的機構來説,要通過參與穩定幣,進而試圖影響鏈上金融活動,還面臨很多挑戰,並非能在短期內一蹴而就。

「穩定幣支撐的鏈上交易還需要進一步彰顯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而不能只是類似現實世界金融‘空轉’的遊戲。就海外來看,RWA是各方關注的爆發點,眾多傳統金融機構紛紛介入,試圖打破傳統金融市場投融資的壁壘,提升資產流動性與效率。」楊濤説道。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美元穩定幣USDT與USDC憑藉先發優勢,已經壟斷了約90%的市場份額,作為后發者,港元穩定幣的市場機會以及其衍生的商業空間到底有多大?

密碼學博士、安徽棧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承實認為,港元穩定幣的用户教育和轉換成本會較高,港元影響的市場體量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港元穩定幣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

在王普玉看來,早期主流穩定幣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深度滲透加密資產交易生態以及構建全球場外交易平臺(OTC)法幣兑換網絡,所謂的「成熟基礎設施」僅限於特定場景,實際應用範圍受限,線下實體商户對穩定幣的接受度在全球支付場景中仍然非常低,且兑換服務嚴重依賴未受監管的第三方經紀商,存在明顯的合規風險與缺口。在新監管時代下,穩定幣發行方需要突破簡單技術複製的低級思維,轉而聚焦於商業價值的創新與應用場景的多元化。

王普玉認為,新興發行者欲突破現有格局,需要進行系統性解構與創新。即發行上必須符合《穩定幣條例》規定的相關要求;實現滲透路徑需突破金融場景中的跨領域互通與流通;贖回機制上需建立7×24小時結算通道,並確保流動性支持,規避贖回凍結危機。此外,還需要不斷擴大應用場景創造,提高市場接受度。

香港監管科技公司BitraceLimited COO梁晨對記者表示,內地資本在追逐相關概念時,應區分「合規技術佈局」與「短期炒作邏輯」, 投資者應關注這些企業在香港穩定幣/RWA市場的實際參與程度。

記者注意到,為突破海外地區穩定幣發行合規框架的缺失與應用場景的不足瓶頸,香港正在通過雙重路徑進行創新。例如監管層面推出了全球首個《代幣化資產分類指引》,為債券、基金等生息資產提供明確的監管框架,並將其納入香港金管局的STO監管沙盒。香港還通過與代幣化國債、綠色資產掛鉤,創造了一系列合規收益場景。

王普玉認為,通過上述方式,不僅可以避免穩定幣持有者在需要兑回法定貨幣時產生的摩擦成本,還通過資產透明度和收益可持續性重新構建了數字資產的價值基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