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重磅!海新能科20萬噸/年SAF項目投產,為中國航空裝上「綠色心臟」

2025-06-23 07:41

6月20日,海新能科(300072.SZ)於北京市海淀區國創中心隆重舉辦20萬噸/年生物柴油異構項目可持續航空燃料產品發佈會。海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海新能科董事長於志偉在會上指出,在全球綠色航空發展加速推進的浪潮之下,可持續航空燃料已然成為航空業突破碳減排難題的關鍵所在,其市場規模在不久的將來勢必迎來爆發式增長。此次發佈會的成功舉辦,標誌着海新能科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領域實現了產能提升的重大突破,為我國綠色低碳航空產業注入了強勁新動能,也意味着海新能科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已蓄勢待發,立志成為中國綠色航空的動力心臟 。

全球航空脱碳催生SAF需求爆發

民航二所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航油集團、上海機場、中國進出口銀行等眾多合作伙伴及相關單位領導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現場,民航二所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智淵介紹,當前民航業面臨顯著減排壓力:國際民航組織提出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CORSIA),要求2050年實現排放目標,2030年需達成全球碳強度減排5%;歐洲方面,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定,2025年1月1日起強制摻混不低於2%的可持續航空燃料,2030年提升至6%。在此背景下,可持續航空燃料成為民航業減排的核心解決方案,承載行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希望。儘管目前規模化應用及成本控制仍存在挑戰,但業界堅信,通過技術優化與規模化生產,可逐步降低成本與應用壁壘,為行業節能減排作出貢獻。

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以可再生資源或廢棄物為原料製成的航空燃料,可讓地溝油經加氫脱氧、異構降凝等技術「重獲新生」變成飛機使用的「綠色燃料」,因其可再生、低碳且與現有設施兼容等特性,將在降低航空業碳排放、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增強能源安全方面提供可行路徑。

202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正式啟動SAF應用試點,將由國航、東航、南航從北京大興、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12個航班開始加註SAF,旨在推動SAF燃料的產業化發展和規模化應用,為民航業的綠色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海淀區屬國企,海新能科秉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海淀基因,在海淀區委、區政府、區國資委及海國投集團的戰略引領下,海新能科自2022年起深耕綠色航空賽道,將廢棄油脂原料「變廢為寶」,推動SAF在中國的規模化發展與應用,加速航空業持續脱碳,於2024年獲頒中國民航局可持續航空燃料適航審定證書,是國內首家獲頒證書的地方性國企,正式駛入民航綠色轉型快車道。

「加快規模化發展進程,夯實產業基礎;強化技術創新,開發更低成本、更先進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國際上該領域技術路徑多元,需在新工藝、新原料、新路徑等方面持續攻關,以斬獲更多突破性成果。」楊智淵説。

山東三聚項目打造全鏈條產業優勢

面對行業機遇,海新能科以山東三聚項目為支點,撬動產業升級。海新能科在原有40萬噸/年生物能源項目基礎上新建20萬噸/年生物柴油異構裝置及與其配套的相關係統,以廢棄動植物油脂為原料,採用領先的生物柴油異構降凝技術,成功構建起覆蓋原料佈局、工藝研發、生產製造的全流程管理體系。

「異構項目是公司生物能源產業集羣的關鍵一環,我們始終堅持全流程品質管控,聚焦全產業鏈協同發力,實現了技術資源、設備產能與專業人才的深度整合,確保產能充足穩定。后續我們將持續放大產業優勢,全力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業務高質量發展。」海新能科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孟強表示。

孟強分析,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不僅是海新能科順應全球航空低碳轉型趨勢的前瞻性戰略選擇,更是公司開拓第二增長曲線的核心着力點。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公司確立了「品質保障、產能提升、多元應用」的發展思路,全方位築牢產業根基,致力於生產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的SAF產品,以提升公司在生物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2024年,山東三聚開啟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新徵程。在海國投集團的大力支持下,遵循海新能科生物能源戰略規劃設定的產業發展目標,公司於2024年5月22日正式啟動生物柴油異構項目,於2025年3月完成主體設備安裝,4月實現項目全面建成目標,為海新能科產業發展繪就嶄新藍圖。2025年5月,異構項目獲批試生產,正式進入投產階段。

目前,該項目已通過ISCC EU、ISCC CORSIA等國際可持續與碳認證,目前正積極推進RSB CORSIA(可持續生物材料圓桌認證-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認證工作,同時已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及國內適航質量管理體系首次審覈。

孟強表示,未來,海新能科將以山東三聚項目為核心,着力構建穩定可靠的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異構、原料適配等核心工藝,積極拓展生物航煤在航空領域的多元應用場景。公司將整合多方資源,推動構建低碳航空產業生態,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產業協同為路徑,勇擔航空脱碳國家隊使命,為我國綠色航空轉型貢獻更多力量。

產能與區位優勢驅動多元發展

政策東風正為SAF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海新能科介紹,當前,根據SAF應用試點工作第二階段的相關部署,自2025年3月19日起,北京大興、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所有國內航班將常態化加註摻混1%的SAF燃油。在政策的牽引下,我國SAF的需求將不斷增長,為SAF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此外,海淀區政府已與中國航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築綠色生產體系,開創高質量合作共贏新局面。

於志偉表示,作為海淀區屬國有企業,海國投集團在區委、區政府及區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緊扣國家「雙碳」戰略部署,主動踐行國企使命擔當。公司深刻洞察綠色經濟發展機遇,憑藉自身產業優勢與資源稟賦,率先佈局綠色航空產業新賽道。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着力構建從原料收集、加工生產到航空運輸應用的全鏈條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同發展、良性循環。

「未來,我們將不負重託,始終秉持綠色航空發展理念,以海新能科為核心載體,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於志偉介紹,一方面,持續優化現有生產工藝,加快推進微藻生物燃油等新工藝路線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發;另一方面,圍繞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科學規劃產能佈局,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此外,公司還將積極拓展戰略佈局,引入與核心業務高度契合的戰略合作伙伴,充分整合雙方在渠道、市場、技術等領域的資源優勢,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推動生物能源產業邁向新高度,為我國航空產業綠色轉型貢獻堅實的國企力量。

第三方研究機構認為,海新能科是國內最早進入烴基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產業的上市公司之一,已在工業化裝置上產出生物航煤組分(SAF)。公司原有SAF產能5萬噸,隨着項目的投產,產能先發優勢顯著。公司的產能和區位優勢,未來有望成為京津冀及全國新能源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公司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政企協同在生物能源、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合作,結合當地規劃的「生物能源產業集羣」,有望形成「原料-生產-應用」的區域閉環,進一步降本增效。此外,公司在多個市場推進產品認證,積極開拓日韓等非歐盟市場,併成功與客户簽訂長協訂單,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批量交付,完善產品結構的同時通過提供針對性的定製化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