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3 07:30
轉自:黑龍江日報
□葉春漢 朱小艷 顏潔 姜蕾
職業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來,職業院校學情更為多元,招生對象不僅有傳統的初高中畢業生,還包括其他一些生源,在年齡、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職業規劃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精準教學能夠根據不同類別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制定學情分析和個性化教學方案,便於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職業院校可以採取強化五育並舉學情分析、健全分類分層教學模式、完善多元考覈評價機制等措施,實現多元學情分析下的精準教學實踐,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和企業實際需求,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吸引力。
強化五育並舉學情分析。為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着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教育部明確要求職業院校須精準把握新時代育人導向,將核心育人目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系統構建並實施「五育並舉」育人體系。新時代學生羣體繁雜、個性思維強,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認識到學情分析對於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成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從「託底」向「引領」轉向,用學情分析實現「五育並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以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生個性發展狀態等多維度為切入點,分析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個體化差異,深入瞭解學生,有節奏和有規劃地組織思想教育、學業幫扶、生涯規劃等工作。學情分析既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力武器,也要成為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差的工具,對不同類別的教育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呈現學情分析的情況,做好有指向性的引導工作,切實運用好學情分析這一工作方法,下好人才培養工作「一盤棋」,打造自主管理、人本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五育並舉」育人體系。
健全分類分層教學模式。教育方針是職業院校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遵循,立德樹人是職業院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要把思政元素和教育方針嵌入分層分類教學的各個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系統化教育觀念和職業道德。緊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嚴格遵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針,依據教育方針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獲得契合自身發展與社會需求的知識和技能。
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進行分層分類,能夠精準匹配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進度方面,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羣體,制訂差異化教學進度計劃。授課方式上,採用項目式、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在實際項目中提升技能;運用案例分析、小組研討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的精準化和高效化。
完善多元考覈評價機制。職業院校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傳統「一刀切」的考覈方式難以準確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分層過關」考覈方式以學生的多元學情為依據,對考覈目標、內容和標準進行分層設計。根據學生的入學水平、學習能力傾向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爲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設置分層過關標準,以此獲得系統化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學習。
「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機制是職業院校對接產業升級、強化人才實戰素養的核心載體。其內核在於以企業生產崗位能力清單為起點,模塊化課程為支撐,技能競賽為檢驗手段,職業證書為能力。院校實施過程中,需將行業技術規範、賽事評價標準、證書考覈要求同步植入課程開發,重構教學內容框架。
面對生源結構多樣化、學習需求個性化的新時代學情,職業院校可以採取健全分類分層教學、完善多元考覈評價機制等措施。未來,職業院校應進一步強化「技術賦能」與「人文關懷」的雙向融合,實現從「規模發展」向「質量提升」的高質量轉型。
本文系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教育管理改革研究——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情分析和思想動態研判,編號:XJSM202406。
(作者單位:恩施職業技術學院)